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必有坚持课改必有成效

更新时间:2024-03-29 点赞:8069 浏览:3214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671-0568(2012)28-0047-02
常听见有人抱怨教学环境不好,抱怨语文课难教。其实是我们自己环境适应能力差,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因为我们的教学方法少。我们也许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心态;我们无法改变学校,但可以改善课堂;我们无法改变考试制度,但可以改进作业形式。

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改变心态,事半功倍

教师的心态可以感染学生。教师的良好心态、积极丰沛的情感在课堂中的表现既对教学气氛的营造,对教学内容的落实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又对学生思维的积极发展和健康情感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李镇西老师四年后重返讲台时竟兴奋地像小学生一样,“我特意把头发理了理,把皮鞋擦了擦,换上新衬衣,穿上新裤子,七点四十便来到了学校……”由此不难看出,这样一位特级教师、教育专家在面对一批新生时的积极态度,用整洁的妆容、饱满的精神来迎接学生,相信这第摘自:毕业论文前言www.618jyw.com
一面就会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好印象。事实上的确如此,李老师不仅在这些细节上做足了准备,而且还精心的为每一位学生准备了礼物——附有名言警句的一本书(李老师自己的著作)和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这些无声的礼物打动了学生们的心,让学生们对这位老师充满了好奇、期待和信心,一下子把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这些,没有李老师之前精心的准备,哪有如此之效果?可见教师的心态往往决定着教学改革的成败。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对自己的老师亲近、相信、崇拜,才能对老师所教的课程也充满着热情,学习起来也才不会觉得被动和枯燥,成绩的提高也因此而有了保证。

二、不拘一格追求本色——改善课堂,高效轻负

一位教师凭什么立足于三尺讲台?靠的是精湛的教学艺术!当今,小语界的改革如火如荼——情境语文、诗意语文、智慧语文等,为一线老师提供了很多可以模仿和借鉴的教学套路,但细想之下,我们平日里的每一堂语文课都能达到如此的效果吗?本身的教学能力且不说,面对繁琐的学校工作我们没有这么多的精力。所以,常态的语文课堂应该上得扎实、简单、有效且充满一定的语文味,这是本色的、原味的。
常态的语文课不是每堂课都使用多媒体。但都应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即听、说、读、写的能力上。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课时,教师没用多媒体,只用了一支粉笔,三个板书,将两首古诗教到了学生心田里。整整两堂课没有花哨不实的环节。上课伊始,教师在黑板上用整齐美观的粉笔字板书了第一首古诗,接着是声情并茂的范读,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诗意的境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紧接着是解诗意、悟诗情、朗读背诵……全课的亮点在结尾处,教师将两首古诗全都板书在黑板上之后,请学生动脑筋来对比着学,分别从诗题、诗意、画面等角度来比较。学生们不难发现这两首古诗同样是写六月的西湖,但是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景。一动一静,一雨一晴,却都写出了西湖的美。这时教师又板书了学生课外读过的第三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这点睛之笔点亮了整个课堂,不仅使学生明白了“淡妆浓抹”的真正含义,感受到了西湖的美丽,更让学生知道了同样一种效果可以有多种写法。整个课堂简约紧凑而不失语文味,这就是本色。
再如,同册课本有一篇萧红的名篇《我和祖父的园子》。这是篇很长的文章,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之内高效地教完此文,而使学生不感到疲惫?这就要删繁就简,长文短教。
有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的:板书好课题之后,他问同学们“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尽量用四字词语回答)紧紧围绕这个问题,学生们回顾课文,想出了很多精美的词语——丰富多彩、热闹非凡、鸟栖虫居、自由自在……接着找到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第二自然段和倒数第二段)充分朗读品味,感悟其自由自在,特别是倒数第二段中的“……愿意……,就……”的排比句式,经过反复的朗读(自由读、默读、引读、齐读),课堂上洋溢出浓浓的读书味,也洋溢着轻松、自由、快乐的气氛,学生们领悟到了排比句式的妙处,真正享受到了什么叫自由自在;接着教师再次提问“为什么这个园子令萧红感到如此自由、快乐?”学生明白了因为园子里有疼爱她的祖父,不管是种菜、浇菜还是把韭菜割掉留着狗尾草的举动,祖父脸上始终就挂着“笑”,教师紧紧扣住文中的几处“笑”来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白了这是一种喜爱的笑、疼爱的笑、快乐的笑、满足的笑、宠爱的笑,甚至是溺爱的笑,课堂上又洋溢起浓浓的“情味”,这“情味”因文而生,因景而生,此刻学生已经完全走进这个快乐的“园子”,走进了萧红快乐的童年世界。接着教师结合萧红坎坷的人生,道出她为什么怀念童年,怀念祖父。正因人生的不顺,晚年的凄凉,所以快乐只在回忆中,只在祖父身边,只在她的故乡呼兰河。此时的课堂是寂静的,气氛是凝重的,巨大的落差直击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渴望了解萧红,了解她的代表作《呼兰河传》。我们说好的课堂并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学生自学的开始。留下的空白越是意犹未尽、耐人寻味、余音绕梁,学生越是愿意去自学、去探究,这才是本色的语文,真正的语文。纵观这堂课,其实环节非常简单,三个问题直统全文“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园子的自由自在体现在哪?”“为什么说园子是自由自在的?”再加上对作者和代表作的介绍,课堂紧凑、简单、大气却有着强烈的语文味,这样的课堂自始至终吸引着学生,难道这不是有效的课堂吗?

三、以生为本百花齐放——改进作业,激发兴趣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是衡量课堂有效的一条主要标准,也是考察学生听讲效果和能力的手段,因此作业的布置是非常重要的,马虎不得。
我们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精心设计作业,提高作业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抛开动笔单一作业形式,把预复习、口头朗读复述、实践活动、资料搜索等也融入其中,并且在笔头作业时要避免重复的、机械的练习,以便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又不失有效,我们设计的作业必须与教学紧密相连,很好地落实教学核心内容;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适当采取分层作业的形式,供学生根据自己水平选用;作业形式要多样,既要有书面形式,又有要口头训练、社会实践等。
写作是许多同学感到头疼的作业。姑且不说班级里语文素养差的学生,就算是语文基础好的孩子,面对作文都有可能一筹莫展。因为生活经历的匮乏,视野的狭窄,往往是学生觉得没什么好写的原因。那么怎样才能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呢?
首先,可以在布置作文题目的时候增加一些弹性。如半命题与全命题相结合,任选一题;列关键词(明晰主题),题目自定;记事、想象作文,任选一题;或干脆不规定题目,不规定体裁,属随笔类的文章……只要是言之有物,来源于生活,写出真情实感且自创的文章,就应该是好文章。我们看到的也不会是千篇一律的八股式的应付性作文,而应该是不同的心境里绽放的不同的花朵,五彩斑斓,精彩纷呈。
其次,办一张《班级周报》,让优秀作文有一个展示的平台。特级教师魏书生、管建刚等都在自己的班级中办有一份《班级周报》,这样一张报纸不仅使学生有写作文的竞争意识,也会使学生的心灵产生碰撞,或共鸣,或争鸣,更重要的是会带动不会写作的同学,为他们提供了模仿的平台……当学生经过努力,看到自己的劳动有所收获时,内心涌动的岂止是兴奋,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信心。总而言之,一份小报将会有多样收获!
改则变,变则通,一通则万利。只要我们调整好自身的心态,理顺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就能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在教改的春风中一路前行!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