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活水注活水入课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更新时间:2024-04-18 点赞:34783 浏览:1584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转变观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1. 注重对话,平等交流。在教学《羚羊木雕》时,围绕“羚羊木雕应不应该要回”的观点,我刻意点拨提出:“羚羊木雕是非洲具有代表性的、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工艺品,其文化、艺术价值很高,作为学生还不能自我支配。”一语激起了学生丰富的情感:“羚羊木雕即使价值很高,也不及好朋友的情谊,因为友情是无价的。”“没错,而且木雕是爸爸送给我的,那我就有权支配。”我又提出:“木雕是爸爸送给他的,这么贵重的东西,不跟爸爸商量一下就转送给别人,这尊重父母吗?”学生马上反驳:“作为父母把自己的情感强加于子女身上,难道这又是对子女的尊重吗?”“既然送出去了,就不能要回来,不然会伤了我的心,也伤了朋友的心。”师生的平等交流,能引导学生很好地深入课文。
2. 善留空间,学会聆听。教学《斑羚飞渡》时,我突出“老斑羚甘愿牺牲自己来挽救另一只年轻斑羚的壮观跳崖场面”,让学生去交流、谈自己的感想,这个交流表达的空间形成了,学生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斑羚是很有智慧的。”“老斑羚真让我敬佩。”“年轻的斑羚更要珍惜他们的生命啊!”“那猎人的行为是可耻,我们应该保护野生动物。”

二、加强朗读,读出语文味的课堂教学

1. 放声朗读,读出情感。“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要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读出丰富的语文积累和良好的语感,读出文化品位、审美趣味、爱国情怀的时代精神。我指导学生带着深深的眷恋来朗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又带着浓浓的愁绪来朗读余光中的《乡愁》,想象着春的生气、春的活力来朗读朱自清的《春》……让琅琅的读书声回归课堂。
2. 注重形式,活读成趣。我很重视朗读的形式,全班放声朗读,能读出气势,读出活力,但这种读书形式容易造就个别同学"南郭先生吹竽"式的朗读,所以我会把朗读的多种形式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源于:论文大纲www.618jyw.com
,分为个人读、小组读、带读、抢读、竞赛读、分角色朗读等。

三、有效运用多媒体,提升学习趣味与教学效率

1. 解读文本,渲染气氛。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变化性,因而它能极大限度地营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例如我在教学《苏州园林》时,文本中的假山、亭台与流水等景物,我们农村大多数孩子未曾见识过,我在网上搜集了苏州园林的相关图片以及视频,制成课件,学生有了直观、形象的印象,体会到苏州园林的美了。又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最后一个环节,我播放歌曲《水调歌头》,让学生带上作者的孤独、郁闷与思念的情感听这首歌,学生们都听得很认真,很投入,在歌声中再一次品读了词中意无穷的韵味。
2. 善用媒体,突出重点。农村中学传统的语文教学工具基本是粉笔,教学流程一般是从书本到黑板,由于受版面与课堂教学时间的影响,许多重要的内容不能在黑板上呈现,师生互动效果不太显著,学生容易疲劳,思维常常停滞。而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全面展示课文重点内容,并且能用变形与动画的效果强调与突出。如我教学《海燕》时,赏析课文的重点段落第1、8自然段,通过多媒体把这两段落的内容显示在大屏幕上,对于其中“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等等这些生动优美的句子及段落的重点、要点内容,进行闪烁、下划线、改变色彩或字形等动画设置强调突出,学生都非常乐意且有针对性地对文段重点进行积极的思考。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突出重难点内容,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与严密性,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善用身边资源,让语文走进生活

1. 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教材不应只是一本课本,而应是我们的生活。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面对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走进学生的生活,又让学生的生活走进语文课堂。例如我教学《蜡烛》,学生未经历过那动人心魄的“二战”,无论我讲得如何声情并茂,学生也体会不深,但我从学生近来最关心的美伊战争的新闻热点谈起,学生们则各抒己见,用他们熟悉的电视镜头接通了他们并不熟悉的历史场面,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而震撼了他们的心灵,深入地了解了文体的内容与情感。
又如“选材与立意”的作文教学,这一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学,难懂难运用。我从学生喜爱的体育品牌Adidas入手,用这品牌“没有不可能”的广告作例子,让学生观看了广告后讨论,品味广告的选材与立意:两位小孩操控碧咸、思丹等的著名球星同场比赛,并用电脑技术,再现七八十年代的碧根鲍华等的球星与他们一起竞技。本是“不可能的事”却能做到了,就很好地表现了广告的主题“没有不可能”。广告并不很长,但是对学生的震撼是深远长久的。
语文课程资源绝不是仅仅限于教材内容,而应是丰富多样的生活。丰富多样的生活就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把源头活水注入到课堂,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更能观察精彩的世界、洞察生活的奥秘、领悟人生的真谛。
2. 乡土特色语文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挖掘身边的乡土资源,对于农村学校不仅十分必要,而且简便易行,经济实惠。农村学校可以考虑所处的环境,利用当地特有的自然、文化等资源,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与当地资源的关系,结合语文课本中的综合实际活动,把当地的社会、自然环境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把当地的乡土特色实行语文化。
如“说不尽的桥”语文综合实践课,我结合本地的特点,让学生走访与调查本地的桥,收集有关资料研究本地的桥,进行分门别类,甚至写出各桥的典故。除了课文的综合实践活动外,还可以结合本地乡土特色进行实践活动,如“我家乡的民俗风情”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把当地的婚丧嫁娶、重阳登高、端午裹粽等作为研究的对象。这样的活动课堂,挖掘了当地乡土特色,让学生能在语文学习中感悟与体验生活,拓展学习空间。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生活是学习语文之源。农村的生活有着十分广阔的空间,依托农村特有资源,让语文课堂走向生活,也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借课改的东风,源源不断地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活水,焕发出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生命的活力,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走出农村、探索世界的窗口。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