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小议作新小议

更新时间:2024-03-17 点赞:29782 浏览:141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从狭义上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因而有无数创新意识成了评价一篇习作成败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1002-7661(2012)21-186-0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从狭义上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因而有无数创新意识成了评价一篇习作成败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习作中“闪亮登场”呢?

一、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一切写作者的源头活水。现实生活精彩纷呈,我们不可能对它视而不见,每天或多或少会生出些许的感动,有了这些许的感动也就能捕捉瞬间的灵感,从而学校大事、班级趣闻,无一不是学生练习写作的丰富宝藏。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从而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者独到的见解。拥有一双慧眼是创新意识的必要条件,“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纷扰扰世界看个清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多精彩的歌词啊!有了较理性的思想,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就大大提高,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品味生活,品味人生,从而丰富思维的品质。近两年的高考作文给我们一个启示:写作者必须对生活有着敏锐的感悟力。

二、课本和《大纲》是创作的依据

让学生拥有创新意识,必须有一定的依据,否则,创新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尤其是对待大家早有定论、司空见惯的课本。教材的相对稳定决定了我们教师在若干年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使用同一材料。因此,合理利用课本材料使课本成为最好的写作资料,一料多用,常用常新,让学生感到创新不是子虚乌有,创新不是海市蜃楼,这一点所有语言教师早已达成共识。写作教学中,要努力挖掘课本资源。让学生感到可操作性,从身边的、熟悉的、已有定论的“常规”中寻寻觅觅,别辟蹊径,发他人之所未发,找准最佳的思维角度,为我所用,用出个性,用出特色。如新设计《项链》的结尾,在比较中进行发散性思维:《我的空中楼阁》是飘渺不定的虚拟的世界,是对现实理想化了的杰作,是所有文化人追求的一方净土,是社会高度物质化之后的产物——回归自然,所以学生才会读得如痴如醉。“我手写我心,我口说我声。”因为我在思考,在追求,所以我写作。从《内蒙访古》,结合古老的民间传说《孟姜女》来品评秦始皇,重新认定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与过,学会辨证思维,不人云亦云:《包身工》的遭遇为何不能让如今的学生动情、呐喊,也请学生谈谈“包身工”的系列问题:也谈《勾践灭吴》----,教材本身的优劣我看不心评判,关键在于怎么充公地利用教材,发挥每一套教材的作用。

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创新的内因

“外因必须有通过内因而转化”,内因才是最主要的因素。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首先,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期制定合理有序的读写训练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让读写训练走出无序、盲目、低效的状态。每学期大小作文的篇数、写作内容、能级要求甚至评改方式,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必须有整体意识,通盘考虑,为学生的继续深造乃至终身发展着想。
第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妨来几次问卷调杳,师生之间利用恰当的渠道进行语言交际和心灵的沟通。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表现自我、感受自我、锻炼自我。从简单的读书报告会到辩论会、演讲比赛、朗读会、读写竞赛、社会调查报告、民间小采风等等,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机会,辅以小范围的总结、交流,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思想、感悟生活,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以致用,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
第三,拓展阅读面,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所有的老师都有一个共识:厚积薄发,好比“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在阅读中写点札记、随感,积累知识的同时,积累他人的思想,形成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思维品质,“贪多务得,细大不悔”没有积累,创新之水必定枯竭。
第四,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这一条更适合高三学年或新接手的班级。先来点调查研究,方式内容可自行选择。 对于期望较高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激发他们的创新求知和想象能力;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则要按章操作,偶尔来几次尝试也未尝不可,鼓励他们多读多写;多给见不多、识不广、习作空泛的学生以耐心,“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适当为他们开开小灶、吃吃快餐,肯定他们习作中的每一处闪光点,关心他们细微的进步,让他们对教师感兴趣,源于:论文范文网www.618jyw.com
进而对写作感兴趣。
最后,注重语言材料的积累,讲究立意的新颖,精心谋篇布局,以文采取胜,以立意取胜。同时借课程改革之东风,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研究中发现问题,从而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变被动为主动,变单一为多元,变知识能力,走出校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