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化错为彩”,妙也!写作

更新时间:2024-03-11 点赞:5433 浏览:1869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心理学家盖耶说过:“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就将错过最成效的学习时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错误总是伴学生的成长,是教师如何抓住时机,留心捕捉随时闪现的错误,并化解,巧妙,把错误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课堂生成。
如一位老师教学《倔强的小红军》(苏教版第八册)一文,当学生读课文第10小节时,把“爬上马背”错读成“跨上马背”,把“陈赓同志终于被小鬼说服了”的“终于”也漏读了。这两个词看似微道,但与上下文联系密切,是感受小红军优秀品质的词。该教师灵机一动,马上抓住这一细节,扣紧读错之处做开了文章。
师:他刚才哪儿读错了?生:他把“爬上马背”错读成“跨上马背”,把“陈赓同志终于被小鬼说服了”的“终于”也漏读了。师:“跨上马背”很通顺吗?在这儿能将“爬上马背”换成“跨上马背”呢?生:,“跨”写出了人很有精神的样子,可当时陈赓已经精疲力尽了,只能“爬上去”,换成“跨”准确了。师:说得好。那么“终于”漏掉了,又有联系?再读课文,想一想陈赓是怎么被小红军说服的?生:陈赓对小红军半信半疑,但他还是被小红军说服了。以这里小红军很机灵,很会“骗”陈赓。老师,我这里的“骗”是加引号的。师:老师听出来了,善意的骗。小红军为要费这么多口舌去“骗”陈赓呢?生:小红军知道陈赓干粮不多,疲惫不堪,他宁可把困难留给,也不愿去拖累别人。师:陈赓为坚持要小红军骑他的马?生:他小红军那么瘦弱,担心他走不动。陈赓又累又饿,但还想方设法照顾战士,真是好首长。师:看来这“终于”千万丢不得。“终于”一词,生动地出革命队伍中,个个舍己为人,官兵间互爱的崇高品质。词含义,确实少。师:来,让齐读课文第10小节。(生齐读)
教学反思:教学预设,但更课堂上的即时生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倾听的结果,听朗读纠错并不稀奇,但这即时增补,以学生的“错误”为探讨点,更利于拓宽、深化教学。也说当设想的与学生的意愿、当时的环境相悖时,完全舍弃不用。学生在课堂活动兴趣、情绪、意见、,乃至错误的回答都应是完善教学的动态生成性的资源,教学的推进纳入这些变化的学情,语文课堂才会被焕发出鲜活的生命气息。苏霍姆斯基所说:“教育的技艺并不能预见到课的细节,而当时的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