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预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

更新时间:2024-02-02 点赞:9139 浏览:3479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理想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于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谈谈自己对“预设与生成”的一些想法,旨在与小语同行们共同研究与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 预设与生成 定义 策略
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预设是课堂教学生成之基础,生成则是课堂预设之升华。在教学中,如果处理好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那么课堂教学则会被演绎得更精彩。下面就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预设和生成,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定义

我认为洪卫国老师说得好:“教学预设是指教学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超时空的设想与安排,具有弹性和留白的特征。课堂生成是指课堂教学的生长和建构,是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的特征。教学预设是课堂生成的基础,课堂生成是教学预设的补充和提升,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对讲授的每一节课根据新课标与教材本身以及授课对象间的联系,在备课时进行提前预设,做到心中有数。因此,教师根据出现的课堂偏差进行必要的课堂调控,是教师发挥教学经验长处的关键。怎样调控?教师根据学生、教材、课标、课堂出现的问题以清醒的头脑根据教学经验加以分析,果断地做出决策,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二、预设与生成的教学策略

1精心预设,动态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要想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精心“预设”。所谓预设是教师在面对教材、面对学生应考虑的两问题:学什么与怎样学最有效的基本定位和假设路径,预设包含了教学理念及在理念引领下的具体教学的操作层面。如果教师能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动学习,并有机会学习目标的理想意图和操作思想,则教学效果会更佳。
教育家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了一种艺术了。”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生成为“动态生成”。所谓动态生成,我认为是在教师精心预设条件下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价值、有创见的问题等想法与细节为契机及时调整成改《爱的教育》。变预设的计划,遵守学生的学习问题展开教学而获得的成功。
2捕捉信息,把握生成
叶澜教授曾说过:“新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及时筛选,为我所用。新课改以来,我们试着从高一级层次——生命的层次来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线,创造性地使我们的课堂焕发真正的生命活力。
3点拨预设,灵动生成
学习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学生的思考需要教师的点拨。点拨的过程就是学生语言、思维、精神蜕变的过程,它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把学生看作是“学习人”、“发展人”。在预设时,教师虽然要预想学生课堂中会出现的多种可能,但学生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想法,实施过程中必定是会产生事先预料不到的情况,需要教师发挥“信息重组者”和“学习指导者”的作用,充当活动信息向教学资源转化的“催化剂”。
在《我也是普通一兵》的教学中,当教师问:“从宜昌去武汉的路上,面对天气的突然变化,少奇同志表现怎样?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的时候,一学生说:“我觉得工作人员对少奇同志的安全不负责任。船刚行不久天气就发生了变化,说明出发时天气就有要变的迹象,为什么他们不劝阻呢?”之后,其他学生顺着此生的思路一路滑去。最后教师不得不无奈地说:“这个问题,我们不去考虑,还是继续读书吧!”我们的教学不应只是满足于老师备课意图的顺利实现,而是要为全体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思考、交流的空间,而点拨就是为学生创设了相互交流、碰撞、争论的摘自:毕业论文答辩流程www.618jyw.com
机会。其实,学生一开始理解上的偏差,正是进行点拨、促进正确理解的契机。教者可这样引导:工作人员对少奇同志的安全真的不负责任吗?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看是不是这样。通过阅读探究,学生对上述问题就能给出明确的答案,对少奇同志的感人形象就有更真切的感悟。
4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1)预设与生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践。新课程的语文课堂教学十分注重生成性,许多教师在课堂的生成中享受到前所未有的精彩。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来一些灵感,抓住那些生成性的问题大做文章就行,课前对教材的斟酌似乎没必要。但我们看到,由于没有充分的预设,课堂一度陷入迷茫。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具有生成性的特点,然而课堂教学又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活动内容,事先必须有周密的预设。有效地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精彩的生成来自于精心的预设。
(2)预设与生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展。新课程反对过去那种依赖预设,把预设完全等同于写教案,无视课堂生成,主观演示教案的做法。教师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执行教案,遇到课堂上不在教案之内的生成,想办法将学生拉到自己的思路上来。特别是公开课的教学,一旦生成多了,担心自己没能力引导。这些都是缺乏活力的课堂,久而久之,课堂生成的重要基础——学生参与的热情,师生互动对话的活力必然缺乏。而预设与生成这样一对互相依存的实践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性使用,又使得课堂教学成为动态发展的优势课堂,即当预设有了资源生成以后,师生将在新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新的预设;围绕新的预设,师生又将进行新的生成。这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也是学生语文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总之,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对教学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地了解学生和合理地开发课程资源,预设才能富有成效。同时,也只有在实施预设时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这样的教学才是一门名副其实的艺术,这样的对话才会充满人性的光辉,这样的课堂才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
参考文献:
卢雪兰.在动态生成中演绎课堂的生命活力[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08,(05)
顾远波.呼唤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 2008,(34) [3]吴东生.关于语文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有效性的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8,(3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