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古诗让古诗成为数学课堂调味品

更新时间:2024-01-18 点赞:31283 浏览:144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教学中如果能将古诗恰当地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课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好的戏剧,总要有序幕,演出才能跌宕起伏。新课导入虽然时间不长,但是由于它所处的特殊位置,使它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新课导入,使我们的课堂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
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我先让学生背一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圈出“数”字,然后问学生:“这里‘数’枝梅可能是几枝梅呢?”在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后,我进行了引导:“王安石真不愧为古代伟大的诗人,他只用了一个‘数’字就代替了大家猜想的各种枝数,我们能不能从数学的角度,学习王安石的办法,也用一个符号或字母来表示梅花的枝数呢?”从而顺利进入新课教学。
新知教学——有心插柳柳成荫
有人说,数学课的四十分钟应该是紧张的,思维高度集中的一个过程。我并不这样认为。让学生在新知学习过程中能轻轻松松获得知识才是我们教师应该追求的高效课堂。
在执教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就可借助古诗使传统的概念教学课上得生动有趣。从刚学习的古诗《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入手,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各自的发现,接着教师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这首诗,不算题目,也不算标点符号,一共有多少个字?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这首诗的总字数吗?”然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在对不同方法的讨论中引出乘法。这样,一堂本来比较单调、简单的数学课,因为注入了古诗,显得既厚重,又充满活力。
练习巩固——映日荷花别样红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现实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把练习的价值简单定位于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上,导致练习的形式及内容单调、机械、封闭。如果教师在练习巩固时能巧用古诗,不但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可以提高练习的效率。
如教学六年级《百分数》的巩固环节时,就可利用一些形式独特的古诗来让学生计算百分数的问题。先出示清代诗人王士桢的《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让学生算一算:“这首诗中哪个字出现得最多?这个字的字数占全诗总字数的百分之几?”在学生计算后,布置学生课后找源于:论文网www.618jyw.com
一首诗,使某一个字出现的次数至少占10%。课后学生经历了找诗、读诗、算诗的过程,有的学生找到了清代诗人陈沆的《无题》:“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有的学生找到了“春池春水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戏春风。”……学生在欣赏美文的同时学会了以数学的眼光来分析问题。
总结提升——余音绕梁味无穷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设计巧妙的课堂小结是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整合、拓展、提高,是一个具有“画龙点睛”之效的环节。它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开拓学生的思路和创造力,达到“余音绕梁”之效果。
如教学三年级《观察物体》时,组织学生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由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面是各不相同的。课中利用各类变式让学生反复观察、练习巩固之后,用古诗《题西林壁》来总结提升:“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了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也就是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面是不同的。宋代诗人苏轼有一首诗呈现了类似的情形,是哪首诗,你们会背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节课在充满数学味的古诗中结束……
如果说数学课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道大餐,那么古诗就是一味调味品,作为教师要合理添加,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一节节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课”,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享受过程。
(责编 金 铃)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