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术中学美术教学中智能培养

更新时间:2024-04-18 点赞:3344 浏览:78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因此,要使美术教育适应新时期的教育要求,就必须以双基教学,审美教育为基础,以智能培养为核心,即在双基教学中,注重智能发展;在审美教育中,促进智能发展。

一、美术教学的核心是智能培养

1.新教材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

新教材的编写适应了学生智能发展的规律。江苏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美术》教本智能培养的内容较多,如,初中教材第三册“设计与应用”单元范作:一只玻璃杯,加上黑色的点状图案,倒上牛奶,使人们联想到奶牛;三朵不同的造型的花朵制作成三把椅子等等。
新教材的这种改革对美术教学的智能培养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我曾看到通州市川港中学初二的学生画,教师以“人生的辉煌”为题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闪光点做画,有一个学生将人生看作一卷胶卷:六岁学会骑车,七岁唱歌,他将不同内容,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闪光点画在同一画面上,这种大胆构思,五彩缤纷的画面,给人有很大的感染与启示。这告诉我们,如果挑选部分学生作品作范画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一些技能技巧上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围绕智能培养这一核心,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便以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2.审美教育要围绕智能核心。

在教学过程中,同样体现审美教育促进智能发展,把智能发展教育提高到双基教育同样的位置。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中学生,将来成为画家或设计师的为数不可能太多,这就源于:论文封面www.618jyw.com
决定了中学生在学到一些专门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备观察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个能力在学校就要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

二、重点是改变观念

教师观念上的更新,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这个更新就更体现在注重智能的培养上,否则,容易回到过去虚抓德育,死抓教育,假抓美育的老路上。教育观念的转变,就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传统的美术教学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例如,学习人物头像,教师简单的讲解人物的五官比例和作画的基本技巧,然后让学生“看画”和“临画”,最终让学生“克隆”出一张张作业来完成教学目的,然而新形势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才是将来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观念不改变,培养学生智能,到头来仍是一句空话。

三、教师是改革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例如,欣赏马蒂斯的一幅色彩画,让学生说说对这幅画的感觉,一些学生认为色彩很明快,但一些学生感觉画面中人物的脸不愉快。注重每位学生的独特感受,保护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因为创造性正是由此产生的。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正确态度和创新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布置装饰画的创作作业时,在讲清如何运用装饰画的夸张、变形、概括和修饰等手法以及如何进行创作的构图时,我布置了一个有趣味性的题目《老师的家乡》,告诉同学我的家乡在哪里,以及周围的环境怎样,创设一幅大致的画面,然后让学生大胆设想。这样一来,学生的创作热情高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基础好的能画出一幅非常优美的装饰画,即使基础差一点的同学也能胜利完成作业。每位同学表现出各不相同的智能特点,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独立性。
在美术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设计者。如,我们上美术欣赏课时,把课堂布置成一个知识竞答的现场,由同学做主持人,有必答题、抢答题,有得分、扣分,有教师评判、颁奖等。本学期我在初二年级做过这种实验,先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看作品、范画、阅读课文,再听教师做介绍,使学生对欣赏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再用一节课进行竞答评比和颁奖等。结果证明,创造这样的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与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异常兴奋,竞答踊跃,气氛热烈,包括平时对美术课不大感兴趣的同学,也积极加入竞答的行列,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要我们深刻认识新形势赋予美术教学的新要求,树立美术教学要以智能培养为核心的新观念,不断改革教学方法,美术教学就一定能进入一个新的境界,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