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运用多种途径教学小学数学

更新时间:2024-03-22 点赞:16592 浏览:7087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迅速发展、知识经济日新月异的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认为现代的人必须学会四种能力,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能力,而其中以学会学习的能力为核心和基础。那么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在转变观念的同时,在教学方法上该怎样从“教学生学会”转变到“教学生会学”上来呢?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特征的学科,即使就最简单的数学对象而言,它们都是抽象思维的产物。就其本质而言,数学的研究对象正是通过各种活动得到建构。在实际运用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四种途径探讨小学数学教学。

一、在情境中学数学

首先,情景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其次,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不能对其作过于简单化的处理,使其远离现实的问题情境。由于真实性任务中,学生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主人翁感,任务本身又是整体性的,具有挑战性的,解决了问题就是奖励。因此在情境中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情境中教学具有必要的复杂性,比起简化了的课堂环境更容易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教学的多样性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教学的多样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其次,数学也是从具体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来的产物,许多的概念、定理、法则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把它们当作纯粹的知识来教,而应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概念、定理和法则。如在教到“凑十法”时,教师可以出示许多十根一捆的小木棍,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数出小木棍的根数。这时,有的学生会一根一根地数,有的学生为了节省时间,可能会两根两根、五根五根地数,有的学生会从老师十根一捆的展示中受到启发,十根十根的数。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就自然而然的发现了加快计算的简便运算方法。这种在真实情景中学得的知识,由于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结果,因此学生记得更牢,理解得更深刻,迁移得更顺畅。

二、在做数学中学数学

如何从“教学生学会”转到“教学生会学”上来,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要服从于“学生的学”,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注意以下几方面设计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前创设情境,就是要让学生处在一种“想学、乐学”的氛围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2、问题探究。一般来说,经过预习,学生对所学知识已有大致了解,不能解决的,已有记录。此时,可让学生分组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难题,教师则可利用一些现代教学手段提供教学资源供学生选择,以帮助对源于:论文资料网www.618jyw.com
问题的解决。对分组讨论尚未解决的,则提交全班交流解决,由老师稍加点拨,再由学生独立思考。
3、表述观点。课后由学生小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并进行讨论交流,发现规律性的学习方法,推而广之。也可在课前让学生讨论本课该用什么方法来学,然后由教师稍加整理、概括,让学生循法自学。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种陈述知识(概念的命题、法则)进行记忆和复述,然后采用模仿到独立操作的方法练习,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形成操作技能。其数学程式为:教师先讲解所要学的概念、原理,而后学生练习,尝试去解答有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的潜在假设是学生的学和做两个过程,必须先知道了什么,然后才能去做什么。通常情况下我们教学要求学生通过高级思维活动来学习,学习者要不断思考和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转换,基于新经验与旧经验,进行综合与概括去建构知识。因此,其教学设计就应与传统教学设计相反,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学生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并查阅相关资料,作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以此为基础,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提炼与概括,使学生所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例如在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学生由于已掌握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也知道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同样的倍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一法则。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寻求异分母加减法的方法。在做数学中学数学,不仅是强调让学生在自己的尝试中学数学,还要求学生勤于动手。鼓励学生多多动手,可以促进学生空间想象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儿童数学知识的建构,需要大量的动手操作、生活经验的支撑。如果儿童很早就开始接触、摆弄各种各样的立体模型,那么这种“做”的经验将是学生今后学好立体几何的坚实基础。例如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有一道题目: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成为一个小正方形,然后在中间剪掉一个三角形,问这张纸展开后是什么形状?从A、B、C中选择。正确答案是C,结果许多同学都选错了,只有一位同学选对。原来,这位同学平时酷爱剪纸,这一数学题目中的问题情境,他在剪纸的过程中经常碰到。由此可见,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动手操作是紧密相连的。

三、在反思中学数学

学生的反思主要包括: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学习活动设计的知识进行反思,对学习材料设计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对活动中有联系的问题进行反思,对问题的理解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推理过程、运算过程和语言表述进行反思,对数学活动的结果进行反思。在数学活动中,不断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其实就是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在学数学的过程中进行反思,要求学生每节课都要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并进行师生间交流,追求好的“学法”,并注意积累,这样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得更主动,并不断改善自己的思考方法、策略,以利于更好的学习新知。

四、在交流合作中学习数学

学习者往往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在理解上,不存在唯一的标准。所以,通过合作与交流,相互了解彼此不同的见解,使个体的思维与智慧可以为群体所共享。在数学教学中,可能存在着唯一的标准答案,但获得答案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在计算“8+7=?”时,有的同学想到用“凑十法”,把7拆成2+5、8+7就等于8+2再加5;有的同学因为知道7+7=14,于是就把8拆成7+1,7+8就等于7+7再加1,这也同样可以得出正确答案。教师在这时候应充分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并鼓励他们进行相互的交流。当然,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认知过程就可以不加干预。相反,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各种不同的方法中,究竟是哪些方法比较简便,更适合解决当前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建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