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党支部高校学生党支部建在班级组织方式及运转保障机制

更新时间:2024-02-03 点赞:25906 浏览:11147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探讨了在高校学生党支部建在班级的情况下如何理顺组织建制冲突、建立新型的组织运行模式等问题,并对党支部建立在班级的运行保障机制提出了建议。
大学生党支部组织模式保障机制自1999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大幅度增加,这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在学生党员发展力度加大、学生党员数量大幅度增加的新情况下,迫切需要探索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为此,党、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明确提出,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源于:免费论文www.618jyw.com
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支部”的目标,使大学生党支部成为带动学生团结进步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

一、传统的学生支部组织模式及其存在的弊端

在我国高校中,传统的学生党支部组织模式通常是以院(系)或以年级为单位建立一个学生党支部。以我院为例,随着大学扩招后学生的不断增加,我院学生党支部的组织模式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整个学院一个学生党支部;两个年级合建一个党支部;每个年级一个党支部。在这些传统的学生支部组织模式中,由于学生党员跨班级、跨专业、甚至跨年级,人数相对较多,不同班级和不同年级的同学时间也不能很好协调,因此不利于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也不利于针对性地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由于不同班级之间的同学相互不熟悉,这样就不利于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和发展,不利于对预备党员和党员的继续教育和管理。总之,传统的学生党支部组织模式由于工作效果不深不细不活跃,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因此,在新形势下,有必要实行新的大学生党支部组建方式,而将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级无疑是传统模式弊端的很好途径。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生党支部,由于学生相互之间熟悉,作息时间统一,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避免传统模式存在的不足,有助于学生党支部协调、深入、细致地开展各项组织生活和党务工作。

二、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级面临的障碍

将大学生党支部建立在班级,虽然能避免传统模式的弊端,但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着两个难题:支部书记人选问题;各学生支部的指导和管理问题。

1.学生党支部书记的选配

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以后,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的选配十分重要,尤其是党支部书记的人选。因为班级党支部书记是支部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党支部各项工作的带头人。因此能否选配合适的人员来担任党支部书记,直接关系到学生党支部各项工作能否有序和有效地开展。
在传统的支部组织模式中,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般是由辅导员担任,但是支部建在班上以后,原来的年级党支部被拆分成几个支部,如果由辅导员同时担任几个党支部的书记显然不合适,这既不符合我们党的组织原则,也不利于支部活动的开展。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党员干部更多的锻炼机会,尽量让优秀的学生党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我院在高年级班通过选拔优秀学生党员作为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在实际运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组织建制存在现实约束

学生支部建在班上以后,高校各院(系)的党支部数量会大量增加,如果所有支部的日常性业务工作都直接由院(系)党委指导显然不现实。因此,加强对学生党支部的管理和指导就成为了必须认真对待的现实课题。问题是,由谁来管?按照中办发[2005]14号文件精神,学生党支部较多的院(系)党委,可设立学生党总支,对学生党支部的业务工作进行直接指导。但在现实情况中,党总支是有行政级别的,在很多高校中,党总支与二级院(系)党委是同级别的,这样就会引起院(系)党委和学生党总支在组织建制上的冲突。因此,在院(系)党委层面设立学生党总支的做法在现实运行中存在较大的组织建制障碍。

三、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级的组织模式创新

由于传统的学生党支部组织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在院(系)建立学生党总支的做法又可能存在党组织建制上的冲突,因此在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的实际操作中需要进行组织模式创新。我院在学生党建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创新学生党建组织模式的探索,构建了“院(系)党委→学生年级党务协调工作组→班级党支部”的组织框架。在大学一二年级,由于学生党员数量少,支部建在班上的条件还不成熟,采取支部建在年级的做法,由辅导员担任支部书记,选拔优秀的学生党员担任支部委员;在高年级,推行支部建在班上,各学生党支部的书记和委员全部由学生担任。同时,在年级层面成立一个“年级党务协调工作组”,这一机构在功能上相当于“学生党总支”,但是是个虚设组织,没有行政级别,是纯粹的业务指导机构。“年级党务协调工作组”由辅导员和各学生党支部书记组成,主要职能是负责协调和指导各个学生党支部的党务工作,其中辅导员作为总协调人负责对年级各党支部的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同时要对各项工作的结果进行审查和把关。
这种新型组织模式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由“年级党务协调工作组”统一协调各学生党支部的工作,可以确保各班级学生党支部工作的有序开展;由辅导员负责对各支部工作结果的审查和把关,可以确保各项工作的质量;“年级党务协调工作组”作为一个虚设机构,可以避免党组织建制上的冲突;由各班级党支部负责具体的党员发展和组织生活等事务工作,既能充分发挥各支部的工作积极性,锻炼学生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又有利于党支部活动形式和时间上的协调。

四、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级的运行保障机制

1.建立完善的干部培训机制

学生党支部建在班级后能否有序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干部的培训。在工作中,应及早发现和重点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党员干部,在低年级时就让他们参与到支部党务工作中,提高他们的党性修养,培养他们的党务工作能力,以便为班级党支部干部人选的选择储备人才力量;到了高年级组建班级党支部时,就可以考虑把他们选拔到党支部书记和委员的岗位上来。在工作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他们进行培训,通过党课及举办短期党务工作训练班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使他们能够胜任党支部书记和委员的工作。

2.构建明确的分工合作机制

由于学生党务工作涉及到的学生数量较大,而且发展党员程序环节较多,因此党支部建在班级后,明确的分工合作非常重要。在新的组织模式中,分工合作机制体现在两个层面:年级党务协调工作组与班级党支部之间的分工合作;班级党支部内部的分工合作。我院在工作中,第一个层面的分工合作主要采取对点联系和团队协调的做法。由于年级党务协调工作组的成员包括各个学生支部的书记,因此所谓对点联系就是由每个成员对口联系本人所在的支部;而团队协调则指工作组所有成员共同商讨年级的学生党务工作,群策群力。第二个层面,即学生支部内部的分工合作,则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的做法,即在发展学生党员的各个环节,由支部委员们进行分工,每人长期固定地负责某一个环节,这样就能让他们非常熟悉本环节的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效率,并能有效地减少失误。

3.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党务工作规范化

支部建在班级后,由于各个支部的书记和委员的能力和工作经验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不同支部之间的工作结果有很大差异。为了确保各个学生支部的工作质量,有必要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学生支部党务工作的规范化。以材料填写为例,在发展党员的每个环节都需要申请人本人和支部填写各种书面材料,经常出现各种错误和纰漏。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在摘自:学年论文www.618jyw.com
工作中,组织年级党务协调工作组的全体成员,在认真学习《党章》和党务文件的基础上,总结工作中常见的错误,制定了长达数十页的《学生支部工作手册》,统一规定了各种书面材料具体每一部分的书写格式和要求,明确了发展党员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然后让所有支部的委员们认真学习,按章操作,从而确保了各项工作的规范性,减少了不必要的错误,效果非常明显。
参考文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组织部、教育部党组、共青团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5]14号).2005-04-17.
[3]朱振宁,李晓可.对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的几点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1).
[4]徐志红.高校“学生党支部建在班级”有效途径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3).
[5]樊敏,朱张军.关于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的探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2).
[6]欧岚.高校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的实践探索[J].教育论坛,2006,(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