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求新“趋变求新”近代师范教育实习论述与实践选题

更新时间:2024-03-31 点赞:15409 浏览:617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梁启超、张謇、陶行知,皆是中国近展师范教育的杰出教育家,在他们丰富的师范教育思想中,教育实习以其“趋变求新”的特色为世人所瞩目。时至今日,这些思想对于当前高师院校创新师范生培养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师范教育 教育实习 趋变求新 梁启超 张謇 陶行知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6-0007-04
中国近代师范教摘自:学士论文www.618jyw.com
育是近代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它随着近代新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拉开了序幕。在社会转型、新旧教育更迭之初的特殊历史时期,“欲国之强,当先教育”、“师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的设想成为近代教育发展的思想先导。当时师范教育正处于始创阶段,中国缺少自己办教育以及培养师资的经验,近代师范教育的推进是“摸着石头过河”,发展举步维艰。在非常时期,近眼看师范教育的第一人梁启超、近代第一所民办师范学校的建立者张謇、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都将重视实践的“趋变求新”的教育实习作为发展师范教育、改造旧师范、建设新师范的着眼点,无论从课程设置、考评方式、实习时间上,还是要求师范学校与中小学同建、撰写实习教案等处,都为教育实习的实施构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与此同时,三人的教育实习思想在理论张扬和对实习本身的践行方面也都表现出了明显的个性特征。

一、教育实习理论的张扬

(一)梁启超:开眼看师范教育,从“做中学”开启教育实习

作为我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先驱之一和最早专门论述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教育家,梁启超视师范教育为整个学校教育的“母机”,其反映在教育实习思想上最大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系统性和前瞻性的统一、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冲突。他批判和继承传统教育,吸收国外先进的思想,并以此对教育实习进行了大胆设计,以彰显出师范生实习“趋变求新”的特色,近代中国人意识到师范教育的重要作用并逐步思考培养师资方式就始于此。在此之前,清政府解决师资问题的办法多是聘用洋教习,很少关注本土教师的培养。梁启超于1896年发表的《教育变法通议》发出了近代中国教育变革的先声,其中的《论师范》更是对师范教育有着振聋发聩的作用。《论师范》深刻揭露了当时新、旧学堂的教师现状:“才任教习者,乃至乏人”;仅有的师范学校一味灌输给师范生“纸的学问”而不求实用,将学校与社会断然分开,造成师范生没有掌握真正实际本领,把自身看作“知识的贩卖所”,即所谓:“顶好的学生天天以吃书为业,吃上几年,就算毕业,在学校养成空腹高心的习惯,永远只管说不管做,最终沦为书呆子,高等无业游民”。为此,梁启超提倡学习和借鉴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教育方法,主张师范生要“从做上学”,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并对师范生在校期间的课程设置、实习准备、毕业考评等方面给予明确规定以保障教育实习的顺利进行。

(二)张謇:实业辅助师范教育,“知行并重”增进教育实习实效

张謇的教育思想深受康有为、梁启超的影响,但不囿于康有为、梁启超之见,其办教育的主旨是“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要想实现“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必须有众多的合格小学师资。
与重西学的梁启超相比,张謇强调教师为实业训练人才,就必须拥有胜任教育工作的实际技能,并在师范教育中通过教育实习对师范生的实践能力给予强化。重视教育实习,主要体现在对其定位上。张謇明确解释了教学实习在师范教育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如何践行教育实习。首先,倡导知行合一。即“知”与“行”并重。他认为,“学问兼理论并阅历乃成,一面研究,一面践履,正求学问补不足之法”。理论知识和教育实习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其次,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参加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准备,“规定凡毕业于所创之师范学校者,最终一学期,必就附属小学实习教育,并参观其他小学”。为将教育实习思想贯彻下去,张謇主要从小学与师范学校共建、教案撰写、毕业生教学考核等角度建立起“趋变求新”的实习系统。张謇在发展师范教育中所运用的实践的观点确实起到了检验师范生所学的书本知识,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能力的作用。

(三)陶行知:全面改造师范教育,“教学做合一”引领教育实习

陶行知对旧师范的批判在近代可算是最为彻底的,对师范生参与教育实习的呼唤也最为迫切。他曾明确提出培养师范生的四个要项。其中一项:“师范生对于将来担任之功课要有充分的准备,其中包含中小学所需之教材、教法研究、教育实习和参观。”当时传统教育的方法是“先知后行”:先把知识灌足了再去行动。培养师范生“按寻常的方法,先受三年半的普遍训练,到了最后半年开始实习,毕业以后才是真的做教师。”对这种“先理论后实习”的传统观念,陶先生说:“就好比是早上做好了饭,晚上才请客,成心叫人吃冷饭。”“师范生的培养方式,现在通行的都只有一个,便是‘讲’字门,大家好像都以为这‘讲’字门有正果可讲,其实它是‘上堂下课,高谈阔论,好比一步留声机’”、“现行的师范教育将学理和实习分为二事,简直是以大书呆子教小书呆子”。陶行知认为中国今日教育最迫切的问题是旧师范教育之如何改造,新师范教育之如何建设,“国家所托命之教育是绝不容许我们轻松放过的”。针对传统师范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手脑分离,脱离实际”的弊端,陶先生特别强调师范教育要突出师范性:师范学校在培养目标上要有个性、特殊性;师范学校是培养教师的,在文化课上的要求应与综合大学不尽相同,而且要有专门的职业技能的训练,在教育实习中培养学生教育教学能力。
基于以上对梁启超、张謇、陶行知三人教育实习理论的分析,可以看出近代教育家所总结的前清师范教育办学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我们的师范教育或是延续几千年的传统,或是从头脑里主观想出来的,或是间接从国外运输进来的。其实,唯有师范生以参与者的身份投入到教育实习上方能提高其个人教学、班级管理能力,才能寻求到一条我们自己培养新型教师的路子,让中国的师范教育从自己的经验里长出来,才有望实现改造旧师范学校,建设新师范,教育救国的目标。摘自:学术论文网www.618jyw.com
摘自:毕业论文前言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