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正确对待正确对待学生错误

更新时间:2024-04-14 点赞:18360 浏览:8156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学生的学习过程必然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尊重理解并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错误;学生发展
1992-7711(2012)22-017-1
教室应该是一个容许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理解、尊重学生的错误应该成为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理念。错误的产生不仅能暴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能暴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并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好学生的错误,不仅能够更好地改进学生学习的效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能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用错误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的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作为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基于自己不同经验而赋予知识独特意义的过程。学习者不是简单地等待知识的传递,更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自己主动建构自己个性化知识。每个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认知风格各不相同,在建构知识时难免出现不同的偏差和误解,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一些错误是必然的,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高水平的教师能正视和利用好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的知识,而不是责备学生“这个问题已经讲过多少多少遍了,怎么还出错”。要使理解有偏差的学生建构科学的知识,首先要让他暴露出错误,然后再帮助学生分析招致错误的缘由,帮助学生逐渐消除错误,实现知识的合理建构。暴露错误的方法可以是练习中出现的,也可以是课堂内生成的,也可以是学生质疑时提出的,也可以是与学生访谈时发现的。
例: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行驶,现因紧急事故急刹车并最终停止运动。已知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则从开始刹车经过5s汽车通过的距离是多少?
学生在做这道题常犯的一个错误是直接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1/2at2,而得到错误的结论x=37.5m,我在讲解这道题发现学生出现这种错误时,会引导学生先回答这样的一个问题:汽车经过多长时间停下来?学生会很快根据速度公式得到结论t=4s,那么汽车4s后在做什么样的运动?学生说静止不动。很显然用5s直接代位移公式是错误的,因为5s内汽车不是一直在做匀减速运动,其中有1s汽车是静止不动的,所以做汽车刹车类题目应看所给的时间有没有超过停止时间,如果超过停止时间就不能直接带公式。

二、让错误成为发展评价学生的依据

新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理念,即“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而评价,依据每位学生的发展而评价”。具体说就是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用评价激发学生认知的内驱力,用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具备的巨大潜能,用评价促进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的价值。而不是仅仅用评价来诊断学生的表现,甄别学生的差别。从这个角度讲,学生的错误理应成为发展性评价学生的参照,不同学生的错误也各不相同,如果能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个性化的评价,那么一定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地发展。每当学生纠正一个错误,就意味着向前迈进了一步,这就是一种成功,理应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赏。即使在纠正错误的道路上继续存在错误,这也未必代表徘徊或退步。
例:L型木板P(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Q相连,如图所示.若P、Q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则木板P的受力个数为().
A. 3B. 4C. 5D. 6
有个学生一开始的答案是A,他认为L型木板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弹簧的弹力三个力,我提醒他L型木板是否受斜面的摩擦力,他说题目中不是说表面光滑吗?再一看原来是上表面光滑,这暴露了他审题不细心的坏习惯;然后将答源于:免费论文网站www.618jyw.com
案改成B,我又提醒他滑块Q对L型木板是否有力,他又想起了压力,最后将答案改成C;这暴露了他对物体受力分析不规范的坏习惯;我又问他弹簧为什么对L型木板有弹力?他说因为L型木板斜面匀速下滑呀,很显然,这理由是错误的!但我们不能认为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还犯错就指责他,因为每当学生纠正一个错误时,就意味着他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三、把错误作为师生行动研究的内容

尽管不同学者对行动研究有不同的阐述,但其核心表述和做法却是相同的,即由与问题有关的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和实践,对产生的问题进行全程干预与反思,并在此实践活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一切教学研究活动的目的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还是为了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学生的成功存在着很多的相似性,而学生的错误却往往各不相同,将学生的错误作为行动研究的内容,能更有利于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例:质量为0.8kg的物块静止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若用平行于斜面沿水平方向大小等于3N的力推物块,物块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物块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
(A) 5N (B) 4N (C) 3N (D) 33N
有的学生的答案是C,因为物块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摩擦力和水平推力相等;有的学生答案是B,因为物块在沿斜面方向有一个静摩擦力与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相等;有的学生答案是A,因为物块既受滑动摩擦力又受静摩擦力,所以所受摩擦力应为它们的合力;其实前两个答案都是错误的,第三个答案正确,但理由错误。
然后我提醒学生说:题目中有没有说物块沿水平方向运动,两物体间是否可能同时存在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最后我找来木板和物块,让学生一起和我来做这个实验,结果学生惊讶地发现木块并不沿水平方向运动,而是沿斜左下方运动,又根据物块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受力,可得出正确答案是A,而且是滑动摩擦力。最后还让学生求物块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所以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不断暴露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完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