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及其对策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19 点赞:4297 浏览:1138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沉默,同言说一样,是人类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沉默不仅仅是交流过程中的间歇或空缺期,更传递着丰富的信息并承担一定的交际功能。要想解读沉默的含义,不分析其周边的所有相关因素就无法揭示其真相。因此,对沉默的研究牵涉到心理、认知、语用、社会及文化等诸多因素,沉默已逐渐成为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对象(Leech,1983;LevinsonandBrown,1987;Jaworski,1993;Kurzon,1995)。然而,从一般的人际交往走向特定的交往领域——外语课堂教学,沉默则成为这一领域里主要的消极现象之一。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间交互作用的过程,以语言交流为教学目的的英语课堂需要以师生间,同学间频繁的互动、热烈的讨论、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而一旦在英语课堂上出现了长时间的沉默,就会阻碍课堂上的语言交流,影响学生口语练习的效果。长期以来,中国大学英语课堂一直面临学生沉默被动的尴尬局面,大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不愿发言,拒绝发表看法,缺乏介入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现象极为普遍,成为英语教师所共同面对的一个困难。沉默不仅会导致教师与学生的情绪受挫,课堂气氛烦闷,教学效果降低,亦不利于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有悖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本质与目标。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而言,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要想解决问题,首先应当挖掘导致问题的原因,方可对症下药。学习者的课堂沉默现象引起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研究习惯于将中国学生的沉默行为归因于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尊重教师课堂上的主导权威,保全面子以防说错。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其带动的思想的多元化,当代九零后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日趋呈现复杂化,文化的强势作用是否还是|教学论文范文|导致学生消极沉默的主导气力|教学论文范文|还有待研究。同时很多学者提出的解决手段缺乏具体性,时效性和持续性,在实践中不易操纵,因此有必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对于探索其成因及解决方式也十分有必要从实证的角度来进行,从而帮助师生构建更加有效的课堂互动模式,激活沉默的课堂,为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供实证依据。基于以上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以下问题:(1)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的沉默达到何种程度?(2)引发大学生英语课堂沉默的因素主要有那些?(3)设计各种任务型口语教学活动对于消除或减少大学生英语课堂的消极沉默现象有怎样的效果?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法、学生教师分别访谈法、课堂观摩法进行多角度观察研究,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课堂教学实验,统计出了实验班和控制班的相关数据,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终极得出相关结论。首先通过对吉林大学2009级大二非英语专业的128名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并结合对5位大学英语老师及4位大学本科生的访谈来探索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的沉默程度及引发沉默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影响学生沉默行为的因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但最主要的还是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情感因素及教师的授课模式对学生英语课堂介入的程度起着关键性作用,是引发他们沉默、被动的主要制约因素。而所有的影响因素又是相互交织,互为因果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课堂表现。由于受制于有限的口语交际水平,对所谈的话题想说说不出来或不感兴趣,缺乏自信,害怕说错被同学嘲笑,久而久之形成懒于张口的恶性循环;同时学生轻易焦虑、紧张以及信心不足又都源于有限的语言能力。情感因素中对二语习得有着重要影响的学习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因受到社会变革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由于深受中国传统的应试型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都属于以考试和找工作为主的工具型动机,受此动机的驱动,学生们喜欢急功近利的通过短期学习而收到最大的效益,当然对于锻炼口语这种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介入努力的活动缺乏兴趣。最重要的一点,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深入人心,同时受制于教学条件,班级规模及教师个人的业务能力,大学英语课堂大体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并未真正地落实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课堂上缺乏锻炼语言输出的机会和时间,当然会影响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变得更加沉默被动,不愿也不习惯介入活动。针对以上的主要影响因素,笔者以为|教育论文网|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与管理者,教师应该有责任制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大胆发言,多说多练,提高口语能力。所以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无疑是教师能力所及的最迅速且实效的对策。教师通过任务的多样化来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动机,降低学生课堂焦虑感,提高自信,那么困扰教师的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应该得到解决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但为了保证课堂活动顺利实施,教师可在设计活动时,就要真正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设置难度适当的任务,周密灵活地组织活动,才能确保大部分学生的有效介入。任务型教学以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及科学任务设计原则为教师设计并开展富有成效的课堂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那么设计各种任务型口语教学活动对于消除或减少大学生英语课堂的消极沉默现象收效如何呢?本研究将根据教材中的课文及口语练习,在实验班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任务型课堂活动,以各种交际任务为教学手段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增加语言输出量,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兴趣,增强其兴趣,降低其焦虑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前后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之前稍微严重的学生沉默现象得到比较明显的改善,沉默现象明显减少。此次实验证实,通过设计并实施有效的课堂任务来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情感,降低其消极情感并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能够迅速有效地消除或减少大学生英语课堂的消极沉默现象。【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学生沉默影响因素任务型课堂活动
【论文提纲】:Abstract4-7摘要7-10Contents10-12ChapterOneIntroduction12-171.1ResearchBackgound12-141.2PurposeoftheResearch141.3SignificanceoftheResearch14-151.4OranizationoftheThesis15-17ChapterTwoLiteratureReview17-242.1DefinitionsandClassificationsofSilence17-182.2MajorPerspectivesofSilence18-202.2.1PsychologicalPerspective18-192.2.2PragmaticPerspective192.2.3Socio-culturalPerspective19-202.3ResearchesonStudents'SilenceAbroadandatHome20-242.3.1ResearchesonStudents'SilenceAbroad20-222.3.2ResearchesonCollegeStudents'SilenceatHome22-24ChapterThreeRelativeFactorsofStudents'SilenceinEFLTeaching24-313.1ImportanceofStudentParticipationinClassroomInteraction24-253.2FactorsInfluencingStudentLearninginEFLClassroom25-273.2.1Learners'AffectiveFactors25-263.2.2CulturalFactor26-273.3WaystoFacilitateClassroomInteractioninEFLClass27-313.3.1Task-BasedInstruction27-293.3.2DesigningEffective"Tasks"inCollegeEnglishClassroom29-31ChapterFourMethodology31-394.1ResearchQuestions314.2Subjects31-324.3Instruments32-354.3.1Questionnaires32-344.3.2Interviews34-354.4ResearchProcedures35-394.4.1QuestionnaireandInterviewInvestigation354.4.2SelectionandDesignationofExperimentalandControlClasses35-364.4.3ActualImplementationofTask-basedClassroomActivities36-39ChapterFiveResultsandDiscussion39-675.1AnalysisofthePre-testResearchFindingsandDiscussion39-545.1.1AnalysisofSilenceDegreeinthePre-testResearchandDiscussion39-405.1.2AnalysisofMajorFactorsAffectingSilenceinthePre-testResearchandDiscussion40-545.2DesignandApplicationofTask-basedActivitiesintheExperimentalClass54-605.2.1SolutiontoReducingStudents'Silence54-555.2.2DesignofTask-basedActivitiesBasedontheTextbook55-605.3AnalysisofthePost-testResearchFindingsandDiscussion60-675.3.1FindingsofClassroomObservation60-615.3.2FindingsofPost-testQuestionnaire61-655.3.3FindingsofPost-testInterview65-67ChapterSixConclusion67-716.1ResearchReview67-686.2PedagogicalImplicationsoftheResearch68-696.3LimitationsoftheResearch69-706.4SuggestionorFutureResearch70-71Bibliography71-75AppendixⅠ:Pre-testQuestionnaire75-79AppendixⅡ:Post-testQuestionnaire79-81作者简介81-82Acknowledgements8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