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初中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结论

更新时间:2024-04-12 点赞:7159 浏览:2338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美术欣赏课是在中学阶段进行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结合对“新课标”的理解与实施新课程的体会,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欣赏教学。

一、创设学习的文化情境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所谓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任何美术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创设学习的文化情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使学生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环境。这是进一步理解作品的基础。如欣赏拉斐尔的《雅典学院》时,就有必要介绍有关“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以及“人文主义精神”。欣赏达维特的《荷加斯兄弟之誓》时,可适当讲述罗马的历史传说——荷加斯家族和库里茨亚人的姻亲关系。另一方面是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似地对作品展开欣赏。如欣赏中国古代山水专题时,借助于《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等民族名曲,渲染作品的意境,引发一种思古的心境。
为了深化主题,突出欣赏作品鲜明的时代、民族个性特征,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家、美术现象,用有关的音乐、故事、影视等方式创设背景情境,调动学生的欣赏积极性,感染学生的欣赏情绪。
创设学习情境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多媒体教学形、声、色并茂,能完成形象、线条、色彩、质感、空间视觉直观性的再现。易于营造立体的欣赏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

二、彰显作品人文内涵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源于:论文提纲范文www.618jyw.com
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也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象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的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藏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挖掘、彰显作品的人文内涵,使学生感悟到作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例如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思,构图和色彩,表现了中华民族永远站起来了的信心和气魄。如雕塑《艰苦岁月》,表现的是长征中一位红军小战士依偎在老红军身旁,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的感人场面。但其表现的并不仅仅是这些,作品还歌颂了红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表现出了红军战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一件优秀的作品,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的崇尚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禅宗意识等。
彰显作品的人文内涵,领悟作品的深刻寓意,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

三、重视学生情感因素

美术新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概念,其目的是强调通过学生自身的美术活动,体验和感受美术作品人文内涵,达到情感的陶冶,态度的激励,价值观的升华。
情感是审美活动的中心问题。美术作品大部分是以精神产品为主的,它表现了艺术家某种思想和观念,并作用于人的情感领域,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和价值观念。美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并以此来感悟美术作品,这种活动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创设情境,使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情感去感悟作品,如欣赏《开国大典》之前,组织学生共同回顾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艰苦卓绝的历程,学生在心灵的震撼、情绪的激扬中开始了对作品的欣赏。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深刻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达到情感的陶冶,态度的激励,价值观的升华。如欣赏徐悲鸿的《八骏图》,画面中绝非单单表现了八匹马,而是主要讴歌了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教学中,一位教师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作品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这时学生的回答出乎人们的意料,他们不仅把马的图腾和画家的思想联系起来,而且把马的精神升华到民族的精神,学生们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再如欣赏梵高的代表作《向日葵》,学生在充分了解梵高的基础上感悟到,作为一幅静物画,从它色调,布局,瓶花的特定形式构成,以及笔触的运用,油彩技法上的处理,都显示出画家对自然、生命、人生的独特情感的体验,传达出一种既热烈又悲伤,既骚动又孤寂的心理情绪。从而体会到这盘俯仰张弛挣扎的向日葵的内在涵义:充溢着张力的新生命在凋残痛苦的旧生命中诞生。学生在欣赏时自然而然地想象到梵高沉默、欲喊又喊不出来的压抑人生。而更重要的是梵高的这种爱心和对生命的渴望深深地铭刻在学生的心中。

四、转变观念,适应课改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对于美术教师艺术观念和教学观念的更新也是急迫的,我们有一些教师艺术观念比较落后,有的还局限于“写实”艺术之中,对于现代艺术接触比较少,新的艺术观念也接触不深。同时教学观念还较陈旧,因此艺术教师应重新认定教师的作用,积极转换角色,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不再是学生面前的权威,而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不仅要付出和奉献,而是将与学生共同成长和发展、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和体验自身的价值。总之,学校都很重视常规教育,而对美术教师的专业技术再教育和教学观念的转变也同样重视。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如若懂得了什么是艺术、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艺术的功能那些方面等问题,必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尽管他不能教学生画上几笔,但能引导学生去完成欣赏一件作品的任务。学生通过掌握欣赏方法,能站在教师的肩膀上,去欣赏其他艺术作品,来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使之进入更高的境界。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只有教师提高的审美能力和理论修养,才有利于中学美术鉴赏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是一门创造灵魂的艺术,教师必须在转变观念的同时把精力放在对学生自主尝试探究的引导上,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尝试探究能力,激活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中发挥想象力,促进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培养学生自觉地用美术的眼光、美术的语言和美术的手段来看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总之,通过引导尝试,体验作品内涵;自主探究,实现教育功能:转变观念,适应课改要求;通过改变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形成了学生持久的美术学习动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第五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