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语英语学习与汉语学习联系科研方法与

更新时间:2024-01-29 点赞:7403 浏览:2446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教育界在英语“过热”或“不热”的讨论中,忽视了汉语学习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忽视听力和阅读训练是英语学习效果不佳的症结。在认识两种不同语言差异的基础上,英语与汉语学习能够形成一种互相促发的良好关系。
【关 键 词】英语;汉语;互相促发
在部分地区的小学阶段以及绝大多数的中学和大学阶段,英语在我国一直作为学校的主干课程得到了强化教授与学习。但是,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而花在英语学习上的大量时间又占用了汉语的更好掌握时间。近年来,国外的“汉语热”与国内汉学学习的相对冷淡又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反差,这不得不引起教育界及整个社会的反思。

一、英语学习的“过热”与“不热”

“目前我国的全民英语热是非理性的。”——这是深圳大学英语系阮炜教授在《非理性英语热必须降温》一文中得出的结论。早在2007年底,阮炜教授就在网上发表了《用政策和立法降温变态的英语热》和《英语霸权与变态的英语热》(采访稿)两篇文章,谈到了教育界一些过分要求英语成绩、国外汉语热而国内汉语阅读比较冷的现象,以及英语学习效果与其投入不相称的问题。王岳川说:“海外汉语热来自民间对东方了解的热情,心态平和而充满文化对话的渴望。中国的英语热则来自教育制度和文化心态的西化权力,其中的后殖民文化意味不能不注意。”由此看来,在一种不太正常的文化心态的驱使下,国内的“英语热”压倒了汉语学习吗?
2006年初,网上也有一篇名为《汉语写给英语的一份投降书》的文章,文中指出曾经拥有悠久历史并记录了中华民族智慧的汉语,从清朝开始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在各种各样的政策引导下就慢慢地被英语这个“先生”所打败,它败在了中国的任何一种晋级考试(考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领导升迁、进职、评职称、进大城市找工作……)中;相反,《大学语文》课一直在高等教育领域里被冷落着,教师只是粗略地教教,而学生也只是象征性地学学而已。而在德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都禁止用外国语言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学;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不少移民正在争夺自己母语的教育权。[3]毫无疑问,这篇文章有言过其实之嫌,但是作者以诙谐的笔调提出了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那就是在教育体制和课程安排上,我们究竟该如何合理地分配英语学习与汉语学习的比重关系。
从这些文章的观点和激起的热烈讨论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梳理出这样两种对立的观点,即“英语过热派”和“英语不热派”。
“英语过热派”认为,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中,汉语学习在英语的冲击下步步后退,学生的学习时间被英语占去了一半甚至更多。这不仅造成了学生母语水平的下降,甚至还影响到了他们的专业学习,这一点在高等教育中更加突出。因此,此种观点认为,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国家级各种考试中对英语的过分要求,甚至可以取消一些英语考试,比如大学英语

四、六级或在某些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

而“英语不热派”认为,在一个多元文化和相互依存的世界中,英语之所以成为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它有其不可回避的历史原因。因此,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对英语学习的过分重视,恰恰相反,而是对它的重视还不够。在英语学习的关键环节上,我们根本没有必要的投入,这就没有足够的资源和手段来掌握它,再加上教法与学法不科学,因而造成了大部分学生“聋哑”英语的尴尬现状。因此,问题不是我们太重视英语了,而是我们花费了巨大资源,却做了一些无用功。

二、制约英语学习效果的症结

假如我们跳出英语学习“过热”与“不热”的思考方式,先来看一看下列一组数据,我想问题可能会变得简单一些。目前,全世界约有14亿人生活在以英语为语言的45个国家里,也就是说,全世界约有1/4的人在使用英语,还有1/4的人正在学习英语,即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人数已超过了其母语人数。全世界70%以上的科学家能够阅读英语文章,大约75%的电视节目是英语广播,80%以上的科技信息用英语传播,85%以上的电子邮件用英语誊写,90%以上的网络信息以英语储存,几乎100%的软件原代码都用英语编程。于是乎有人说,英语成了全球化时代知识分子的普通话。
以上数据至少能够说明,问题不是我们该不该重视英语学习,而是我们该如何更加有效地掌握英语。事实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约有4亿人学过英语,高等学校中约有2300万大学生正在学习英语,这也包括各类英语专业的100万大学生。面对这组数据,人们经常质疑的问题是:既然这么多人学过或正在学习英语,但最后有多少人对英语能够听、说、读、写和译呢?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学习从本质上而言是对人思维方式的锻炼,知识转化成信息被储存在大脑中,它在潜移默化中对人具有一种塑造作用,也是对人的一种有意无意的综合影响。就语言学习而言,学生花去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门外语,而并没有掌握好它,其根本原因只能说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
在笔者的教学中,发现有部分学生仅仅把英语学习变成了根据课本或字典的词汇表而强记单词,或在做试题时只做“单项选择”题的苦差事,其结果是他们花去了很多时间、精力和财力却并没有取得他们想要的效果。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基本丧失了英语学习的乐趣,甚至对其“恨之入骨”。我们知道,语言学习是一个综合化的过程,而就词汇知识而言,一方面,记住一个单词的音、形、义需要重复许多遍才行,有人甚至说需要83遍才能够形成长时记忆;另一方面,掌握一个单词意味着对该词汇的深度知识——意义(同义词、近义词及词的多义项)和搭配——摘自:硕士论文答辩技巧www.618jyw.com
的把握,甚至还包括对该词反义词的理解。就这两方面而言,试问有多少学生(包括部分教师)对词汇的把握达到了这个程度?另外,有些学生在词汇学习上一味追求量的增长,其实一个普通英美国家人的词汇量也只有10,000-12,000个。所以,词汇问题的核心还是一个有限词汇量的熟练程度问题。
目前,在国内的许多大型英语考试试题中,“单项选择”题一般都是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题,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我们在汉语的习得中,并没有掌握多少汉语的语法知识就获得了其语言能力,但这并不能类比说习得英语也是同一过程。相反,笔者以为英语语法学习是更好、更快地获得英语语言能力必经的一条渠道,掌握英语语法并没有学生想象的那样难,教师可以在英语教学的初始阶段进行集中讲授。比如,“定语从句”和“非谓语动词”是英语语法知识的重、难点,教师需要明确告知学生英语中的“定语”和“状语”与汉语中相应位置的不同。否则,学生的英语作文中基本上都是一些错误的“汉语式英语”。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听读习得量”[4]要有效地大量增加。长期以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忽视了听力能力的训练,这违背了外语学习的基本规律,在“无声”的世界里是学不好外语的。我们知道,语言习得过程中听力是整个言语学习的灵魂,它渗透在其他言语能力的外壳中。另外,学生在练听力时经常反映的听力材料中语速过快的问题,也只有通过长时间重复的练习才能根本解决。阅读量的增加也是英语学习的基本方法。如果说词汇量是单个词汇扩大的话,那么阅读量就是必要词汇的重复及扩充,这既有助于学生对词汇形成长时记忆,也能够帮助他们深入体会语言背后的文化信息及思维方式。人的记忆如果脱离了一定语境,则很难长时间地记住某事物。

三、英语与汉学学习的互相促进

语言真实地记录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踪迹,它是一种文化状态和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延续历史、坚守现在与走向未来的血脉。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它们在各自的演变历程中缺乏充足的联系。但是,学习英语并非就意味着要以忘却汉语为代价,如果情况是那样,则宁愿放弃英语学习而掌握好我们自己的母语。
事实上,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从学理上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教师教法、学生学法和教材编排等各种因素。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是老生常谈的新问题,它们不会有唯一答案,也不会有最后的答案,一切应以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衡量标准。而在教材编排上,其内容的设计要能够突现出英语这门语言所承载和传递的思维模式、文化理念与价值观念,也就是要体现出语言的人文性特点来。英语课程应该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有益的全球意识,并且理解和尊重异质文化类型的理念,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理性判断。相反,我国目前流行的大多数教材,在体现语言的人文性这一方面都比较欠缺,而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层面上的内容和练习都过于庞杂和繁重。在当前教育教学大改革的历史时期,这一过多体现语言工具性而忽视语言人文性的教材编排模式,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改善。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而言,重视英语学习不会导致汉语学习的倒退。在语言学习的高级阶段,对外语的熟练掌握正好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参照系来反观自己母语的某些特点。历史上也不乏有这样学贯中西的学者,他们为我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诸如季羡林、钱钟书、王国维等著名学者。所以,英语学习与汉语学习并不存在必然的矛盾冲突,它们在一个更高的意义上是一种互补关系,两者可以互相参照、互相启发。比如,在语言工具性层面的书面和口头翻译中,一个母语不够好的译者,外语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面对的是一个跨语言、跨文化的语境,保持源语思想的纯洁性而不是使其变形或消解已成了当前翻译界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在汉英翻译中,要达到这一点,就更需要译者的汉语功力。笔者有时跟学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知道为什么你的英语学得不好吗?那是因为你的汉语水平还有待提高。”在外语学习中,有一种观念认为,要遗忘自己的母语知识才行,这其实是一种值得商榷的理论或假设,最起码能不能遗忘或该不该遗忘就值得思考。
在重视英语学习的同时,我们也绝不能忽视了自己汉语的继续提高。一般来说,母语是一摘自:毕业论文提纲www.618jyw.com
个主权国家民族尊严与独立、民众享受文化权利与民族凝聚力的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系统,她不仅仅是一种表意工具,而且也还能够创造意义。而就目前而言,西方文化和英语是强势的,随着英语的传播和使用,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念也在向全世界扩展。相比而言,汉语的空间及其地位和作用在全球化条件下目前仍处于弱势,但这意味着我们更要尊重和保护她。如果说任何文化的特性都展示在自己的语言中,那么尊重和保护语言其实就是尊重和保护文化,尊重和保护母语就是尊重和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文化基因。
因此,我们目前就英语学习应该更多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即在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上提出创新性的理论,并在多样化的实践中努力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同时,我们也决不可忽视了汉语的教授与学习。在语言之间比较优劣也是毫无意义的,拒绝去学习另一种或几种语言是狭隘的,而忘记自己的母语学习也是非常悲哀和危险的。
参考文献:
阮炜.非理性英语热必须降温[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157.
王岳川.汉语热与英语热的不同文化心态[J].北方人,2007(6):57.
[3]汉语写给英语的一份投降书[EB/OL].ttp://wenku.ba-
idu.com/view/37a627bec77da26925c5b06

6.html,2012-10-23.

[4]董国俊.常识与方法: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几个基本问题[J].高教论坛,2012(9):8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