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写作策略

更新时间:2024-03-10 点赞:6280 浏览:1878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特点就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可以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三大参照。合作学习既是课程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的要求,也是学生个性进展的需要。到底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呢?
………… 有效合作的互补 …………
《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瞎子和一个瘸子,两个人要到达同一个地方,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好在瞎子是强壮的,瘸子的眼睛是明亮的,所以瞎子和瘸子一拍即合,瞎子背起瘸子,瘸子指引着瞎子,两个人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共同的目标是产生合作意识的基础。寓言里的瞎子和瘸子想要快速安全到达同一个地方,这是他们的共同目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每个小组的学习目标、每个小组中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目标明确,学生才知道需要做什么。
彼此的互补性是达成合作意向的强烈需要。瞎子和瘸子都清楚自己的缺陷:一个看不见,一个走路有障碍。但也非常清楚自己的优势:一个能看,一个健走。想要快速安全到达目的地,只有进行优势互补,这使得他们的合作意向比正常人要强很多。我们在合作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同时也要能看到他人的长处,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具体的小组学习合作中,擅长书写的就多书写,擅长朗诵的就多朗诵,擅长绘画的就多绘画,小组内成员各发挥所长,合作学习就能产生最佳效果。
合理分工和正确的策略教学论文指导使合作意识变为有效的现实行为。瞎子和瘸子的合作,如果让瘸子背着瞎子跑,结果大相径庭。所以有了共同的目标和明白彼此的长短后,还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和策略教学论文指导。在具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组长和组内的科代表都具备这种分工和学法指导意识,才能使合作学习由意识变成有效的行为方式,并最终实现学习目标,同时目标的实现又会使合作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合作的价值是共享和互补,学生因共同目标而产生合作意识,因互补需要而强化合作意识,因合理分工和正确策略教学论文指导而使合作意识变为有效行动。
………… 有效合作的形式 …………
合作的载体是小组,要想搞好小组学习,必须加强小组建设。
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4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安排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因为,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小组成员间能否建立起积极的互动联系,每个人能否明确并积极承担在共同完成任务中个人的责任,都有赖于教师对班级学生的合理分组。在实践操作中可以施行双向选择,即组长选组员,组员也可择组长,只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即可。
一般说来,科学的分工还要注意以下一些。因人因事设岗——分组时可以进行这样的搭配:男女学生搭配,学习基础好、中、差学生搭配,能力不同者搭配,不同特长者搭配,不同家庭环境者搭配。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特长要心中有数,因事定人,确保个人发挥最大优势,而成员间又优势互补。在角色自愿挑选无法进行的情况下,教师一定要及时进行引导和干预。责任目标明确——小组组成后,各小组内产生组长、记录员、发言人、资料员等,在明确各人职责的基础上分工合作,确保人人有事干。不过,要注意的是,在一次合作中的角色要固定,在下次合作时角色要轮换。同时还要关注极端情况——学困生要安排专人指导,教师要给予关注,以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优生必须有明确帮扶对象,谨防优生一言堂、一枝秀。
………… 有效合作的时机 …………
合作效度是合作学习的生命。不是什么内容、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展合作学习的。精心选择内容、准确把握时机是合作学习有效的前提保证。一般来说,合作的时机有:
遇到开放式理由情境时——即同一现象有多种解释、同一理由有多种解法的理由情境。合作可以拓展思维广度,延伸思维深度,找到理由解决的多重途径,达成殊途同归之效。
理由逐步深入需要归纳总结时——即以众多具体例子和材料中归纳总结规律、提炼本质的理由。此时合作讨论,比较鉴别,去伪存真,有益于迅速抓住理由的本质或规律,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学生产生疑惑时——当学生在学习中碰到似曾相识、但又无以下手、不能立即解答的理由时,既有解决理由的,又希望以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和验证,渴望交流。这时再开展合作学习,效果自然不差。
学习任务大,个人无法完成时——实验操作、剧情表演、探讨性学习都需要多人分工合作才能完成。
学生产生较大意见分歧时——在浅析和解决理由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较大的意见分歧。这时的思维矛盾和认知冲突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在合作过程中,有了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敏捷性及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都将得到很大提高。
………… 有效合作的指导 …………
有些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有的教师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等到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有时还不作评价,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这样的合作学习,教师可有可无,合作学习当然也没有什么效果。
要解决上述理由,就要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我们所说的自主合作学习的“合作”,必须是以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而进行的合作学习,我们对学生是“放手”,而不是“放羊”。在课堂上,没有教师引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就没有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体现。合作学习就像一场交响乐演出,大家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在乐队指挥的导引下,演奏出一曲曲和谐美妙的音乐。教师就是交响乐团的指挥,虽然没有直接吹奏,但却是乐队的核心。
教师在课堂合作上应发挥好“导向、导趣、导思、导法、导疑、导问”的作用。“导向”即方向上的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确定并认定学习目标,进而围绕学习目标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导趣”即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发情感;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实现乐学的法宝。“导思”既是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思维受到阻塞的情况下进行的施“导”,同时又是针对不同学科特点进行的思维方式的引导。“导法”既是对学生学习策略教学论文的指导,又是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规律和技能,培养学生在社会进展中所必需的基本素养。“导疑”即要求教师在学生“有疑”时“顺疑而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点拨”;在学生无疑时“设疑而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追问”。“导问”即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理由,一方面是围绕学习目标实现对课堂学习效果的检测,另一方面引发学生生成新的理由,使学生带着理由走出课堂,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升华。总之,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自身定位要准确,既是引导者、合作者、服务者、开发者,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同伴。
引导作用发挥到位,就像主持人毕福剑一样,既能举重若轻,又能举轻若重。作为教师既要善于引导学生明确目标并产生兴趣,引发情感;又要善于引导学生与教师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材对话;还要善于巧妙点拨和适时追问,让学生获得深入探讨理由的能力,并能以合作者的平等身份对学习内容进行必需的补充和深化,对学习效果做出客观评价,而绝对不仅仅是学生意见的欣赏者和所学知识的简单总结者。
………… 有效合作的评价 …………
评价是合作的导航仪、矫正器,没有合理的评价,合作就很难开展。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采用如下多样化的评价和激励方式使合作更有效。
一是力争评价多元化。评价形式可以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别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可包括参与情况、合作效果、革新精神、质疑探究以及平时体现、检测成绩等。
二是强调形成性评价。描画神奇曲线,公平地呈现学生的进展过程,营造比赛氛围。比如“周周清”评价,每周算出小组平均分,并用坐标图的形式展现出来。这种策略教学论文能直观地反映小组的学习情况,增强小组凝聚力,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组内互相帮助,营造组间良性竞争,让合作学习延续到课外。
三是融入比赛激励法。注重课堂即时性评价,合作学习融入竞赛,通常采用课前自学、课堂开展小组交流比赛、“互问互答”挑战赛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对于各组的情况,根据体现分别予以加分展现,教师书写在黑板左边,由课代表记下作为“周周清”评定的参考分。
四是捆绑评价强团队。这个评价开展的是小组之间的“捆绑”评比,这种方式效果不错,小组成员之间能团结互助,组长成了督促组员学习的得力干将,组员的优势也能弥补组长的不足。
五是自评互评突主体。合作效果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可以以合作的内容、态度、革新、探究、效果等方面设计学生小组自评和互评的表格,定期进行评价,让他们在自评和互评中总结成长。(作者单位:《中国教师报》编辑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