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对策农村职校畜牧兽医有着理由与对策中国

更新时间:2024-04-21 点赞:32334 浏览:14666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畜牧业取得了巨大发展。畜牧业从家庭副业成长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畜产品供应从严重匮乏到供应充足, 为改善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和保障国家食品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畜牧业也已经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但是,不容乐观的是目前农村畜牧行业的科技人员、技术服务人员缺乏,广大农民的素质还不高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笔者认为,只有通过发展畜牧兽医职业教育才有可能打破这个瓶颈。目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需求相比,畜牧兽医职业教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职业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面临着就业难、升学难、生源减少的困境。要改变这些现状,必须解决师资水平滞后、教学方式落后、经费投入少、教学设备不足、实习条件差、学生基础差等几个关键问题。

一、畜牧兽医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专业技能尚不能满足专业需要。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基本的文化课之外,主要是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一般农村职业学校的畜牧专业课教师虽然都是高等农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但毕业时间早,专业理论水平已不适应当前畜牧兽医发展的需要。这些教师毕业后大多一直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动手实践较少,教学上难以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求这些教师在掌握原有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先进的畜牧兽医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成为既有渊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双师 型”教师。
2.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备落后,实习条件差。畜牧兽医专业是理论性、实践性、专业性都很强的专业。直观教具、标本模型、实际操作都非常重要,但由于学校经费不足,实验设备短缺,没有实习场地,学生难以进行必要的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这也是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专业技能的原因所在。
3.生源不足且文化基础差。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职业学校的吸引力在下降,学生不愿报考职业学校,而畜牧兽医专业作为“农”字头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又脏又累,有很多家长则希望孩子“跳农门”,不愿让孩子学这个专业。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不得不降低门槛,实行免试入学,一些未能进入好一点中学的学生甚至一些初中未毕业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他们文化基础差,学习难度大,学习效果差,不能很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在社会上自然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势必加剧招生困难,学校只好招那些文化基础更差的学生,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4.教学上问题多多。一是教学内容知识老化。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教材虽然经过几次更新,但仍相对落后于行业现状,以教材为依据的实践教学在内容上也相应落后,而当今社会是技术革新、创新的社会,学校的实验设备,实习基地、实践教学,难以与行业的市场需求同步。二是教学安排不合理,教学方式落后,重理论轻实践。职业学校在课程安排上,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应有适当的比例,应侧重于专业课教学。但目前有些学校忙于应对对口升学,在教学安排上往往是文化课与专业课对半,甚至于文化课课时多于专业课,学生的动手实践课少之又少,又怎能培养学生过硬的实践技能。即便安排了实践教学,大多也是一个模式,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很少有机会自己动手,这样简单的模式难以培养出一流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也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
5.培养的学生技能单一。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注重技能“专才化”的现象。当今社会及产业需要实践能力强且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复合型、 实用型人才,而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往往只注重以行业技能等级证为标准的训练,只注重技能专才化,而忽视了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时,面向社会,虽有行业技能等级证书,但综合素质和适应性却相对不足,很难适应市场的需要,学生技能单一的问题凸显。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发展的生命线,特别是要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地解决师资问题。“送出去”,就是建立教师再教育制度,有计划地派遣老师到高校深造,或到现代化正规养殖场去参观学习。这样一来, 会使教师的教学功底更深厚, 同时也接受了外界先进的生产技术, 开拓了视野。“请进来”是指可以聘请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的专家来校定期执教或指导,可以拜专家为师,结成师徒关系,以带动老师们的专业发展;也可以聘请社会上技能娴熟、经验丰富的养殖专业户为师生们亲手指导,以强化师生们的实践能力。为此,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和促进的机制,促进教师对专业实践能力的关注与提高。这样不仅能有效地调动教师实践锻炼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校较全面的把握教师的实践能力的现实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求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措施,促进畜牧兽医专业教师队伍实践能力的提升。
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实验实习设施建设。一要建好实验室。要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仅仅依靠教材是不够的,必须配备较完善的实验室。为此,学校需要配备标本室、解剖室、疫病诊断室等专业实验室。二要建好实习基地。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学校建好实习基地刻不容缓。为教师队伍实践锻炼和学生专业实训、就业搭建一个广阔的平台。定期安排学生进行生产实习,使学生在干中学、学中干,边干边学边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不怕脏、不怕累的吃苦、精神,并培养严谨务实的求学态度。
3.改变教学模式,侧重技能发展。组织教学要突出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课程安排上可以适当增加文化课的课时,但总体仍应侧重专业课的教学;对于不参加升学,毕业后即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学生,可实行模块教学,使学生主攻养殖或兽医等方向,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侧重专业技能的掌握。在专业课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以较好地完成教与学、学与练的任务,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开发课程资源,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开发必须以生产为主线,要按照职业生产岗位的综合能力,开发教学内容,岗位需要什么知识和技能,就开发什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开发要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满足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需求,否则会“用昨天的知识,培养今天的人才”。比如,现代养牛生产中广泛利用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新技术和先进技术,就应该将这些先进技术开发到课程中,贯穿到教学内容中去,让学生能及时的掌握和应用这些先进技术;又如近两年在全国出现的最新防治家禽业生产影响最大的“禽流感”病的技术,也应安排到《养禽与禽病防治》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及时掌握该病防治的新知识及新技术,以便今后应用于生产,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课程的开发要避免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与生产、学习与应用分开,在课程开发中剔除过深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工作岗位中应用不多的知识,把握体现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增加实践教学,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技能素质,还可以提高实践能力。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办学困难问题的核心是师资队伍薄弱及实训基地建设不足,故搞好师资队伍及实训基地建设,狠抓教学质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走出办学困境的主要出路。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