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整合课中技术支点和落脚点

更新时间:2024-02-25 点赞:10893 浏览:4466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编者按:本栏目着重教育行政部门的教研人员在学校视导后关于课程整合的心得与感受,主题不一而足,整合课堂教学理念、技术运用、语言表述、教学节奏等。
本栏目投稿邮箱:tougao5@chinaitedu.cn,欢迎各地教研员赐稿。
信息技术整合课堂的诸多理由实际上归结为两类理由。类是教师自身的技术修养理由,类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点理由。前者教师掌握何种技术,如何使用技术,是整合课技术的支点;后者技术运用在地方,是整合课技术的落脚点。联系密切,决定了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效率。
● 技术的支点
整合课堂教师地运用技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对于如何使用技术有着误区,下面是一线信息技术教师遇到的两则事例,足具代表性。
事例一:一位英语教师在公开课突然电话求助信息技术教师,课件中“砸蛋”的文件打开了。信息技术教师赶到现场一看,原来是PPT链接出现了理由。这属于“常见故障”,信息技术教师让英语教师去调整超级链接。没想到课件是别人代为制作的,该英语教师根本不懂超级链接的使用。办法,信息技术教师只好承担起“义务维修工”的责任。
事例二:一位数学教师要参加优课竞赛,他在制作PPT课件的时候,希望将一张素材光盘视频插入到PPT页面上去。他请求信息技术教师解决难题,这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也难题,可是光盘文件经过了加密处理,在光盘目录中根本找到相应的视频文件。,信息技术教师倡议:课堂上用到这段视频的时候,运转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光盘,播放视频。可是,这位数学教师纠结于操作比较麻烦,又怕影响评委打分。信息技术教师屏幕录制软件,将视频重新录制一遍,解决了“理由”。
在整合课教学实践中,寻找技术的支点,实际上是解决教师对技术的认识和态度理由。

1.教师掌握必要的技术

不管任教学科,教师仅是课件操作员。教学是教师设计的,课件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承载着教师的设计意图。事例一英语教师的“拿来主义”,将技术处理的责任推给他人,实际上是将隐患留给。
教师掌握必要的技术是为了能轻松地的意愿设计教学,在教学中遇到难题时,能游刃有余地解决。失去“必要的技术”这一支点,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会常常遭遇困境。
简单来说,教师比较熟练地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如PowerPoint,Authorware等。教师还的任教学科,掌握学科性较强软件的操作,如数学教师学会使用几何画板软件。

2.教师简化技术

在整合课堂中,技术本是用来解决教学实际理由的。而在整合课竞赛中,教师似乎为了展示“技术”而运用技术,过于课件的功能,有些教师将教学内容都“注入”课件之中,放弃了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事例二数学教师过分依赖课件的教学,不但增加了课件设计的繁琐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简化技术要求教师避繁就简,使用简单的技术就能解决理由的,则避开引入复杂的技术。“简化技术”这一支点要求教师着眼于教学本身,以解决教学实际理由为首要原则,不要强求技术运用的完整和巨细。
● 技术的落脚点
在整合课中,技术的辅助作用是有限的,如PPT展示代替板书,媒体声音代替教师朗诵,虚拟实验取代实际操作……理性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这些现象会:有些技术使用完多余的,有些技术使用则是错误的。
在整合课教学实践中,寻找技术的落脚点,实际上是解决“技术用来干”的理由。
下面这些案例的做法,给予积极的启迪,找准技术的落脚点。

1.落脚点:使用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数学课《求三角形内角和》教学片段:
课堂上,教师使用动画演示下列:先将三个角“割开”,形成三个小扇形,用三种颜色表示三个隔离开来的小扇形,再把三个小扇形拼接,正好形成半圆。学生很,三角形三个内角角度之和正好等于平角角度,即180度。
小学语文课《曹冲称象》教学片段:
教师动画再现了:一头大象走到船上,船身下层,水面处被标上了红色的标记,随后大象走下船,船身再次上浮,然后不断往船上放石头,直至船身下沉至红色标记线……
浅析:在《求三角形内角和》教学中,教师使用动画技术直观地展示了较为抽象的思维,地解决了教学理由,又突破了教学难点。在《曹冲称象》教学中,低年级的小学生观看动画演示,不但很好地掌握课文的,在学习的中乐趣,一举两得。
使用多媒体技术变抽象为直观,顺利地克服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进展的,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另外,在实验课程中,使用多媒体仿真技术,学生能更加直观地认识物质的微观领域,也虚拟实验。理化等学科教师只稍加培训,就熟练掌握仿真实验室等软件的操作策略教学论文。

2.落脚点之二:技术本身学习的工具

初中英语课“每日演讲”教学片段:
教师宣布“每日演讲”,演讲的学生走上讲台,打开电脑中事先准备好的PPT演讲稿,用流畅的英语开始每节课的5分钟演讲……
初中数学课《统计图表制作》教学片段:
教师多媒体教学软件将“课堂任务”分发到每一台学生的计算机中,要求学生任务选择适合的图表类型,制作图表并撰写图表浅析。
学生使用Excel软件制作表格,然后使用软件的图表功能生成图表;对图表的浅析,再使用Word软件,撰写浅析报告,然后电子邮件发送给老师……
浅析: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常见运用软件的操作策略教学论文。在英语课“每日演讲”的教学片段中,学生课余时间制作PPT演讲稿,综合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和信息技术学习和创作,并且自我展示。在《统计图表制作》教学片段中,教师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了传统的笔纸工具作图法,让学生计算机数据的处理和浅析。两则案例都将技术本身当作学生的认知工具。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展,课堂教学正呈现开放化的走势,技术正在或即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工具。比如,学生BBS、即时通信工具讨论难题、交流等;搜索引擎工具检索学习;博客撰写日记和作文,并互相评价。

3.落脚点之三: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WebQuest教学片段:
教师任务:当年的圆明园是样?又怎么会被毁灭的?
组织学生网络分组学习:
一组、二组:圆明园园林艺术的;
三组:圆明园历史文物的;
四组、五组:圆明园毁灭的;
各组制作的电子作品。
教师资源网站:www.yuanmingyuanpark.com/(圆明园遗址),并做指导。
浅析:在案例《圆明园的毁灭》中,技术被用来创设学生的探究、合作学习环境。,学生登录WebQuest网页,明确学习任务,学习,熟悉资源和要求;,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探讨解决理由的策略教学论文。
技术的进展,WebQuest、Moodle等开源软件在教育教学中呈现之势。这些技术也将教师们探讨和运用的热点,技术不教学的手段、学习的工具,还是学生学习的真实环境。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