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浅谈舒曼钢琴作品特点

更新时间:2024-02-28 点赞:5132 浏览:175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舒曼的钢琴作品多完成于一八三九年,也热情洋溢的青年时期。时期的舒曼习惯于在钢琴上倾诉的情感。一篇篇的钢琴作品,其实他一篇篇的生活日记。作品中所涌现的旋律,也大可歌性的语法。而在诗学的影响下,其作品的旋律,也离不开方正的二小节、四小节、八小节的乐句组成。这使得他的旋律出极为热情内敛而不虚华外烁的线条。它在钢琴的中间音域以平和的音程,所表达的无限性内涵,像“朗诵诗”一般地反复寻味,才能深切的同情共感。
【词】舒曼;钢琴作品
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1810~1856)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生于德国萨克逊洲茨维考小镇的殷实的书商家庭,并且在贝多芬和舒柏特的音乐熏陶下成长的一代人,综合这两个优势其创作思想和实践始终强调音乐情感体现的目的和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并且舒曼对读书写诗有莫大的兴趣,并出诗人般抒情与幻想的气质。舒曼的创作具有19世纪30~50年代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他的创作和评论活动,对德国以至欧洲浪漫主义及民族乐派的音乐家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浅谈一下舒曼的钢琴作品的特点。
舒曼是双重性格的人,他的双重性格是理解钢琴作品的线索,他的双重性格几乎贯穿了的钢琴作品。舒曼曾自称为“耽于幻想的音乐家”,音乐即心灵的体现,感情的流露。舒曼要用音乐写出对世间事物的体验。他具有浪漫情怀钢琴作品于30~40年代,如《阿贝格主题变奏曲》(Op.9,1834~1835),一组小品的《蝴蝶》(Op.2,1829~1831),两组《帕格尼尼随想主题音乐会练习曲》(Op.3,1832、Op.10,1833),《大卫同盟曲集》(Op.6,1837),《狂欢节》(Op.9,1834~1835),《童年情景》(Op.15,1838),《克莱斯勒偶记》(Op.16,1838),《C大调幻想曲》(Op.17,1836)等。
舒曼的创作涉及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但占舒曼作品很大比例的、有短小乐曲连成的钢琴套曲歌曲则了舒曼的独创性风格。《蝴蝶》、《大卫同盟曲集》、《狂欢节》、《克莱斯勒偶记》等作品,将各首各异、情绪迅速变换的独立小曲编织在一起,舒柏特声乐套曲式的钢琴套曲。
下面就综合来的浅谈一下舒曼的钢琴作品的创作特点。
1.旋律上。舒曼钢琴作品的特点,仍其深度的个性化的诗意体现,而旋律是呈显其特点的媒介。旋律的特点大致有如下:①以相同的旋律语法,使用在不同的作品中,而特有的笔调。②偏爱拍开始的旋律。③绝少使用附加的装饰音。④常以对位手法卡农或赋格处理旋律。舒曼孜孜钻研巴哈作品所的理念。⑤常以模进手法处理旋律。进而达到转调、简化或扩展的目的。
2.节奏上。舒曼的钢琴作品在节奏上是多变的。他常用“赫米奥拉“(hemiola)节奏型,以而产生了“舒曼风节奏”所特有的飘逸性。飘逸性的不安定内涵,显著地是经由重音的拖延所造成,而重音的不规律出现,来自切分音的大量使用,当节奏重音和拍子重音落下时,节奏韵律就失去了惯有的重量感,呈现出强烈的不安定个性。舒曼惯用的节奏规律,有几种方式:等节奏、互补节奏、纠缠节奏
以不等分节奏遇合的旋律与伴奏,在舒曼的钢琴作品中,较常以2:3的形态出现于内敛的乐段。节奏或多或少呈显了舒曼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中,潜藏于灵魂深处的自我挣扎。
3.织体上。错综复杂的织体舒曼钢琴作品的一大特点。舒曼的钢琴作品之所以让人目不暇接,与他织体创作的多样是分不开的,而他细腻善变的性格也注定了其音乐织体的复杂多变。舒曼钢琴作品的织体厚重,具有交响性,几乎涵盖了浪漫派音乐中织体语言创作的类型,这些特点并掌握其演奏技艺对演奏19世纪浪漫派作品很有。
其实钢琴音乐是舒曼最有创造性的地方。以刚刚讲的舒曼钢琴创作特点来看,也把它的特点做宽泛的总结:
,心理的刻画,其新颖的语言正来自于心里后动的表达。
,情绪体验是他用钢琴跃汇描述的瞬间的幻想,主观的情趣、意境的转换这些使人能感受的到。他的钢琴音乐细腻深刻多重性格和平衡的心理又让人把握。
,套曲创作上的标题性构想,个将多个独立的钢琴小品组合成分割的艺术整体——套曲,如《童年情景》、《狂欢节》等。
,常用性格变奏手法,和声色彩变化。
舒曼音乐的想象力、表达内心细腻情感和幻想的特点是他心灵的体现、感情的流露。这些个性化的语言同样的在他的《新事曲》、《幻想曲》、《童年情景》、《林中草地》他那著名的《a小调协奏曲》等钢琴作品中。
文献: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
[英]蒂姆·道雷.舒曼——伟大的西方音乐家传记丛书[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