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初探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15 点赞:16466 浏览:706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学历史教学的功能之一,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在历史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要求。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依据这个目标,立足教材本身,使其符合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和精神需要,并接近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水平介于小学生到高中生之间,即从初步到较成熟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他们的心理特征为:常处于独立与依赖、反抗与屈从、自我分化与自我同一,需要与满足不协调、生理发展与心理不同步的错综复杂的矛盾时期。这一时期他们能学习一些较系统的科学知识,理解一些理论问题,但看问题往往总是尖锐而不周到,新颖而又显得肤浅。他们开始对一些抽象材料感兴趣,但对过于抽象、高深、与他们知识经验相距甚远的材料却感到困难;掌握概念时,常带有具体性、依靠直观感性支柱,并用一些日常概念解释科学概念。因此,这些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就决定了初中学生的能力结构。
具体到历史教学目的与要求,《初中历史教学大纲》进一步指出: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现代中学生,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求知欲旺盛,喜欢思考。教师若能因势引导,能力的培养则能事半功倍。
历史思维是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过去和现在,并预见未来的智力活动。大体包括分析能力、掌握概念能力、比较能力、归纳能力、综合能力。
分析能力,主要是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深化对重点、难点部分的分析式教学。如“背景分析”,像历史背景分析、金田起摘自:毕业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义背景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分析;“胜利原因的分析”,如战争清朝战败的原因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性质分析”,如太平天国运动性质、辛亥革命性质、“五四”爱国运动性质的分析;“历史意义的分析”,如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分析等。对背景和胜败原因的分析淡化了识记部分,加深了对难点问题的理解;对性质和意义的分析,加深了对重点的理解,使学生在理解中记忆。这样,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就易于达到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目的。
掌握概念的能力,学生掌握概念是一个主动的、复杂的过程,并不是成人或教师把现成的概念简单地、原封不动地“交给”他们,而是通过他们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加以掌握。学生对概念掌握的难度依次递增:具体实物——空间形式——数概念——社会性事物概念,多数的历史概念就属于后者。初中生在抽象思维能力不完全具备时,却要从遥远陌生、最抽象难解的概念,如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奴隶社会等学起,不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有相当的难度。如果教师重视不够或教学方法不当,会事倍功半,甚至会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效果。因此,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形成概念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教学中教师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经验,提供更多的感性知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理解、掌握概念。
比较能力,这是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是通过对一些相关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比较,了解历史发展的一般性和多样性,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化对历史规律认识的能力。比较能找出同类现象的异同,指出不同现象的本质区别。如比较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不同点从斗争对象、对帝国主义的态度、参加斗争的主力军、斗争结果、革命性质和影响出发。通过比较使学生对中国革命的深入发展有一个深刻地理解,提高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能力。
归纳能力,归纳法是从个别事实走向一般概念、结论的思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归纳法,一是能对教材中有限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建立立体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理解。二是能揭示前后史实的内在联系,掌握历史知识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如新文化运动讲完后,引导学生做如下小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一是政治方面,袁世凯复辟帝制实行专权;二是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三是思想文化方面,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袁世凯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分两个问题讲述,一是前期提倡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二是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的评价进步性体现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弘扬了和科学的思想;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归纳,一方面能使学生窥视知识全貌,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归纳的过程,是知识联系衔接形成系统的过程,也是学生归纳能力提高的过程。
综合能力,综合是对事物形成有机整体的认识。综合通常被看做是在把整体分解为各因素的基础上,再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活动。但要注意,综合绝不是对甲、乙、丙、丁各方面现象的罗列,不是把各部分简单相加,而是在思维中把对象的各个本质的方面按其内在联系有机地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如在讲完“西安事变”后,指导学生综合“中国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重点对《八一宣言》的内容、“瓦窑堡会议制定的方针”、“一二九运动”爆发的标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等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对知识的综合,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事件发展概貌,顺利把握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过程”这一历史事件的整体认识。
时代在不断发展,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作为历史教学,特别是初中历史教学,也应突破旧思维,跟上新形势,这样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学才能踏上一个新的台阶。所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教师的责任不只在于传播知识,更要把发展思维的方法教给学生,给他们提供一把金钥匙,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努力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新世纪的新型人才。
〔责任编辑:高照〕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