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语文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情感教育“三寓三忌”

更新时间:2024-02-18 点赞:10003 浏览:3615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情感是语文教育的灵魂,它既是学习的手段,又是教学的目的。“文以载道”,语文教材选编的良篇佳作承载了丰富的“道”,渗透了丰富的真善美的情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被放在了首位。课堂教学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渠道。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三寓”

1.把情感教育寓以“读”中。

“读”是感知情感的重要方式。课堂朗读一般包括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齐读、精读、诵读等。先说教师范读。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是一种引导,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有力手段。教师音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语音的轻重,一词一句的范读中无不牵引着学生的情思,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应的情感氛围中,从而收到“其义自现”的效果。再说学生自读。一篇文章的情感由作者“移情”至读者,必须得靠有感情地反复去读。老师要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去读,体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真正让“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对于一些特别好的片段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在读中产生情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

2.把情感教育寓以“解”中。

语文教材特有的形象性、感染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特别重视情感教育。语文具有移情功能,但我们不能据此认为,文章的情感是一种自发行为。鉴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的特点,语文情感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自发”阶段,而应当是有目标、有计划的一种“自为”行动,教师要深入挖掘课文中蕴涵的情感教育资源,适时引导、激发,使文章的情感内核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教师要运用语言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学生,使学生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先说导语设计。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文的情感个性,以情感作为敲门砖,运用富于情感性的导语设计巧妙导入,在课堂伊始就拨动学生的心弦,让情感带着学生进入课文,从而以情。再说文本解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解读文本,比如提供背景材料、分析人物形象、品源于:论文参考文献www.618jyw.com
味语言、设计问题探究等等,让鲜活的人物、起伏的情节、闪光的精神,化作直入人心、融入心灵的情感力量。这样,一篇看似平常的课文,经过多角度挖掘,在引导学生含英咀华、品味鉴赏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情感内容,“润物无声”地达披文入情之境。

3.把情感教育寓以“练”中。

情感教育不仅仅在课文讲解中,还要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结合起来,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达到水融、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先说阅读教学。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钻研课文,让学生认真、充分、用心地读,把握、吃透文本。课上,除了要教好课本收录的课文外,还要选取一些相近、相关、相反的文章进行对比、拓展阅读。课下,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引导学生阅读思想丰富、反映生活的优秀作品,感受作品精神,领略文章精髓,启迪心智,培养情感。再说写作教学。学文至处必定有许多感受,这就是要让学生及时把情感写出来,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把对生活的感悟、心中的情感写出来,说出来。当然,除了可以通过写作文的方式外,还可以通过演小品话剧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流露真情的平台,在创造、表演中让情感得以生发,思想得以升华。

二、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三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要注意:一忌空洞的说教。情感教育要谨记潜移默化的“熏染”原则,空洞的说教只会使课堂变得苍白无力,引发学生的反感。二忌脱离生活。要将文本与现实联系起来,让文本中的人和事以及情感与时代、与生活对接,只有这样,情感教育才是鲜活而润泽的,才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三忌求一日之功。情感是要靠“熏染”的,情感教育要渗透到每一节课,长期坚持,日积月累,学生的情感体验才会热烈而深切。
语文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字里行间凝聚着思想和情感,表现着真、善、美的高尚情感,可以说是情感教育的丰富载体,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这一载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相应开展情感教育。作为教师来讲,必须要勤钻研,只有自身钻研深了、透了,对课文有了深切的感悟,才可能将课文分析透彻,给学生讲起来才更得心应手,有所侧重;还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实施情感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张晓楠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