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辩证法辩证法在声乐学习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3-24 点赞:16674 浏览:7213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从辩证法的角度,论述了声乐学习中的几个问题,包括紧与松的关系、声乐发声中的矛盾平衡主观听觉与客观听觉。从而证实,将辨证思维应用于声乐学习中,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会使声乐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辩证法 声乐学习 矛盾 发声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是一个严密的科学体系。声乐艺术实践是一个充斥者各种矛盾关系的系统工程,声乐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矛盾,正确认识和分析矛盾,并合理解决矛盾的过程。二者有机结合能有效提高声乐学习。

一、歌唱中紧与松的关系

(一)歌唱吐字中的紧与松

声乐艺术是语言与音乐结合的表演艺术,因而在歌唱中始终存在着咬字的紧和松的问题。咬字无力就会吐字不清、咬得过紧就会把字咬死,影响共鸣、影响声音质量。咬字的“紧”,是指敢于合理地运用唇、齿、舌积极地去咬字;吐字的“松”则指的是延长字腹或母音时相关器官的“松”,这种“松”指的是在积极咬字的同时不能使相关肌肉由于过分用力而僵硬、僵死,是以积极的咬字为前提的,是在“紧”的控制与规定下的“松”,因而是相对的、辩证的“松”。在歌唱过程中,既要主动积极地去把每个字都说很清晰,又不能由于咬字过分用力而使发声器官僵硬、僵死。要在不断的咬字中进行松和紧的不断交替,合理地把握紧与松的适度原则,才能既咬字清晰又能使声音不会因为咬字相关肌肉的紧张而失去其圆润、流动的特点。
歌唱的吐字清晰是声乐艺术的基本要求,我们不能因为要放松而不敢咬字,也不能因为要咬字而使下巴和嘴唇都过分用力而变得僵硬,影响声音的自如与情感。在歌唱吐字中,合理地把握松与紧的尺度,才能做到行腔流畅圆润,吐字清晰自然。

(二) 唱呼吸中的紧与松

从生理学角度来分析,呼吸的过程其实是吸气肌肉群和呼气肌肉群连续交替工作的过程。然而,我们在学习声乐过程中能注意到吸气的状态,却对呼气的过程往往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实,呼气的过程恰恰是我们在歌唱过程中需要刻意加以控制的。连贯的声音就要求有平稳、连贯的气息,有弹性的声音也必须从气息上找到弹性,至于声音上的强弱力度的变化就更离不开对气息的控制了。对气息的控制,关键就在于在呼气过程中吸气肌肉群和呼气肌肉群的对抗。只有这一对抗中的紧,才能保证歌唱中喉的放松和声音的松弛。

(三)表演中的紧与松

声乐表演存在着“进得去”的“紧”与“出得来”的“松”。“进得去”指的是进入角色、进人作品,全身心地投人歌唱的状态,即忘我的状态。“出得来”是指对情感有理性控制和把握的“松”。在歌唱表演中,要把临场情绪的紧张转化为积极地调动感情、地表现作品的“紧张”。在这一过程中要求理智地把握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一个喜悦、悲伤、愤怒的人在毫无顾忌地发泄自己的情绪。
正确地把握了歌唱表演中“紧”与“松”的关系,才能在表演中既饱含,又不会使自己的情绪无法控制。紧张和放松合理安排和分配,是歌唱者演唱方法正确与否、歌唱表现感人与否的决定因素。把握正确得当,歌唱者的发声器官就会自然而易于控制,既能自如地放松,也能适度地紧张。

二、歌唱中的矛盾与平衡

(一)靠前与靠后

声音的靠前靠后,是指声音发出时在口腔、咽腔、鼻腔鸣区域的振动位置。不同风格,不同唱法对声音位置的前、后有着不同的要求。
根据歌曲演唱风格的需要,声音靠前和靠后的程度也可随时加以调整。比如,民族唱法的歌曲,它需要加强抒情性、叙事性以及亲切感时,就得将元音和共鸣的位置适度前移。美声唱法的歌曲,它需要表现宏伟、庄严等情绪时就要将元音形成的位置靠后一些。

(二) 喉头的高与低

意大利声乐专家伊莉斯.科拉黛蒂在《论声乐家的技艺》强调“高音要求张的很大的嘴,但喉头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由此可见,喉头位置在发声中的重要性。
为了追求声音的高与亮,一些男女高音用提起喉头的办法缩短咽腔使之容易发高音;还有一些本不是中低音,为了追求声音的低、厚、宽,采用压低喉头伸长咽腔的办法。此二者的弊端在于,过分提高喉头,呼吸必然浅,声音尖、白,缺乏通畅感和胸腔共鸣,也没有真正的头腔共鸣,音量受到很大限制,甚至下巴突出,面容可怖。过分压低喉头的人,声音呆滞、沉重,闷而空,缺乏真正的头声和柔美灵活的感觉,失去了应有的高音。

三、主观听觉与客观听觉的辩证关系

(一)主观听觉与客观听觉的矛盾

在歌唱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在演唱时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而不管录音效果多么真实,面对自己的录音时总觉得这个声音与自我在歌唱时听到的声音有着相当程度上的差异;在舞台上演唱或在琴房上课时,自己感觉还满意的声音,听众反馈的意见却是太尖、太炸。这正是在歌唱时歌者的主观听觉与听者的客观听觉之间的矛盾。
在我们平时的演唱和歌唱训练中,听众对歌者发出的歌唱音乐音响的感知是通过听觉途径,即客观听觉,而同时歌唱者对自己发出的这一音响的感知则是通过两种综合传导听觉途径,即主观听觉,因此对声音感知途径的不同便造成了歌唱时歌者和听者对同一歌唱音响信号所产生的听觉印象上的主客观差异。

(二)主观听觉与客观听觉的统一

歌唱者必须要用非常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这种听觉现象,要注意把严格的歌唱发声技术训练和加强主观、客观听觉感知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绝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听觉感受来判断歌声的优劣,应该客观地多观摩优秀歌唱家的演唱,多听唱片,多与老师交流演唱发声技巧,同时自己在平时的发声训练中还要多唱、多录音、多听辨,通过反复对比、体会发声过程中一系列正确的发生机能运动反应感觉和心理内在感受,真正学会对自己的声音结构做出正确的判断,形成正确的听觉感知。
声乐的发声问题是一个细致复杂的问题,内容包罗万象,最重要的就是演唱技巧内部规律以及它们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声乐学习过程就是掌握这些矛盾并使之调整平衡的过程。在声乐训练中,我们摘自:论文查重站www.618jyw.com
要凭借声音的概念,通过耳的功能去听,去感受分辩,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训练,用科学发声方法“掌握矛盾,调整平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