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让个性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闪光

更新时间:2024-03-21 点赞:33536 浏览:1558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文本多元解读已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笔者认为,“多元解读”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乱解乱读,而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必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解读范围的引导。本论文提出了有效多元解读的策略与对策,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历程中,充分张扬个性,提升人文素养。
【关键词】文本 个性化阅读 多元解读
阅读历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历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点。文本总是有着着某些“空白”和“不确定性”,因而读者阅读鉴赏历程中有着充分的能动性,有着着自由发挥的极大空间;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艺术趣味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也不同,有着着主观的差别;其面对文本所利用的策略和体现出的兴趣与深度等也都因人而异,鉴赏历程和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总之,对文本解读必会产生“多元”的。那么,如何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历程中,张扬个性、提升人文素养?

一、进行化教学,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

要想让学生在多元解读文本历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
我国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往往是教师居高临下,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单向传递造成了师生之间的不平等性和情感、心理上的距离感。这种师生角色地位的恒定化,桎梏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如某位语文老师在教完《木兰诗》一课时,一位男生举手说:“老师,我有一个不足不懂。古代女子都是缠足的,走路都很困难。木兰怎么还能够参军打仗?”老师闻说便敷衍了事地说:“噢,那可是书上写的,可能是木兰没有缠足吧。”但这位男生却追根问底:“木兰可是个很听话,很孝顺的孩子啊!怎么会不听父母的话,而不缠足呢?”老师这时可不耐烦了,说:“我们只要学懂这篇课文,至于木兰有没有缠足我们就不必去讨论了,坐下!”就这样,一句“用不着去多想”重挫了学生的个性,一声“坐下”伤害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一顿训斥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学生探讨的火花。由此看来,一名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他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进行探讨,也可以压抑学生探讨的。

二、抓住文本切入点,有效进行多元解读

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看点”,似乎也都可以作为教学的着力点,但我们在处理教材时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一个教师教学水平如何,还可在处理教材上见功夫。我们应该在处理教材时,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进行文本解读。文本多元解读可以以下“三点”进行切入:
1.抓住文本内容。一篇文章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是多彩多姿的。如《红楼梦》,有人喻它为一部百科全书,里面有天文地理知识,有琴棋书画,有诗词曲赋,还包含着医药学、建筑学、美学、哲学等知识,可谓包罗万象。所以,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让体感知文本时,让学生先交流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情况。
2.抓住文本语言。汉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丰富,最细腻,最富有人情味的语言,可说是色香味俱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有的文本语言“如清流,描物写态,细腻动人,脉脉含情;有的如惊雷,议论风生,振聋发聩,令人警醒;有的如平沙,质朴无华,平淡实在,耐人寻味;有的如红叶,娇艳华美,色彩斑斓,灿烂迷人……”但是汉语言又是最具朦胧、模糊,且多义性的特点。
3.抓住人物形象。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具有立体化的特质,加之阅读活动个体化的特点,学生理解中的艺术人物理应不同,这给我们鉴赏人物提供了求异和革新的可能。我们不应也不能用一种统一的方式界定学生的理解。我们在浅析文学形象时,应以一种辩证的理性面对学生有创性的深思争鸣。

三、做到“多元有界”,切实提升多元解读效果

任何事情,物极必反。个性化不等于自由化,也不是绝对地学生化,更不是普遍化、随意化。无论怎么“多元”总有一个界限。作为阅读客体的文本虽然有着着“空白”和“不确定性”,但必定会有许多显性的、鲜明的“规定性”,总会有个“作品视界”范围。“多元解读”也只能在这个范围内进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总还是莎士比亚所描写的哈姆雷特的反映,彼此在某些细节上难免会有些差别,而在基本性格上还是那个哈姆雷特,而不可能成为堂吉诃德。首先,多元解读要尊重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文本是教学的起点,是学习的载体,只有立足文本,尊重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才能有效解读文本。其次,多元解读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熏陶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多元解读”是真实的阅读,是孕育创造性品质的阅读,理应受到格外的重视和尊重。我们应把文本多元解读真正落到实处,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历程中,张扬个性、改善人格、提升人文素养。我们期待着,让个性化阅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闪光。
(作者单位:河南省潢川县第五中学)
编辑/杨俊飞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