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让心灵在作文中流淌

更新时间:2024-03-13 点赞:5508 浏览:202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所以,唤起学生对作文的喜爱,让他们找到源头活水,乐于“用我手写我心”,都是教师们应该努力做到的。

一、走向生活,丰富体验

许多时候,我们的学生常常觉得无言可说,无话可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没有给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没有给他们彻底释放五官的机会。所以,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及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亮点,使之成为作文的素材;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使学生调动自己的五官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生活中的趣,以而使学生的笔淌出潺潺的清泉。作文教学决不能固封在教室里,让学生做“无米之炊”。如:春暖花开的时节到来时,我带领学生到学校的小花园里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学生在春意无限的花园里欢呼雀跃,有的不禁吟起了有关春天的诗句,有的则是静静地欣赏着那满树的芬芳……
教师把学生引向生活,带入一定的情境中,丰富他们的内心体验,使他们可以得到更多更感性的材料,让他们真正有话可写,以而使他们感受到作文课的无穷魅力。

二、激活感官,乐于观察

兴趣被人们誉为最好的老师。要想将孩子们吸引到作文中来,必须让他们觉得有趣,让他们快乐地上课,而不能让他们在开始阶段就对作文产生畏惧感,不能以太多的论述充斥孩子们稚嫩的大脑。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心理,不让他们觉得高不可攀。
平时我们应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绪和感兴趣的事例出发,提供其观察的机会,给予适当的观察指导,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观察中把所见、所闻、所感及时地描述出来。学生要积累素材,离不开头脑的深思、眼睛的观察。一次作文课,我带领学生到学校的小花园里,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寻找它不寻常的美丽。孩子们沉浸在这多彩的春景中,有的停下脚步静观草丛中的小草,有的漫步在那苍翠的竹林间,有的则踮起脚尖并用力地嗅那淡淡的花香……而后,我们一起品味了这满园的春色。有的孩子说:“这是一片普普通通的草地,但我却对它情有独钟。它看似平常,草的颜色却各异,有深绿的、淡绿的、翠黄的,千万朵小花点缀在草里,仿佛是在开什么重大的会议呢?在我看来,它充满了生命力,有着一种特别的美。”有的说:“迎春花开了,好像一群群黄蝴蝶,很热闹!”有的说:“不远处有三四棵竹子和零星的喇叭花,真像一幅有意境的中国画。”……
我惊叹不已,没想到:只想得到一缕春光,哪知获得了整个春天。可以肯定,孩子们在活动中认真地观察了,尽情地感受了,孩子们的五官被充分调动了,同时他们也感受到观察的乐趣了。

三、展开想象,乐于表达

想象被人们称为“启迪智慧的发动机”,可以创造出未曾发觉过的甚至未曾有着过的事物形象。在习作历程中,小学生一旦展开想象的翅膀,其思路就会豁然开朗,其笔下就会出现童话般的世界:树木会跳舞、小鸟会说话、小溪会唱歌……学生在有了丰富的体验后,自身的兴趣就被积极地调动了,他们就会变得有话可说,乐于表达。此时,教师要尽量为孩子着想,为他们营造愉快的氛围,帮助他们在妙趣横生的习作中展开想象的彩翼,去编织他们美丽的梦,想象成功的快乐。

四、恰当评价,保持热情

小学生初试写作,带着一份探讨的思绪,如牙牙学语的婴孩般开始组织自己的言语。每个孩子的语文能力不同,对世界的感受不同,价值取向也不同,衍射到习作中,其习作风格各异,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然而他们的每一篇习作都折射出他们的一颗天真童心,需要我们去细心地呵护。孩子们不大会考虑作文的思想是否健康、情感是否真挚、事件是否真实。我们往往以成人的眼光与标准评价要求他们,常常会使他们陷入迷茫的作文迷宫。多数学生会试图去迎合这种标准,而这势必是以遏制其真实情感的抒发、牺牲其作文的快乐为代价的。
“药能生人,也能杀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老师的评价亦如此。评价得恰到好处,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及创作,形成作文教学中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出现师生之间的“同构”“共振”现象。反之,则可能出现“希望之火被泯灭,优秀之苗被摧折”。因而我们在作文评语中应赏识学生,不指责,不否定,多鼓励,多赞许。引导学生张扬个性,看到进步;引导学生日有所进,看到成绩;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尝试成功;引导学生体验成功,体验乐趣。
同时,在作文评讲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恰当地去欣赏他人的作文。当学生的作文有了更多的读者和更多的倾听者、欣赏者时,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满足;在沟通中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时,学生内心的话就更不吐不快了。
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的作文都成为内心真诚的流淌,都如同清泉一样质朴而流畅,我们的作文教学不正如那一夜春风后的梨花吗?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