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个性化培养

更新时间:2024-04-10 点赞:15847 浏览:6938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培养学生写作个性,首先要发现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个性,给予肯定,大力扶持。要注意培养学生写作的思维个性,积极鼓励学生体现具有个性的思想,提倡语言表达的个性化。同时,我们还要重视学生观察的个性化,以“真”处看,以“细”处看,以“另”处看,以“无”处看。总之,我们要尊重个性差别,合理分类,因材施教。使学生要么长于一种文体,要么长于一种思维,要么想象丰富,要么思维深刻,要么语言有个性有文采,要么构思精巧技法高超。写作教学的目的是为“人”服务,要适合“人”未来进展的需要,要走可持续的道路,最终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人文素养,使之成为有个性、有革新的素质型人才。训练主体个性差别不同,对个性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对于一般偏下的学生而言,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以我手写我心”,未尝不算一种个性。讲个性不能一刀切,不能走极端,把“个性”悬得太高,是走入了误区,讲个性要求真,要务实。

一、开放命题方式为学生作文个性化架起桥梁

作文题目命得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心理。所以题目要让学生感兴趣,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给学生倾吐为快之感,这样学生就乐于写,也才能体现出个性。题目还要和时代生活密切相关,这样学生有东西可写,写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学生的生活中虽然没有惊人的大事。但细细观察,每天都有新东西,要把写作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如读了书,写读后感;看了电影,写观后感;上了课,写课后感;与同学发生争执,写吵后感。总之,每天写日记,每天写一篇,日积月累便养成了写作的好习惯,思想认识水平也不知不觉有了提升。开始不规定学生写什么内容,无需约束。为了打开学生思路,可以为学生开设一些札记栏目,如:美丽一瞬、家庭记事、心灵独语、友情传递、读报有感、新闻点击、世事杂谈、人生感悟等。
命题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这样学生有东西可写,写起来也会得心应手。我举个例子来说明:
我以报纸上读到一篇《高中生猝死网吧》的文章,报道了一名沉迷网络游戏的高三学生在网吧上网玩游戏时因心理过度紧张、激动而猝死的事实。于是我把这篇文章印发给学生,要求他们阅读该文后,围绕“网络”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兴趣很浓,写出了很有见解的文章。
新的作文理念是对传统的反叛,是对独立思想、创造品质的呼唤。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存活状态,关注人类的未来与命运,都应该成为写作的题材。一切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焦点话题,都不应该有所顾忌,有所回避。鼓励学生关注学校,关注家庭,关注社会,并善于以中发现写作素材,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美好的人物与事物,发现严峻现实中尴尬、丑恶、阴暗的现象,以而进行深入的深思。宽容学生对社会文学现象的评头品足,宽容学生对社会中丑恶事物的偏颇抨击。只有这样,学生才感放言,才敢直面人生,也才有真正作用上的个性文!

二、尝试创作文学作品显个性,多渠道提供展示平台

对一些爱好写作的学生,我经常辅导他们尝试创作文学作品,以此培养写作尖子作文的个性特点。我的一个学生,她的邻居——一位盲人小姑娘不幸夭折,作为好伙伴这位同学非常伤心。我了解到情况后,同她交谈。她叙述了自己同小姑娘生前交往的许多动人情景。我鼓励她把这些“生活”写出来。她认真构思,写出了初稿,我同她一起修改,《微笑的花朵》这篇散文就面世了。
一个学生向我叙述了她的婆婆不幸遭遇一场车祸的情景。我“怂恿”她据此创作一篇小说。她在做了大量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精心构思,运用典型化手段,写出了颇具个性色彩的短篇小说《那一天》。在阅读教学时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学生有感而发即兴创作的一些小片段,鼓励他们进行整理修改成一首首小诗,作为自己每学年作品集的一部分。
多渠道提供展示个性作文的平台要利用一切条件,为学生创造展示个性、展示作品的机会。鼓励学生成立文学社团,主办校报校刊,要大量刊登学生习作。对外要积极推荐学生作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作文竞赛。还有一个我们容易忽略的但是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充分利用作文讲评来交流学生习作。每次学生的作文收上来,我们要趁热打铁,很快批阅,及时讲评。写得有特点的作文就让学生到讲台上自己朗读或者张贴在橱窗、黑板报上,让其他同学进行品评。由于是自己班级同学的作文,具有可比性,于是有些学生就会想:他们所写的那些事我也经历过,为什么我就没想到呢?别人的文笔那么优美,我为什么那么差呢?下一次我也要争取“发表”自己的作文。

三、孕育“文心”, 为习作教学打开另一窗

小学阶段,是儿童写作的起步阶段,更是涵养一个人“文心”关键阶段。周国平先生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如果一个人出自内心需要而写作,把写作当成自己的精神生活,那么他首先必须为自己写作的。”此话意在提出,写作是一件非常自我的事情,离开了自我,写作就会灵魂出鞘,魂不附体。可是在我们的习作教学,却是千方百计地让儿童忘却自我、放弃自我!
“这样的事情、这样的话怎么能写?”这是习作指导课上,教师嘴边常挂的一句的口头禅。在他们眼里,写作是一件神圣、宏大的事情,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健康的”、“高尚的”、“经得起推敲的”,在这样的理念映射下,儿童个人的生活、情趣、爱好、理解等就显得非常渺小,甚至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由此,当属于儿童个性的“私密话语”以习作教学的框架中删除后,习作本上自然就剩下了一些千篇一律的“普通话”、“大人话”了。“如果把这些词语用上就更生动了!”在指导儿童写作时,不少教师都如是说。我们教师都认为,一篇习作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华丽辞藻来点缀,习作就没有文采。于是,在每次儿童习作之前,根据写作的内容和题材,就会给他们提供一揽子“好词佳句”,有成语、有名言、有诗句,似乎有了这些“装点门面”的语句,儿童写作就会一马平川,儿童习作就会锦上添花。素不知这些“好词佳句”远不如儿童心中的“童言稚语”来得直接,显得贴近。于是,儿童的习作就变成了好词佳句的“大搬家”、“大堆砌”,不通、不顺、不妥甚至让人啼笑皆非的“误用”成了当下儿童习作中一道见怪不怪的“风景”。
如果缺席了“自我”,儿童写作就是代教师、代教材、代他人“立言”,没有情感,只有矫情;如果丧失掉“自我”,习作教学逐渐远离了儿童的精神世界,成了儿童身体之外不堪承受的重负。“在我的写作王国中,我是不容置疑的王!”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应当还儿童这样的写作尊严,应当塑儿童这样的心灵气象。当每个儿童“自我”起来,我们的习作教学一定会个性鲜明、绚丽多彩!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