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还原还原绿色生态语文课堂

更新时间:2024-02-11 点赞:5458 浏览:18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质本洁来还洁去,摒弃浮华,回归本色,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把语文课当着语文来讲,让语文课真正成为绿色生态的语文课堂,教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
学习古诗词不防以“读”为本,理解文本:让语文课堂沐浴于音韵美;以“问”为导,体味情感:让语文课堂蕴藏于情韵美;以“品”为基,探究内涵:让语文课堂流淌于意韵(蕴)美;以“写”为根,写出感怀:让语文课堂陶冶于神韵美。会读、读懂、感悟,再创作不仅是学习古诗词的有效途径,也是本色课堂教学的有效实践。
【关键词】本色音韵情韵意韵神韵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脚步,语文课堂已一扫以往沉闷的气氛,“满堂灌”早已行影无踪。但新的问题也悄然而至:人文性泛滥、工具性缺失、盲目地“拓展”把文本研读挤到一边,重视形式上的热闹、忽视个性化的思考,该读的不读、该认的不认、该写的不写,整个课堂,只有表面的“走过场”,唯新为好,唯奇为好、唯“闹”为好,语文课活活地被“秀”成了活动课、历史课、思品课、科学课……
黄厚江老师认为:“语文课首先是语文课,语文课要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实践为主要活动,以语文素养的提高为根本目的”,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着实是本色课堂教学。
可见,语文姓语名文,语文教学就是练语习文……语文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
摒弃浮华,回归本色,让语文上出“语文味”。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把语文课当着语文来讲,要的就是简单、平淡,洗尽铅华,回归本色,质本洁来还洁去,真正成为的绿色生态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教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
对此,我认为学习古诗文应该以“读”为本,理解文本:让语文课堂沐浴于音韵美;以“问”为导,体味情感:让语文课堂蕴藏于情韵美;以“品”为基,探究内涵:让语文课堂流淌于意韵(蕴)美;以“写”为根,写出感怀:让语文课堂陶冶于神韵美。会读、读懂、感悟、再创作不乏是学习古诗词的有效途径。

一、以“读”为本,理解文本:让语文课堂沐浴于音韵美

朱熹云:“语言自有个血脉流通处,但涵咏久之,自然见得条畅浃洽,不必多引外来道理言语。”可见,古诗词教学我们首先应该朗读。
读出情感——让语文课堂沐浴于音韵美。意在引导学生朗读文本,培养体感知文本的能力,初步体味诗歌内涵意境。
【课堂呈现示例1《乌夜啼》】
1.诗词是文字的意念,它有错落有致的节奏、高昂低沉的韵律,需要我们反复朗读、细心体会、就能接近作者的心灵。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
(1)感性的表现:字音、节奏、语气
(2)理性的把握:意象、人物、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文本的内容,结合注解,读准字音,把握文章主旨。

3.带着问题思考:找出诗中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是哪一个字?

4.个别学生朗读

学生讨论,明确:恨

5.带着“恨”的情感齐读课文

6.“恨”是如何表现出来?

7.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8.……
每一首古诗词,都有各自的节奏、韵律,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学生在朗读时注意诗词那错落有致的节奏、高昂低沉的韵律,只有朗读时细心体会,就不难走近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使人情感共鸣,事理共享,还能让人体验古诗词的音韵美。
【课堂呈现示例2《咏怀古迹》其三】
朗读课文,要求做到: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2.同学仔细听,点评。

3.投影:把握好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做到声调饱满,读出作品的感情,“因声求气”。

4.学生朗读。

5.老师提示:“独”“岂”两字重读,“何”“应”“似”三个词读时声音延长顿开,“一”声调饱满,“垂”“涌”应读得激昂。

6.生再次朗读,学生朗读明显好转。

7.讨论为什么这样朗读,重点讨论:

为什么将“独”“岂”两字重读?“何”“应”“似”三个词读时声音延长顿开?“一”声调饱满,“垂”“涌”应读得激昂?
学生通过对朗读,不仅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而且通过“因声求气”感悟到流淌于字里行间的作者情韵,弥漫在词、句中的某种情绪。

二、以“问”为导,体味情感:让语文课堂蕴藏于情韵美

诗歌是至情的语言,是作者真情的流露。以问题探究为引导,说出理解,体味情感,读出诗外之意。朱熹云:“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以“问”为导,让语文课堂蕴藏于情韵美意。意在以问题为引导,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课堂呈现示例3《咏怀古迹》其三】
学生反复诵读,讨论诗中王昭君是否怨恨?

1.学生讨论

2.说出自己的理解

老师明确:老师不认为她有怨恨。
对于王昭君出塞,多数人看到的是她沉鱼落雁的美丽,她在汉元帝的深宫里,不过是个失宠的,风光出塞,却做了千年草原之上的尊贵的国母,我想她应该是草原上最幸福的女人,又何来怨恨可言?作者却说她怨恨,诗中哪些诗句表明昭君是怨恨的?
3.小结
其实,这位聪颖异常的香溪女子,从踏入宫门的那一刻起,也许就注定了她的孤独,毛延寿的那颗伤父落泪痣让昭君做了三年冷宫人,然后一封和亲书,虽然换来了“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的短暂和平。但,他的美却终老在了单于父子的怀抱。她的恨、她的怨、世人有谁能知、世人有谁能明?难怪评论家金圣叹发出:“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的感叹。而此时昭君这深沉的怨恨也只能化作一曲曲惹人愁源于:大学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思的胡乐。

4.齐读: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三、以“品”为基,探究内涵:让语文课堂流淌于意韵(蕴)美

品读诗歌,就是由文字进入感情体验。“修辞立其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倾注自己的感情,探求诗人内心情感变化,体验诗人的喜怒哀乐,同时受到作品强烈的感染,产生强烈的共鸣,心为情动,体验美感愉悦。以“品”为基,让语文课堂流淌于意韵(蕴)美。意在以品读为主,品读诗歌的语言、品读诗歌的意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
【课堂呈现示例4《咏怀古迹》其三】

1.有人说“悲昭君以自悲也”,这首怀古诗是否有诗人个人的情怀?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合作讨论

知人论世、链接背景:
杜甫在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书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3.带着背景再次讨论

昭君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诗人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4.明确:诗人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叹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刻怨恨。
【课堂呈现示例5《旅夜书怀》】
要求:学生带着诗人的忧愤和沧桑,反复诵读,读出诗人的孤愁与深沉。

1.诗人孤独的情感是通过哪些诗句表现出来?

2.学生讨论。

3.知人论世、链接背景。

杜甫从长安被罢为左拾遗后,于764年折回成都,入严武幕。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

4.学生分析(意象、借景、抒情):

A.意象:危樯、夜舟、星、平野、月、大江、沙鸥
B.手法:借景抒情
从意象着手,把握诗的情感不失为品诗的有效方法。

5.师生明确:

诗人年轻时,满怀壮志,意凌东岳,报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期望,等待朝廷的重用,可结果被挤出了长安,无奈之下,他投靠了好友严武,本希望“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能勉强栖息一枝,暂时借幕府偷生,可是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去逝,他再次无奈地发出“万事已黄发,残身随白鸥”的感叹,感觉自己形同天地间飘无定所的沙鸥,心中不由得感到空寂、茫然。
古代诗歌往往是通过意象来营造意境、表达感情的,而诗歌的意象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要读懂诗歌,就要先读出这些意象,进而品味意象表现的意蕴与情感。

四、以“写”为根,写出感怀:让语文课堂陶冶于神韵美

阅读的最高境界就是学会和作者对话。读懂、会读、记诵、积累、再创作不乏是学习古诗词的有效途径之一。
以“写”为根,写出感怀:让语文课堂陶冶于神韵美。意在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整合课堂知识的能力。
【课堂源于:论文致谢怎么写www.618jyw.com
呈现示例6《乌夜啼》】
结束语:此时此刻,你想对李煜说些什么?请以“李煜,我想对你说”,写一首小诗(散文)。
附:学生1作品
李煜,我想对你说/喜文厌武的天性成就了一个文人墨客的风流倜傥/翎毛墨竹挥洒一幅幅清爽不凡的神韵/在笙鹤般的吟哦中/用才情创造的终极里/你/找到了真正的永恒。
学生2作品
李煜,我想对你说/北宋的庭院飘荡着的是你那无奈的叹息/已干枯的残花不会因为一滴眼泪而重新滋润/早已龟裂的心灵也不会因为一时悔恨而重新鲜活/然而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怎能不震颤那囚禁你的牢房。
学生3作品
李煜,我想对你说/我懂你,一江春水里流淌的是什么/我叹你,独自凭栏处牵挂的是什么/末路而降并耻辱/文章圣手,词人情怀才彰显你生命的本色。
【课堂呈现示例7《旅夜书怀》《咏怀古迹》其三】
结束语:请以“我眼中的杜甫”,写一首小诗(散文)。
附:学生1作品
杜甫/你披着一路的风尘/带着满身的血泪/迎面走来/你把伟大与贫穷、高尚与困窘/不可思议地集于一身/你的吟咏、你的情怀/至今让后人感慨不已/同时你的沉郁,你的顿挫/ 注定成就一篇篇不朽的绝唱。
附:学生2作品:
杜甫/你佝偻着腰/穿越/盛唐的繁荣和中唐的衰颓/你细数着人民的辛酸与血泪/你忧虑着国家的兴亡与安危/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冲斥你那/无人知晓的心酸悲痛/战哭多新鬼,愁吟对老翁/凝聚你对/战乱荼毒、权贵奢靡的满腔悲愤。
附:学生3作品
杜甫/留下吧/哪怕是短短的一刻/因为/我们不仅需要你的诗歌/世间的不平还要你来呐喊/黎民的艰辛更要你去担忧。/ 此刻/愿/千年的风/千年的河/再次迸出你带血的赞歌。
和作者对话是和诗人情感的碰撞,更是和诗人灵魂的相通,学会和诗人对话,不仅把握作者的情感,理清行文的构思,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质本洁来还洁去,摒弃浮华,回归本色,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把语文课当着语文来讲。简单、平淡,让语文课真正成为的绿色生态的语文课堂,教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
学习古诗文不防以“读”为本,理解文本:让语文课堂沐浴于音韵美;以“问”为导,体味情感:让语文课堂蕴藏于情韵美;以“品”为基,探究内涵:让语文课堂流淌于意韵(蕴)美;以“写”为根,写出感怀:让语文课堂陶冶于神韵美。会读、读懂、感悟、再创作不仅是学习古诗词的有效途径,也是本色课堂教学的有效实践。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华侨双语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