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浅谈高校武术课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普通

更新时间:2024-02-02 点赞:6312 浏览:18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9-9328(2013)01-000-01
摘 要 本文从终身体育的意义、学校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教育的结合、注重教学的设计、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重视理论指导,培养武德、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六个方面,对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进行了简述。
关键词 武术教学 终身教育 培养

一、终身体育的含义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生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终身教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二、学校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教育的结合

学校体育教学是终身体育教育的最佳场所和实现途径,如果学生在学校没有认识和建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当离开了校园踏入社会,会引起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误解和漠视,进而会发展成影响学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因素。因此,体育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武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它的健身性、技击性、艺术性,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三、注重教学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武术的全部内容倾注着中华民族的气质、民族心理、民族美感和民族精神,它通过动作姿态、劲力、节奏、精神、造型等特有的要素来显示自己独特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男生的教学内容中应多增加一些对抗性的技术动作,而女生可采用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的形体美内容,使体育锻炼充满乐趣和娱乐,学生只有享受到了体育的快乐才能终身坚持锻炼。

(二)从竞赛中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

例如,组织太极拳集体演练、太极功夫扇、健身气功等比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武术展散打对抗,这些都能促进学生的锻炼热情,让学生的锻炼意识更加深刻。

(三)讲解、示范要生动形象

在教学中,用趣味性和幽默的讲解,力求达到生动形象,例如:在武术套路教学中形象地描绘;动如涛、静如丘、起如猿、立如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结论www.618jyw.com
鸡、站如松等,可加深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近年来,随着武术运动的蓬勃发展,以武术运动为主题的电视节目、电影内比赛越来越多,在各类比赛中体现出武术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向着更高、更快、更远,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精神,给人以激励和奋发向上的斗志。在竞技场上,如武术散打运动员融智慧、技能与意志品质的较量,顽强拼搏、争取胜利,为国、为集体争光的精神,以及在赛场上表现出来的公正、诚实、谦虚、礼貌的作风,运用这些内容来教育学生,在观看比赛前,对所观看项目的规则、技术、战术特点等作适当的介绍,使学生在观看比赛时,激发学生观看的兴趣,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欣赏体育的重要手段。

五、重视理论指导,培养武德

武术运动的理论内容十分丰富,教师要充分利用武术理论课的教授和专题讲座等形式,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潜移默化的进行教授,而不是仅仅作为“风雨教材”,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武术理论基础知识,尤其是武德的培养,正所谓“习武先习德”,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传统意义上的武德本质表现为:仁、义、理、智、信、勇。在现代社会表现为是树立理想,为国争光,爱国爱民,见义勇为;尊师爱生,团结互助;修身养性,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举止端庄。

六、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武术课教学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最好途径。教师在精心设计每次课的教案和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应将自学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加强学法指导,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学生按图解自学武术,对于结构和方向路线较复杂、难度较大的动作,是很难看懂和进行练习的。课堂上教师对较难动作采用分解与完整法教学时,一定要想学生讲清楚教学步骤和方法的运用,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变“指挥者”为“引导者”,指导学生积极思维,放手让他们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形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配合,和谐统一的教学氛围。并通过观看影像教材以及改革考试办法等多种手段,逐步培养自学能力,为其今后习武健身乃至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小结
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收到良好效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善运动技能、健全身心,从而更好地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培养起终身体育的意识。
参考文献:
《武术理论基础》编写组.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3.3.
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
[3] 王跃浅.谈如何培养学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