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浅谈随堂实验教学对策

更新时间:2024-02-21 点赞:15408 浏览:6835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堂实验又称协同实验、并进实验,是教师讲解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该教学法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亲自实验为主,配合多媒体和演示实验,师生共同讨论关键性的问题,最后使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现就如何更好地组织随堂实验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一、优化教学程序,激发学生思维

随堂实验课将实验、讨论、讲述、练习融于一体,教学容量大,结构紧凑。因此,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板块,是随堂实验成功的前提。只有设计科学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程序,才能充分利用随堂实验的手段,激发学生积极研讨探索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指导实验预习,促进学生自学

搞好实验预习是随堂实验课成功的重要保证。在教学中,为使学生实验前做到心中有数,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通过预习,既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再认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手。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预习,教师要认真编制学案。在学案中,对一些关键性的实验操作要给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熟悉有关实源于:大学生论文www.618jyw.com
验目的、原理和方法。
例如,在预习“水的净化”时,在学案中要突出过滤的实验操作。要求学生预习过滤器的制备、过滤的操作要点,使学生在实验前对过滤的实验操作有一个较清楚的了解,从而保证学生在随堂实验中能正确、熟练地操作并获得理想的结果。
对随堂实验中需要讨论的一些问题,可以列入学案的“问题讨论”中。如在过滤操作结束后,可设置以下问题:若过滤之后的水仍然浑浊,可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哪些物品能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这些问题让学生在预习时思考,以保证在课堂上能迅速激活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三、调控教学节奏,培养合作精神

随堂实验通常分为若干个实验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随时展示本小组的实验成果。为保证随堂实验课的效率与质量,必须建立活跃而有序的合作学习氛围。教师要加强对随堂实验的宏观管理,调整教学节奏,强调实验纪律,确保“放得开,收得拢”。最好在第一次进行随堂实验课前向学生讲明,良好的纪律是随堂实验顺利进行的保证,并在以后实验课上反复强调,且要求学生切实执行。
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通过随堂实验,学生经过各种仪器的多次运用,可以正确使用大多数仪器。
教师还要强调团队精神,组织学生围绕重难点开展讨论、合作实验。通过随堂实验课,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与合作精神。

四、引导观察现象,突出实验探究

随堂实验的过程是学生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活动共同发展的重要过程。在随堂实验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特别是应适时提醒学生观察那些不明显或稍纵即逝但却反映变化本质的实验现象,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例如,学习金属的活动性时,可设计如下随堂实验教学程序:
设疑:镁与稀硫酸能反应,锌与稀盐酸能反应,那镁与稀盐酸、锌与稀硫酸能反应吗?铁和铜等金属呢?(学生讨论)
随堂实验:分别在放有少量镁条、锌粒、铁丝和铜丝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再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
讨论:①根据反应时是否有H2产生将金属分两类: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H2的金属有;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H2的金属有。
②铁、镁、锌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剧烈程度不同:反应最剧烈的是,其次是,然后是,由此推出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通过对比实验及分析,不仅使学生了解了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比较的方法,掌握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为即将学习的金属活动顺序表打下基础,同时在实验中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五、引导学生总结,巩固新知识

一方面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习的内容。由于随堂实验教学中学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实验操作、现象分析及探求结论上,而对于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则缺少思考。对此,教师在随堂实验课结束前,应及时指导学生把有关知识点归纳、整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安排实验时间,使学生始终处于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边总结的主动学习状态中。
另一方面是在每次随堂实验课后,教师应及时分析本次随堂实验的成功因素或失败原因,指出可改进之处,以便日后开展随堂实验时借鉴。
总之,认真研究随堂实验的教学策略,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精神,有助于随堂实验课的成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