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实证高校革新创业教育进展走势实证

更新时间:2024-04-05 点赞:22033 浏览:9745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在回顾我国20多年创业教育实践后,基于广州市高校创业教育近四年的研究结果,分析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即应该以创新素质教育为基础,从战略角度出发,分阶段部署创新创业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步走向大众教育。
[关键词]高校 创新教育 创业教育 发展趋势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153—06
2009年3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全国82个首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广州市是其中之一。近几年从到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不少优惠政策,加大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力度,大学生自主创业和高校创业教育已经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我们对广州市大学生自主创业和高校创业教育做了近四年的,在此,本文试从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人手,探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走向。

一、关于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创业教育实践的回顾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的报告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enterprise educa—tion”,即创业教育,又称其为“第三本教育护照”,要求“将事业心与开拓技能教育提高到与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护照享有同等地位”。1991年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7—1991年教育革新与发展服务计划”项目日本研讨会上给“创业教育”从广义上作了权威性的诠析,即指首创和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目的在于“为学生灵活、持续、终身的学习打下基础”。
中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7—1991年教育革新与发展服务计划”项目国,从1990年开始在北京、江苏、湖北、四川、河北、辽宁等省市进行了创业教育试验和研究,世纪之交我国大学生创业潮初见端倪,1997—2002年4月是高校创业教育的自发性探索阶段。从2002年4月教育部正式确定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开始,我国创业教育进入由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出现了3种具有代表性的创业教育模式: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以“课堂”为平台的模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以“商业化大学生创业园”为平台的模式和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以“课堂与教学基地”为平台的模式。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席卷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2008年全球经济进入“寒冬”。一时间,我国外需型经济受到重创,就业问题突显,大学毕业生从2000年107万人到2011年已突破650万人,尤其是2003年至2007年,以平均每年增加约68万人的增幅拥向市场。中国社科院2008年《社会蓝皮书》称中国城镇失业率9.4%,超出国际警戒线7%,就业形势在2008—2009年空前严峻。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思想,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均在各自管辖范围内制定了促进创业的政策,国家各级政府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服务、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尤其在资金支持上,广东省政府2009年从约1个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中拿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无偿用于资助大学生创业,而广州各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同时提供共约5000万元的配套资金,给具备一定条件的科技创业项目团队最高20万元的无偿资助。对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小额担保贷款,2011年6月把最高贷款额度从原来的5万元提高到了10万元,而且对合伙经营或组织起来就业的,还可按规定适当扩大贷款规模。
全国各地大学生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创业,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人数总计达到10.9万人,比往年有大幅度增长;各级政府和高校为大学生设立创业资金达16亿元,建成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2 000多个;到2011年8月为止,全国自主就业比例最高的浙江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率已达4%,广东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约有3865人,其中本科生1550人,专科生2202人,创业人数较2010年的1596人翻番,带动就业约2

5.41万人。

大学生们对创业教育的需求空前迫切,除地方政府或群众性团体组织免费创业前培训辅导以外,各地高校也开展了一些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活动。总共有5种主要形式:第一种是校团委和学工办组织的创业素质教育;第二种是校就业指导中心开设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创业常识性课程培训;第三种是商学院或管理学院开办创业专业教育;第四种是创业教育中心(或学院)针对全校开设创业学术性课程培训;第五种是校产业办组织管理创新创业试验园。大体上是把各专业的创新教育、创业教学、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讲座、模拟创业实践、就业创业培训和学生创业社团活动等集于一体。除个别学校外,绝大多数高校没有独立建立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与实践体系,而是把创业教育作为从属的一部分设置在整个就业指导体系中。这与政府在施政中一直习惯把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捆绑在扩大就业政策中的思路不无关系,可见,全国高校创业教育至今仍没形成制度化、系统化,创业教育长远的发展的目标仍未明确。

二、高校创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从2008年开始连续4年,我源于:论文的写法www.618jyw.com
们选择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等五间高校的在校学生,随机抽样做了约800份其中有效样本608份规模的问卷调查,以及40位大学生、老师和政府官员、企业家的个案访问调查。从每年约150份有效问卷分析中我们注意到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以下10个问题:

一、高校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不足。(见问卷问题1)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目前大学生较多把创业理解为创办企业,是较为符合时代性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的更新换代加快,经济效率不仅依赖有形的物质资源,而且更多地依赖知识和创新,创新是企业生存的生命线,新奇而有市场价值的创新是创业的活力之源。学术论文下载www.618jyw.com
广东工业大学学生创业俱乐部是广州高校中较为活跃、颇有声势的学生社团组织,该社团的一位学生说道:“学校领导一直是很支持创业教育活动的,尤其是2009年前后学校对创业教育高度重视,学生也热情非常,但到了后来的近一年多里开始明显退烧,大概是就业形势比2008、2009年有所好转的原因。”我们从统计数据中似乎也印证了这一变化。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小型企业的创生,曾引领经济从“滞涨”危机中走出,进入90年代美国小型企业更是独领,实现了IT产业的升级,现在美国财富的95%是1980年以后创造的,“创业型就业”的教育发展模式成了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的秘密武器。在我国,发展创业教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之大计,所以高校创业教育应该建立长效机制,建立一套能长期保证创业教育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效的,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
第九,政府和社会支持的力量对高校创业教育的配合还不够到位。(见问卷问题9)
深受学生欢迎的创业成功人士讲座总令学生感到难以“解渴”,一位老师解析道:“日理万机的创业成功人士出场费太高是原因之一。”各行业的协会、学会基本没涉足大学的创业教育,而“学院型”教师的创业课程又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这些问题说明创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人才引进、师资培训、相关教育资源功效的充分挖掘都没有落到实处。
第十,创业培训、辅导对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作用不大。(见问卷问题10)
学生是无产者,学生创业最缺的是资本金,害怕负担风险,所以免费或低息贷款、税费优惠等政策帮扶大学生创业深受学生欢迎。但学生更缺乏从业经验,可他们不认为创业培训、辅导对创业有多大扶助作用。可见,学校与政府在创业教育相关资源的整合、无缝对接的配套、教育效果等方面都有待提高。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努力的方向

1 创业教育应以创新素质教育为基础
针对高等教育而言,“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思想,其核心应该放在“创新带动创业”上。全球创业观察(GEM)项目研究发现:机会型创业比生存型创业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机会型创业与生存型创业表面上都要求生存,但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机会型创业者把创业视为其一生的精神追求,而生存型创业者则把创业作为谋生的工具。机会型创业从创新出发着眼于新的市场机会,拥有更高的技术含量,有可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改善社会经济结构。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里第一次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201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里出现“创新带动就业”的提法,这反映了我们已经意识到大学生人力资本在创业中应该以创新来带动,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应该融入面向全体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内容。
现在有人抱怨我国的高等教育出不了拔尖的创新人才,创新教育比创业教育更难,其实,这样悲观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思想正是阻挡我们前进的障碍,我国大学生的心智并不比西方国家的大学生差,最近我国发现“人类泛基因组”的重大研究成果就出自华南理工大学在读大三和大四的本科生罗锐邦、金鑫和邵浩靖。广州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林焦敏在两年多时间里,通过实验研究合成了21种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发表了7篇学术论文,其中有4篇发表在国际权威研究刊物上。可见创新教育,关键在于我们的教育制度在资源配置上要完善激励机制,同时还要改变“应试教育”那套僵化的评价体系。
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主要表现为金融衍生品泡沫的破灭,但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技术创新力不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不断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在降低人们使用资本代价的同时,也降低了投机的成本。由于技术创新不足,实业投资的回报率不高,结果大量的游资投向了资本市场,形成虚拟的经济繁荣。世界经济要走出危机,唯一的出路在于技术创新,也就是说世界将会迎来新一轮的创新创业。面对危机,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情况不同,他们是资金链断裂,流动性不足,通货紧缩,而我们是外需经济滞销,内需又严重不足,产能过剩,消费疲软,加上2009年政府一揽子“双松”政策的救市,资金流动性过剩刺激了资本市场的泡沫,我国目前宏观经济已经出现进退两难的“滞胀”问题。有一种声音认为,中国应该先解决“经济停滞”的问题,改变“歧视性”做法,鼓励、扶持、振兴民营经济,扩大就业,推动城市化进程,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另一种声音则认为,中国应该先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物价、地价的居高不下,积重难反,直接会推高未来投资的成本,导致经济后劲乏力,错失良机。两种观点各有道理,但实际操作起来却会左右相克。从国家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出发,解决“滞胀”最好的出路在于把流动性过剩的资金资源引入科技创新领域,激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集中力量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力,造就民族创业家。
2 创新创业教育应从战略角度出发,分阶段从精英教育逐步走向大众教育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后工业化时代,他们的素质教育发展已经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他们推行的创业教育是大众化教育。在欧洲,他们的创业教育从娃娃开始抓起,在美国,20—30%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而在中国,虽然我们2010年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仍然还是一个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还没完成,教育资源分配中的贫富差距还很大,高等教育系统还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阴霾。我们知道教育是基础,教育乃百年树人之大业,国家要富强,教育就要优先发展,可我们也要知道庞大的教育投资是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民族创业家是中国最稀缺的资源,培养这样一个创业家队伍更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
没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大学生创业,只会和没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民众一样挣扎在低端的产业领域创业,难免会有“过度教育”或“滥用资源”之嫌。21世纪中国的“新读书无用论”出现在知识失业之际,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在创业教育发展战略选择上没有做到实事求是。2009源于:毕业生论文www.618jyw.com
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显示,在2006—2008年3年间参评的教育部直属69所高校,有40所呈现出“高投入低产出”的特点。按现在中国教育的水平,目前1000个大学生在创业实践砥砺中还能磨练出一两个企业家的话,那么粗放式的创业教育投入越多,边际收获递减得就越快。近一年多来学生们对创业热情越来越回归理性,大学生对创业教育不满的情绪逐渐上升(见问卷问题

5、8、9),如果我们不及时改变策略,那么我国创业教育就难以避免“大跃进”的诟病。

2008年华南理工大学开始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创业型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探索、2009年中山大学成立创业学院誓言“打造商界黄埔,培育创业精英”、2011年华南理工大学建立创业教育学院筛选“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种子选手”,这些都体现出“创业型人才”精英教育模式的尝试。目前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道路必须先经历一个精英教育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们集中和整合优势资源,重点扶持创新创业优异的学生,发挥示范效应,营造良好的“创业型”社会舆论氛围,打好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和孵化基地建设的基础。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的情况下,再向大众化创新创业教育阶段发展,这是值得我们探索的新途径。
(责任编辑:王庆玲)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