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儿歌巧用儿歌妙悟算理设计

更新时间:2024-01-18 点赞:23305 浏览:10598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前苏联著名学者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学习和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总是表现出对一些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儿歌感兴趣,教师也不需费多大功夫,便能让学生把该记的内容滚瓜烂熟地记下来。这是因为,儿歌有着篇幅较短、主题单一、语言浅显、易唱易记、富有童真童趣、形象生动等 特点,读起来充满儿童情趣,从而使学生产生乐学的心理。
正因为如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把儿歌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帮助学生理解了算理,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孕育发散点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纵横联系强,知识之间前后贯穿。数学教学重在讲清算理,理不清则乱。所以,每学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我总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发散训练,为继续学习作铺垫。比如,在三年级上册,学习因数的末尾有0的乘法时,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试做,集体讨论,找出行之有效的简便方法。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知识扎根于大脑,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于是师生一道找出注意事项,然后编成儿歌:“计算乘法注意看,末尾有0应简算,因数(第二个因数)对准0前面,乘积别忘把0添。”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学生便能牢记于心了,同时也为下册的教学埋下伏笔。当学到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遇到末尾有0的乘法,这时教师便成了真正的旁观者。学生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很快便掌握了计算方法。这样既轻松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二、理清知识点

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儿歌,既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为教师减轻了负担。数学中的一些计量单位,学生记起来杂乱无章,这时巧妙地运用儿歌,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教学长度单位后,编成儿歌“长度单位五兄弟,路途遥远请千米,短小精确靠毫米,米和厘米最常见,别忘老三是分米。”同时让学生把自己的一只手的五根手指张开,从大拇指依次排序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手指张开的角度表示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关系,让学生借助肢体和语言来形象记忆,这样把一些抽象的无形的东西转化成形象的有形的事物,学生学起来有兴趣,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三、选准切入点

数学课堂中儿歌的运用,关键在于要选准切入点,这样才能收效大。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奇的东西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材有意识地创造求知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数学课不同于其他课程,也不能让儿歌泛滥成灾,要选择正确的切入点,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生趣盎然。

四、采用生动有趣的儿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现在社会,幼儿对当今事物认识得比较先进,从而使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对于一些具体描述生活现象的语言比较容易接受,因此,应源于:论文格式范文模板www.618jyw.com
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起幼儿学习一些枯燥的劳动技能的兴趣和愿望。
如今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我相信,在数学课中巧用儿歌,领悟算理,对于我们真正做到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所要求的“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作者单位 四川省宣汉县清溪镇中心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