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戏剧由一堂戏剧排练课谈中职语文戏剧文学欣赏课教学策略设计

更新时间:2024-01-24 点赞:7409 浏览:1937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戏剧排练法作为中职语文戏剧文学欣赏篇目重要的教学方法,并不苛求学生具备深厚的表演功底,而是作为一种有趣的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或表演,或观看、评析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本文主要探讨这种教学方法实施的依据和理由,以及能跨越实施障碍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中职;语文;戏剧排练法;戏剧文学欣赏课
在一堂语文课上,教师安排学生利用上课的时间,排练话剧《雷雨》的第二幕的节选部分。
在教师简单的几句话导入之后,讲台的四周腾出了一个小型的“舞台”,学生将课桌椅搬上“舞台”,布置成周家小客厅的样子。接着“周朴园”上场了,这时有学生发现:“周朴园没拿雪茄。”于是拿了一只粉笔充当雪茄,让“周朴园”夹在手指之间,“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吗?”“周朴园”端起了架子,显得严肃而又威严。话剧排练开始了……
观看的学生拿出了手机进行拍摄。一场排练结束,导演对演员的表演进行指导,演员重新开始排练。结束后评委对演员的表演打分、点评。教师将学生在表演、导戏、评价过程中忽略的没有演绎出来的台词提出来,请大家讨论该怎么演。
当到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的一场戏结束后,教师提出:“周朴园是否真的怀念鲁侍萍?”学生形成了两派。“真的怀念,否则这么多年了,没有人知道这件事,他何苦保留这些旧家具、旧衬衣、旧习惯?” “不是真的。如果真的怀念,认出鲁侍萍时应该惊喜,不应该是‘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而是应该说‘太好了,你没死’。”于是两派辩论起来。有些学生情绪激动,争得面红耳赤。最后教师出面叫停,学生还意犹未尽,忍不住还想继续争辩下去。
下课后,有学生问教师:“下周上课是不是还继续演?”
这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称之为“戏剧排练法”,可以作为中职语文戏剧文学欣赏篇目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一、戏剧排练法实施的依据

(一)戏剧排练法让戏剧文学回归它的本质功能。

戏剧文学本来就是供表演用的,这样的教学方法应该是让戏剧文学回归它的本质功能。当然,中职学校非表演专业的学生不具备很高的表演素养,不能苛求他们准确到位地表演,因此,教学目标应确定为:①使学生了解戏剧(剧本)的基础知识,了解戏剧文学的欣赏方法;②指导学生学会通过分析台词,领会角色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从而掌握欣赏戏剧文学的方法;③指导学生通过台词了解剧情,发现剧中尖锐的矛盾冲突,理解剧中所揭示的矛盾冲突的深刻意义;④培养学生欣赏戏剧文学和戏剧的兴趣。
只要能让学生在欢乐的活动中学习,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他们自然就能主动研读剧本,想办法了解剧情,分析台词,从而掌握欣赏戏剧文学的方法,达到教学目标。

(二)戏剧排练法能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每个班都有一些学生喜好表现自己,有一定的表演天赋或表演才华,排练与表演给这些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满足了他们的表演欲、表现欲。而自己身边的同学的表演,能吸引其他学生的关注,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兴趣与乐趣。

(三)戏剧排练法能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戏剧排练法不同于教学中穿插学生朗诵或表演,后者是将表演作为熟悉课文的方式,表演只是课堂气氛的调剂,前者是学生利用整堂课的时间排练话剧,打破了语文课教师一言堂的模式,真正以学生为主角,并寓教于乐。

(四)戏剧排练法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有重要影响。

我国现代剧作家曹禺先生读中学时,戏剧排练、表演就是他所在的学校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这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曹禺是在张彭春老师的启发帮助下参加了剧团,他的表演才能受到同学们的好评,他还改编过一些剧本。这是他从事话剧事业的开端,学生时代的这些演出活动,提高了他对戏剧的兴趣和爱好,使他熟悉了舞台,了解了观众,而且也从剧本中接受了自由的思想影响。现在,在一些学校摘自:毕业论文 格式www.618jyw.com
里也存在话剧社,是学生自己组织的社团,学生自己找剧本、编剧本,排练话剧,这说明排练话剧在中职学校还是可行的。虽然我们的学生不能成为像曹禺先生那样的剧作家,但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借鉴、引进这种有效的方式。

二、戏剧排练法的实施

可能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过这样的教学法,但往往会遇到以下几个实施障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生敷衍了事;学生找不到学习的重点。
针对以上障碍,教师可采取如下的解决方案:

(一)教师“下水”示范或参与其中。

教师可以在导入时,说明教学的目的,选择片段来表演,水平不一定高于学生,旨在让学生觉得参与的门槛并不高,老师能演,我也能演。或在学生排练时,教师也作为演员,参与在其中。

(二)运用任务驱动法让每个人都参与。

教师通过任务驱动法,规定每个人必须参与,以获得一次测验分数。考虑到各种学生的实际,将任务细化,擅长表演的可以做演员,不擅长的可以做导演或评委说戏、评戏,即使是做观众,也要承担观众的任务,什么都不做是不行的。学生根据个人意愿以及特长选择承担一个任务。任务的设置与要求必须考虑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可行、能行的任务。
例如:
表演者——要求准确把握演出角色的性格特征,以及台词反映的心理和感情,并通过自己的表演传达给观众,使观众理解剧本以及台词要传达的思想感情,至少背出自己担任的角色的台词。
导演——要求能有效组织起剧组开展相关的活动,如分析角色的性格特征,以及台词反映的心理和感情,现场指导演员表演,调控排练演出的最终效果,示范可加分。
评委——要求点评演员表演,以及导演的说戏和调控的完成情况,不能一言概之,必须能列举台词分析说明。
观众——要求阐述通过观看了解到的剧情,分辨人物身份地位、人物关系以及矛盾冲突,复述剧情,情节要完整,条理要清晰。每项任务均制定相应的评分表。如:

(三)利用奖罚机制刺激学生参与。

排练后评选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配角、最佳“龙套”、最佳导演、最“毒舌”评委,免除一次测验;不参与者课后写一篇评论。

(四)通过“释放天性”的训练方法刺激学生表现欲。

借助戏剧专业教学的“释放天性”训练方法,帮助学生驱除参加表演的拘束感,勇于表现。教师可以选择最容易、最解气的台词,带领学生大声朗读、朗诵,同时引导学生设计角色的心情、表情以及动作,并表演出来。或来一组表情练习游戏,由一学生说表情,全班同学听到后做相应的表情,看谁做得最像最快。

(五)按照任务驱动法的流程开展教学。

1.布置任务,提前准备。

提前两三周布置任务,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剧组,剧组里有演员、导演、道具师,评委也加入剧组。教师利用一节课时间进行辅导。引导学生理清人物的关系以及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举例分析台词和舞台说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研读戏剧文学的方法,尽可能提供专业剧团的表演视频,供学生课外观看,借鉴专业演员的表演。
为了避免学生在任务准备阶段找不到学习的重点,或被视频中专业水平的表演吓得打退堂鼓,教师有必要说明排练的目的,还要根据每一剧组的剧情确定重点,设计思考题,作为表演的提示和引导。
以《雷雨》为例,布置以下思考题,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完成作业:
第一组的作业:①周朴园三次询问侍萍的身份,划出这三句台词,思考这里反映出他怎样的心理活动?结合前后的台词和舞台说明分析。②列出周朴园与鲁侍萍闲谈至认出鲁侍萍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并划出相应的台词和舞台说明。③侍萍早就认出了周朴园,不立即告诉周朴园,但又处处揭露、暗示,你如何理解?
第二组的作业:①周朴园认出侍萍后三句台词:“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由此看出周朴园是怎样推测侍萍的来意的?他应该是惊讶、惊恐,还是惊喜?②相认后周朴园如何应对,请将态度的变化按情节列出来。③他对鲁侍萍的怀念你如何理解?
第三组的作业:①周朴园和鲁大海见面时为什么询问他的身份?②“哦,——那么,那三个代表呢?”这摘自:学术论文翻译www.618jyw.com
反映了周朴园怎样的心理?③鲁大海、周朴园见面两人各自应是怎样的心理?
第四组的作业:①鲁大海被周朴园宣布开除后,怎样同周朴园斗争的?②“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两个“pínɡ”字,有什么意味?分析鲁侍萍当时的心情。③讨论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是家庭矛盾还是阶级矛盾?
要求学生根据作业研读剧本,探讨角色,提前排练。导演作为组织者,组织自己的剧组开展讨论、排练,导演的组织能力作为考核的一项内容,列入《导演评分表》。各剧组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讨论如何表演,比如运用怎样的句调、语速、动作、表情,如何站位。

2. 课堂排练,教师调控。

学生在排练过程中并不一定能准确到位地对角色和剧情进行演绎,若导演没有叫停然后加以指导,评委点评时也没有看出演员表演出现的问题,加以点评,教师可以叫停,要求演员重排,导演重指导,评委重点评。

3. 检验学生自学成果,进行终结性评价。

排练结束后,演员、导演、评委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明确答案,观众复述剧情,说明人物身份地位、人物关系以及矛盾冲突。最后对任务准备、任务实施(排练)阶段各名学生的表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最后形成终结性评价,成绩计入成绩单。
戏剧排练法并不苛求学生最终掌握专业演技,主要是探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如果学生在任务准备与实施过程中自觉参与,研读了剧本,尝试通过分析台词和舞台说明,了解剧情,把握角色的心理变化、情感态度,并提高了欣赏话剧的兴趣,我们的目标就达到了。
(作者单位:广东省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校)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