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与意识形态对政治演讲语篇批评性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20 点赞:34653 浏览:159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979年,英语语言学家R.Fowler,B.Hodge,G.Kress和T.Trew在《语言和控制》一书中首次提出批评语言学这一概念,解开了批评语篇分析的序幕。批评性话语分析作为一种把语言的社会性作为分析目的的话语分析,其方法论主要是建立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以为|教育论文网|语言的本质与我们对它的需求和它所相应完成的功能有着密切联系,语言的语法系统所特有的形式与语言所要满足的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密切相关。因此,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可以作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一种工具。目前,批评语篇分析的主要理论工具是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费尔克拉夫(Fairclough)的话语三维模式分析法,以及新韩礼德学派马丁和洛斯的评价理论(MartinRose,2003)。主要代表有Fowler,VanDijk,Kress,Fairclough,Wodak,MartinRose等。任何一种新的理论或研究方法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碰到很多困难,批说书|教育论文网|语分析也不例外。批说书|教育论文网|语分析自创立以来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也碰到很多问题,人们对它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张德禄(2006)以为|教育论文网|现阶段批说书|教育论文网|语分析的研究过程是单向的,即先进行语篇分析,然后对分析的结果进行解释,从而探讨语篇中隐藏的文化,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这种研究方式对语言学理论本身的建构和发展作用不大,而且会使批说书|教育论文网|语分析注定只能是一个寄生学科,终将会由于没有新的语言学工具而枯竭,或由于语言学理论的转向而随波逐流。他以为|教育论文网|应该在传统的批说书|教育论文网|语分析程序上再增加一个反向步骤:看语篇的内部特征是如何体现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特征的,研究语言体现意义的模式和规律就可以对语言学研究做出贡献。把批说书|教育论文网|语分析由单向研究过程变为双向研究过程。也就是说,研究者首先对语篇进行分析,然后对分析的结果进行解释,揭示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和权位关系中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反过来,我们同时要研究什么样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和权位关系特征与什么样的语言特征,包括词汇特征、语法结构等,有一定相互联系,进而发现什么样的行为模式与什么样的语言模式之间有相互关系。当语言学理论被改善后,它会变成更加强大的批说书|教育论文网|语分析工具,从而促进话语分析理论的发展。此外,很多学者还对批说书|教育论文网|语分析如何经得起分析的明晰性、客观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这些标准的评价提出质疑。他们以为|教育论文网|批说书|教育论文网|语分析在这些方面的解释缺乏权威性,有待改进。最后值得指出的是,批说书|教育论文网|语分析偏重社会学和社会政治学,坚持将文本与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但并没有充分说明哪种社会理论在背后支持社会实践的概念,也没有阐明社会实践的分析中怎样运用文本以外的数据。(田海龙,2004)一路走来,批说书|教育论文网|语分析批评别人也遭人批评,然而这些批评的声音对它的发展是有益的。以N.Fairclough为代表的批评语言学家意识到了批说书|教育论文网|语分析存在的不足,正不断修改自己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目前,国内的批评语篇分析语料多为新闻报道。在本文中,作者尝试从批评语篇分析的视角对较新的语料:政治演讲语篇进行研究和分析。这篇论文主要分四部分:首先是文章的引文。主要先容了本文所做的批评式语篇分析的研究,还先容了作者的研究目的和分析过程。接下来,正文的第一章便是文献回顾部分。在此部分中,作者主要论述了国内外对批评式语篇分析所作的相关研究,包括从批评语言学到批评式语篇分析的发展,批评式语篇分析的原则,目前在此领域的主要分析方法和理论,以及从以前所作的相关研究中所得到的启示。第二章论述了政治演讲语篇的特点以及当前研究的目的。在此部分中,提出了些下定义性的概念,以期对当前的论文的解释过程有所帮助。第三章主要先容了本论文中所使用的方法论,包括费尔克拉夫的三维模式理论和韩礼德的功能语法。此部分将要分析这些理论在批评语篇分析中的可行性和重要性。第四章是论文的主要分析部分。作者主要运用了费尔克拉夫的三维模式理论。这一分析模式包括三个步骤:描写、阐释和说明。第一步是描写部分,此部分主要是运用韩礼德的功能语法来对语料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也就是运用了韩礼德的三大元功能:概念、人际、语篇功能。第二步是阐释过程。本部分将要探讨演讲与话语的具体运用之间的相互关系,阐释了演讲是如何产生和运用的。本部分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讨论:“语篇中发生了什么”,“语篇介入者是谁,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以及“语言在语篇天生|教育论文网|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第三步是说明过程。作者从社会历史语境来说明语篇与社会因素的相互关系,而且指出了为何演讲要以某种特定的形式出现,以及演讲语篇产生过程的社会因素。最后是论文的结论部分。本部分主要总结了论文的研究过程和相关发现以及作者的一些进一步的讨论,如对批评语篇分析的启示和建议,以及作者对把批评语篇分析运用到提高人们的批评语言意识和运用到当前外语教学的些许观点。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语言从本质上具有意识形态倾向性。语篇中语言的特征如词汇的使用、及物性、转换、句型、情态、人称代词、主位结构的选择等都取决于语言的功能和语篇生产者和运用者的意识形态。布什总统作为统治阶级权力的代表,旨在通过演讲获取民众的支持,让所有的听众相信他所发表的言论都是事实和必要的,并且一再夸大|教学论文网|美国有责任而且必须制止朝鲜的实验,从而解放朝鲜人民。政治家发表演讲时所使用的语言往往取决于特定时间和社会背景下的政治目的。有时候语言的使用正是为了建立和谐的关系和体现某种权威。布什发表的演讲在构建朝鲜是大家的危险“敌人”的同时,不断夸大|教学论文网|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有义务把朝鲜人民从实验的危险中拯救出来,并还他们和自由。在此过程中,意识形态在语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反过来这些语言又促进了意识形态的形成,这正体现了语言与意识形态之间的辨证关系。政治语篇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也能帮助政治家实现政治目的。因此,我们在分析政治语篇时,不仅要分析语言本身,同时也要考虑到一些社会因素,如社会文化、意识形态、话语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国际关系等。对布什总统所做演讲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语篇分析视角。作者对传统的批评语篇分析方法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同时也证实了费尔克劳夫的三维分析模式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在批评性话语分析中的可行性。此外,批评性话语分析还有助于提高人们批评性阅读的能力和培养人们的批评性意识。【关键词】:批说书|教育论文网|语分析三维模式功能语法政治演讲意识形态
【论文提纲】:Abstract8-12中文摘要12-15Introduction15-19ChapterOneLiteratureReview19-281.1ASurvey191.2AReviewofthePreviousCDAStudiesAbroad19-221.2.1Fairclough201.2.2VanDijk20-211.2.3Fowler21-221.3TheCDAStudiesatHome22-251.3.1TheIntroductionofCDAtoChina221.3.2TheApplicationofCDAatHome22-231.3.3AGradualDevelopmentofCDAatHome23-251.3.3.1XinBin23-241.3.3.2ChenZhongzhu241.3.3.3WangQingxinandJiWeining24-251.3.3.4XuLixin251.4PrinciplesofCDA25-261.5EnlightenmentfromtheLiteratureReview26-271.6ASummary27-28ChapterTwoTheFeaturesofPoliticalSpeechandthePurposeofthePresentStudy28-392.1ThePublicSpeech28-352.1.1TheDefinitionofPublicSpeech282.1.2TheFeaturesofPublicSpeech28-292.1.3TheComponentsofPublicSpeech29-312.1.4EnglishPoliticalSpeech31-352.1.4.1CharacteristicsofEnglishPoliticalSpeech31-322.1.4.2EvaluationCriteriaofEnglishPoliticalSpeech32-352.1.5ASummary352.2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IdeologyandPower35-372.3CriticalLanguageAwareness372.4ThePurposeofthePresentStudy37-39ChapterThreeThePresentTheoreticalFramework39-503.1Fairclough’sThree-DimensionalModel39-433.2Halliday’sFunctionalGrammar43-503.2.1TheIdeationalFunction44-483.2.1.1LexicalClassification443.2.1.2Transitivity44-483.2.2TheInterpersonalFunction483.2.3TheTextualFunction48-50ChapterFourA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ofBush’sSpeech50-754.1DataCollectionandProcedure504.2PurposeoftheResearch50-514.3Description51-684.3.1TheIdeationalFunction51-604.3.1.1Vocabulary51-534.3.1.2Transitivity53-584.3.1.3Tranormation58-604.3.2TheInterpersonalFunction60-664.3.2.1ModesofSentence614.3.2.2Modality61-644.3.2.ersonalPronoun64-664.3.3TheTextualFunction66-684.4Interpretation68-714.4.1WhatIsGoingon69-704.4.2WhoIsInvolvedandinWhatRelations70-714.4.3TheRoleofLanguageReflectedinWhatIsGoingon714.5Explanation71-724.6TheRelevantSocialContext72-734.7ThePowerRelationsinDiscourse73-75Conclusion75-78Bibliography78-83Appendix83-92Acknowledgements92-93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