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心理导航:走进体育健康教学新课程中国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17675 浏览:7384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围绕体育新课程标准,新课程视界下如何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探讨课堂心理促进方略:围绕如何放下“架子”,营造和谐心理课堂;优化心理情绪,克服生理“极点”现象;增添快乐体验,克服心理负荷等方面一一探索。
关键词:体育课堂;健康心理;快乐体验
1671-0568(2012)28-0045-02
“健康第一”是新课程的中心指导思想。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阵地,如何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通过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去引导学生更好的参与运动,掌握几门运动的技能和方法,达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正是广大一线教师一直非常关心和不断探讨的问题。笔者在实践中对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作如下尝试和探索。

一、放下“架子”,营造和谐心理课堂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是发展心理素质的最佳时期,然而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青少年的心理压力也在不断加重,青少年学生有好动、好胜、好表现等心理特征。如能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体育课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那么,怎样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呢?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上课时态度和蔼,讲解具体生动,示范优美正确,学生就能在积极愉悦、严肃活泼的气氛中学习锻炼。一堂体育课必须有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要求,但教师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身份,需要批评的要通过采用动作、表情、提醒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容易接受和理解。如做徒手操时,某同学操练时动作不到位或不认真,这时老师通过表情与动作结合的方法,对该生微笑地点点头,再做一下需要指正的动作,学生就会心领神会,此时无声胜有声,也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理解学生的自尊心理。在双边教学的活动中,老师要放下“架子”,尊重学生,循循善诱,尤其对身体素质较差、胆子小的学生要少批评,多表扬,当他们完成动作稍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那怕是点点头,他们的精神上都会感到满足,有积极性、有信心。如在分组操练中,常常会遇到个别调皮的学生,对练习动作不协调的学生进行装腔作势或出言不逊的讥笑,此时老师应采用严肃的表情和提醒的方式,对该生瞪一眼,亲切地说:“要尊重同学,注意团结。”事后,被批评的学生会感到惭愧而低下头,接受批评,被讥笑的学生会感到内疚和激励,就会积极地操练。这样既促进了学生间的谅解和团结,又提高了基础差的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二、优化心理情绪,克服生理“极点”现象

在中长跑、各项运动的比赛、训练中,当以快速度投入了紧张的活动状态时,会引起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等内脏器官失调,有一段时间身体会出现呼吸节奏混乱、胸部发闷、呼吸困难、面部发白、四肢无力、步子发沉等情况,甚至有些想呕吐,动作速度减慢等一系列现象,在运动生理学上被称为“极点”现象。那么,如何帮助学生优化心理情绪,克服生理“极点”现象呢?
1.实施目标引领。心理的自我控制是人适应生存的基本条件,体育运动中形体锻炼和意念锻炼是同步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需要,通过情感、行为、动作、语言等,促使学生去实现自我所确定的目标,如在寒风凛例的冬日,顶着严寒去跑800M,在800M跑过程中要克服途中所出现的生理“极点”现象,当气喘不过来,腿酸痛得迈不开时,仍需奋发坚持跑完全程的目标,应有顽强毅力,加大呼吸深度,必要时两手叉腰,放慢跑速,经调整节奏一段时间。难受的感觉就会减轻,也较为轻松,以实现预期目标。
2.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体育活动总是伴随着激烈的竞争和对抗,这需要有极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去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必须无条件地服从裁判,促使比赛顺利地进行下去。因此,锻炼学生的自控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很重要。常组织“五对五”篮球赛,“源于:毕业论文致谢www.618jyw.com
七对七”足球赛,拔河比赛。这些比赛有时会出现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以小胜大,甚至还会出现同队内部不和现象。当学生面对挫折与失败的刺激而产生抑郁时,教师可加强语言引导:“如果你们(或你)的水平发挥再好一点的话,有机会获胜,好好总结,多练习”;“你(或你们)已经努力发挥了最佳水平,把强队逼平,别难过,应该高兴才是”、“球那么大,篮框又那么高,能把球控制住已经很不错了”;“几个必进球踢偏,点球又没进,运气真差,下次多练射门”…… 通过简单易懂的“心理”安慰,改善心理状态,消除学生的愤怒、痛苦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极点”现象。
3.强化意志训练。在体育教学中通过生理、心理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出现极点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让学生真正认识“生命在于运动”的内涵,鼓励学生自觉地、刻苦地加强身体素质锻炼,从各方面不断强化自己,培养自身的吃苦耐劳精神、顽强拼搏作风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可以通过爬山、跳绳、跳台阶、游戏中的耐力跑等系统训练,增强心理自我调节,与困难斗争,自觉的通过意志努力去克服困难,消除各种心理障碍,有效的减轻极点时的难受程度,以坚定的意志,克服产生的极点现象。

三、增添快乐体验,克服心理负荷

压抑的心理就象一把久未开启的锁,如何才能把锁打开呢?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看做是启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钥匙”,他要求教师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们作为个性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因此在体育课堂中,要让学生有快乐的体验,不要刻意追求成绩,给学生过大的压力使之紧张,应增添快乐体验,克服心理负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锻炼,享受体育身心活动的快乐。如讲授武术“格挡冲拳”时,把它分为格、挡、冲拳三个部分。待学生练习几遍后出示媒体动画,以强调要领,接着让一名学生用“弹踢右脚冲左拳” 的动作慢速攻击教师,教师用右手向上格,向右手挡开学生的右拳,同时冲左拳攻击对方胸以上部位。经过演示,学生克服心理负荷,学生一对一操练,快乐体验。再由教师结合实用攻防动作,逐一纠正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务求学生掌握动作准确到位。通过这样的教学程序,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需求着手,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活跃课堂的气氛,从而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理解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养成科学健身的良好习惯,促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总之, 体育与健康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新课程十分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优化教学行为,认真挖掘教材的心理因素,心理导航,设计新颖的场景 ,以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为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让每一个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育意识、体育精神都得到有效地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教学的美感,切身感受到体育教学的快乐, 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毛振明.论体育教学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J].中国学校体育,2005,(3).
[3]邓永明.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和消除方法[J].体育师友,2001,(4).
[4]任长松.走向新课程[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