诗歌,朦胧诗,以《马》剖析多多1980年代独特诗艺

更新时间:2024-04-12 点赞:34723 浏览:15845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多多的诗歌《马》是一首具有他1980年代创作风格的作品,诗中富于荒谬、分裂意味的主人公、对个体内在世界的探讨都带有多多当时诗风的烙印。正是秉持着这些独特的诗艺,多多与《今天》诗派保持了“疏离”而“边缘人”,但他的价值并就此完全被遮蔽,并在后来对他的言说中了认可。
词:《马》多多 “边缘人” 内在
多多在1980年代的创作中,有一首题为《马》的诗歌:
灰暗的云朵好像送葬的人群 /牧场背后一齐抬起了悲哀的牛头/孤寂的星星全都搂在一起/好像暴风雪/骤然出现在祖母可怕的脸上/噢,小白老鼠玩耍双脚的那会儿/黑暗原野上咳血疾驰的野王子/旧世界的一名骑士/——马/一匹无头的马,在奔驰……
在诗篇的开头,云朵、牛头、星星的意象成群、成片地出现,渲染出冷寂、阴森的诗歌情境;“祖母”一反传统意象和蔼慈祥,呈现出”可怕”的样貌。当小白老鼠在玩弄双脚的,一位野王子在原野上疾驰,这一小一大、一静一动两个意象形成了的反差与张力。野王子“咳血”,他必定经受着肉体的痛苦,而“旧世界一名骑士”,他骑着马奔向死亡?他的前方是虚无、绝望?他是在遁逃还是遭遇放逐?诗中这一反抗绝望的痛苦灵魂和英雄末路的悲怆情怀无疑是动容的。诗篇的末尾出现了一匹奔驰着的“无头马”意象,在古典诗歌中,“马”的意象经常出现,它们或如唐诗中“快走踏清秋”的矫捷健壮,或是宋诗、元曲里“独骑瘦马取长途”、“古道西风瘦马”的瘦骨嶙峋,都拥完整而鲜明的形体。而这里,传统“马”意象在多多肆意的想象之下彻底的颠覆,呈现出一匹“无头”马的,惟余一副身躯在黑暗原野上疾驰,极具荒诞性与现代意味。这首《马》中,多多用思议的意象、心灵悸动的诗句创造出浪漫、神秘、奇诡的诗歌情境,能以中读到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情怀和关于尊严、灵魂、生命价值等等形而上理由的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马》作于1985年,这首充满贵族气质的诗作极具多多当时创作特点,它意象的荒诞、内在的紧张感、对身体和心灵的痛苦感知等等多多所追求的诗艺内容。
多多出生于1951年,1969年插队到白洋淀,1972年提笔写诗,十年后开始发表作品,他曾是白洋淀诗歌群落的成员,现在朦胧诗的代表性人物,但实际上,看上去和朦胧诗派联系似乎非常密切诗人过多地参与刊物《今天》的活动,在《今天》上几乎见不到他的诗歌,而与北岛等人也一般性的交往。对“朦胧诗人”的身份,多多也并不接受:“我根本是朦胧诗人,我以来就朦胧过”。直至现在,多多也不承认是“朦胧诗”、“今天派”诗人,他说:“我历来的自我定位,我是个人。你的使命、价值在写作中会。”孤傲的多多对的境遇也有不平:“我所的的精英已被埋入历史,倒是孱弱者在今日飞上了天空。”,多多是和《今天》保持着距离的“边缘人”,1988年“今天文学社”却将首届“今天诗歌奖”授予了他,“授奖理由”是:“自70年代初期,多多在诗艺上孤独而不断的探讨,激励着和影响着代的诗人。他对于痛苦的认知,对于个体生命的内省,展示了人类存活的困境;他以近乎疯狂的对文化和语言的挑战,了当代诗歌的内涵和体现力。”而时日,在文学史的言说中,多多了的,依洪子诚的说法,多多“是朦胧诗已成了‘历史’时才被确认的‘朦胧诗人’”。
多多之所以与《今天》诗派有着着疏离,除了的流通、传播、人际等等外部因素,他属于自我、不同于他人的诗歌向度,更是使其完全融入“圈子”、遭遇“疏离”的深层因素。
多多更多地个人内心世界的展示,而诠释自我与外界的联系,首届《今天》诗歌奖颁奖词所的,“内省”是多多诗歌的特点,这他的诗歌介入人生、命运的方式。在对“朦胧诗”的一般言说上,它反叛“现实主义”,把荒谬的、“倒挂”的经验带进了诗歌世界,具有与现代主义文学相通的美感面貌和艺术风格。不过,它不似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将客体世界和世界都视作是荒谬的,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朦胧诗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北岛即是以这样的诗学观念创作,他的诗“我”是明晰的有着,代表着正义、坚强的战士,悲壮的牺牲者,充满对自我强烈的确认欲,“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回答》)、“我站在这里/代替另被杀的人……”(《结局或开始——给遇罗克烈士》)“我”这样的。多多笔下的主人公却面目模糊、充满荒谬、分裂、游移、不确定性,《马》“无头马”正是这样充满抽象的荒诞。“毛头(多多)用荒诞的诗句表达了他对错位现实的控诉与抗争,以对人性丧失的救赎。”北岛的诗歌充满了辩驳、诘问、对抗的姿态,他的名句“即使明天早上/口和血淋淋的朝霞、让我交出自由、青春和笔/我也绝不会交出夜晚/我也绝不会交出你……”(《雨夜》)呈现出与外部世界决不妥协的紧张联系和对现实政治的大胆挑战;而多多并不擅长向现实发难,用咄咄逼人的语气控诉、驳诘,他更开掘个体的内在经验,“我的哭声,竟是命运的哭声/当漂送木材的川流也漂送着棺木/我的青春竟是在纪念/敞开的敞开棺材那冷淡的愁容……”(《当春天穿过开采硫磺的流放地》)正是以“我”的“哭声”与“青春”来言说创伤性的经验,充满对自我生命的痛苦感知与体验。多多避开地言说、指涉政治,而将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思转换为对形而上命题的探讨,这他的话语对策。以充满贵族气质的表达方式抒写他的思索和反叛,经验在他笔下是用面向内心的思索呈现的。多多的诗歌以方式解构了“”,揭开了理想幻灭后的虚妄、无地彷徨的境地,这正是充满现代意味的心灵感受。在西方现代派的影响下,多多以的途径通向他眼“现代”,创造出属于自我的诗意空间。
在1980年代初期,对“”经验的反叛、反思构成了当时的最的语境,“朦胧诗”正是在这一基点上确立了的有着。,北岛诗歌主人公的决绝姿态能唤起的创伤性记忆和反叛;多多同样以“”中走出,但他的笔下既较少有启蒙者的高大、悲壮的建构,也避开的政治言说和直白的情感宣泄,以相对个人化、面向内心的方式表达个体经验。对现代主义的理解与把握的诗人,多多笔下充满荒诞、怪异、反常、不稳定的意象和自我拷问的痛苦情境,这些具有现代质素的诗意表达正他有意识地以的途径通向现代主义。与“今天”“主流”诗人相比,多多对于“”现实政治的反思,对殉难者人生价值的悲壮体认,更多的力度上的差别,反叛方式、言说方式上的不同,他的此类诗歌面向内心,充满自我审视的内省精神,用独语代替驳诘,这也使得他和当时的朦胧诗的“主流”理念保持了疏离。多多诗歌在当时显然在不及北岛那样振聋发聩的感染力,唤起读者对创伤性经验的感同身受的痛楚,而靠近西方现代主义的诗歌手法也使得它的接受有着障碍,刚刚以共和国“一体化”文学建制中走出的诗人做好理解这类诗歌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多多尴尬的“边缘人”地位也成了某种上的必定教育论文。
多多曾是“白洋淀诗歌群”的参与者,他过多介入后来《今天》诗歌实践、以“边缘人”的出场,其作品也在问世之初就广泛的传播,太多,但他的诗歌艺术却是《今天》忽视的有着。走过“”、“红卫兵“的诗人,多多的诗歌实践着对政治历史与艺术成规的双重“反叛”。而在方式上,多多诗歌对个体内在世界的探讨、其笔下意象,语言内在的紧张、焦灼都出他以铺筑的途径通向“现代”、探讨灵魂的奥秘的努力,“他清醒的自我意识使他了成功,他找到自身的内在价值,完成了对人原始本性的回归。”
多多于1989年出国,旅居荷兰期间,《阿姆斯特丹的河流》等佳作证明了多多的创作实力。2004年多多回国任教,继续着汉语诗歌创作,以他的方式诗歌理想,在汉语诗歌中拓展出“,和的痛苦”。也难理解《今天》为何会将首届诗歌奖授予给了多多。
文献:
多多:《我的大学田野——多多访谈录》,《多多诗选》第269页,花城出版社2005年版.
夏榆、陈璇:《“诗人社会是怎样江湖”——诗人多多专访》,《南方周末》2010年11月17日.
[3]多多:《被埋葬的诗人(1972-1978)》,《持灯的使者》第88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郑先:《未完成的篇章》,《持灯的使者》第87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洪子诚:《朦胧诗新编·序》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6]王光明:《论“朦胧诗”与北岛、多多等人的诗》,《江汉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7][8]郑先:《未完成的篇章》,《持灯的使者》第116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邓雨佳,湖北大学2010级现当代文学硕士探讨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