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角色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自主进展大专

更新时间:2024-02-23 点赞:34544 浏览:15839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课堂面对面》系列专栏,主要由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教师报》编辑梁恕俭老师和湖南省岳阳县第八中学卢望军老师共同执笔,旨在通过理论展示+课例分析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对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展开分析和讨论。
本期的讨论主题为“课堂,因对话而深入”。梁恕俭老师就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课堂角色的体验、实施,来促使其不断领悟知识、发展能力和建构意义。角色扮演是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并深入到学习过程中进行体验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它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完成,值得教师在教学中广为使用。卢望军老师则就《音乐巨人贝多芬》的教学设计,为我们展现了如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完成与文本对话,由此深刻理解文章主旨。

一、什么是角色体验

角色体验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的角色,通过体验角色来领悟知识、发展能力和建构意义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课堂角色的种类

人总要在角色中生活,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角色教育的启示在于:让学生进入或充任一定角色,符合积极发展自主道德的现代教育原则,角色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体现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是自主教育的有效方式。课堂角色的分类:实践岗位式角色、扮演式角色、感悟式角色、统领式角色、植入式角色、虚拟式角色等。
1.实践岗位式角色是通过让孩子们扮演(或实践)某种社会角色,模拟(或真实)履行这些角色的行为规范,其实质是让孩子们在扮演这些社会角色中,学会如何生活,如何交往,如何生存,如何创造。
2.扮演式角色是让学生进入特定情境、特定角色之中,去感受人(事)物,体验情感,理顺关系。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表演、展现、对话等途径,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达到文本鉴赏的最高境界。
3.感悟式角色是用自己身心的真切感受,塑造姿百态、性格各异的人(事)物形象,再利用这种形象和意境产生新的感悟。理解是体验的前提,感悟是理解的结果。
源于:论文格式模板下载www.618jyw.com
4.统领式角色是从某个角色出发深入教材,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运用角色的感官去观察,去品味,去感悟,去思考,去探究,去发现知识及其内在联系,并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盘活知识,创造性地从角色的角度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5.植入式角色和虚拟式角色一样,都是为了更好地统摄知识而植入的一个小抓手,或者说是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黏合剂。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去发现学习内容中的角色:实角色,虚角色;内角色,外角色;主角色,次角色……总之,一切皆角色(泛角色理论)。

三、角色体验的实施

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性学习。杜郎口流行一句话:“我听了,我会忘记;我看了,我会记住;我做了,我会创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从学生“好表现,乐参与”的心理需要出发,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
体验总是在一定的氛围中产生的,而好奇心是探究与创造的源泉。中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对未知的事情很感兴趣。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这种强烈的内部动因,善于提供各种新颖的素材,让知识与个性在积极的氛围中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主张:“必须将学生从课堂中所学到的感觉和印象,转化成为学生自己的观念才能表现出来。”也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会运用知识进行交际。在教学中寻找语言材料与生活的结合点,创设逼真的情境,在自觉和不自觉的状态中去看、去听、去说、去体验。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和实践是教师无法代替的,在课堂上,学生不仅是受教育者,更是实践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从一个接受者的角色转化为一个探究者,学习就会变得其乐无穷。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让学生进行自主体验的较好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小组活动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通过合作学习、互相纠正、取长补短,体验合作的乐趣。
恕俭说法:卢老师在设计《音乐巨人贝多芬》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进入角色,和贝多芬深度对话,孩子们表现出超出心理年龄的深度和高度,以及向善和向美的热情,既震撼了学生,也感动了老师自己。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