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轻体育对大众健身影响

更新时间:2024-02-16 点赞:15801 浏览:6995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轻体育是体育新概念,轻体育是指适合大众健身,以提高身体素质、预防疾病,改善锻炼者健康心态,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具有休闲性、广泛性特点的体育活动。轻体育活动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轻体育具有健身生活化走势,易于被人们所接受,有利于大众健身计划的实施。
关键词轻体育大众健身休闲性
一、引言
继“十二五规划”的提出,大众健身仍然是我国增强全民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为了使大众健身在十二五期间得到全面开展,必须要建立起更加完善“大众健身系统”,开展更适合现在都市人群的体育种类,满足现代人追求体育和生活相融合的体育锻炼方式。

二、轻体育的概况和定义

(一)轻体育的概况。

体育,不仅包含联系着国家之间的厉害联系和民族荣辱的“竞技体育”,也是推动生产力进展,增强生产能力,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社会和谐进展的重要手段。

(二)轻体育的定义。

轻体育也称为“轻松体育”和“休闲体育”。我们可以把任何一种轻松、惬意的锻炼方式都称为“轻体育”。

三、轻体育的特点

(一) 休闲性。1.轻松愉快不拘形式;2.运动时间不限,随时可练

(二)广泛性。

自“体育”一词的出现,就代表了体育锻炼和竞争的双重作用。以“古希腊体育”到 “现代奥运体育”都是以追求成绩,争夺第一为主要目的。但现在生活中追求更多的是锻炼的休闲性而不是竞争性,而大众健身则是更符合大众以身体锻炼为目的的体育活动,而根据“轻体育”自身轻负荷、种类多、无限制的特性,更容易在大众健身中得到运用和推广。“轻体育”包含了生态化体育、休闲体育、大众体育、终身体育、旅游体育等。随着各种不同类型的“轻体育”的出现,这是老百姓开始懂得生活,享受生活,并且积极在开展锻炼活动。

四、轻体育对大众健身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一)提高身体素质、预防疾病。

“体育”一词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和作用是:以进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通过参加各种运动来实现,在活动过程中以锻炼人的身体为目的。因此,“轻体育”作为体育的一种,第一种作用必定教育论文是提高身体素质,这也正是“轻体育”诞生之初的主要目的。

(二)有利于锻炼者改善心理状态。

由于人的社会化程度相对较高,人的心理活动是生物圈中最高级的心理活动。人的任何一个有目的、有社会倾向的活动,都必须以生物功能为基础,由心理活动来调节。轻体育作为一种有意识的主观行为,就必定教育论文产生显著的心理活动,主要体现在可以缓解心理紧张状态、宣泄自身不良情绪并使之暂时性的遗忘,甚至淡化;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品尝到胜利的喜悦、排除消极情绪的干扰、或摆脱不必要的烦恼,以中可以感悟到生命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和自身有着的价值。所有这些都是人类健康长寿的必要条件,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了人际间的交流,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解除自我幽闭,开阔胸怀,人们通过轻体育使其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良好状态,“轻体育”无疑会起到调解心态的作用。

(三)轻体育可以改善和提高大众的生活健康与品质。

1.轻体育是大众健身的最佳放松方式。

大众健身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首要因素。将轻体育贯穿于人的整个大众健身之中,因此人们应通过轻体育在锻炼中放松自己。在某些发达的国家,把体育活动可以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理解是“期望换回最大的经济效益投资”。因此,身心健康和精神快乐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提高人们工作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2.轻体育可以提高大众的精神面貌和创造自我价值。

轻体育有助于人们认识自我,还有助于人们进行自我教育。轻体育大多是集体性、竞技性的活动,通过体育活动,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显著地体现出来,还会对自我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人们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行为,因此通过轻体育不仅能够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而且也会增加人们与他人的交往机会,增强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适应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五、结束语
“轻体育”之所以能够在大众健身起到巨大的作用,是因为锻炼者能感受到锻炼后的轻松、愉悦和舒畅。“轻体育”的兴起也标志着大众健身不断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注重精神调节与心理调试,既健体又健心,使健康朝着更科学的方向进展。在“轻体育”的运动氛围中,每个人都可以中获得乐趣,进而最大限度地拓宽快乐生命的视野,真实感受到生活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和价值,享受生活情趣,为终身体育的普及构筑起了坚实的依托。
参考文献:
鲍恩荣主编.大众体育指南[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5
宋瑞.国内外休闲探讨扫描[J].旅游学刊,2004,(3):46-54.
[3]林显鹏.2010年中国群众体育进展走势的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1,(11):10-13.
[4]唐炎,宋会君.体育本质新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2):36-38.
[5]王步标,华明,邓树勋等.人体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6]季浏,李林,汪晓赞.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998,14,(1):37-42.
[7]郝树源.论我国的体育生活化走势[D].广东:华南师范大学,2003.
[8]韩丹.中国群众体育路向何方[J].体育与科学,2004,(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