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电磁军队院校复杂电磁环境下教学训练理由生

更新时间:2024-02-20 点赞:32384 浏览:146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通过对“战场电磁环境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将其产生原因进行梳理和归纳,结合军械工程学院学员特点以及静电与电磁防护研究所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有关“战场电磁环境概论”课程教学的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战场电磁环境概论”课程的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效果,为军队院校复杂电磁环境下教学训练研究工作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军队院校;复杂电磁环境;教学训练;问题研究
:A
复杂电磁环境既是现代信息化战争的舞台,又是现代信息化战场的重要特征。战争的胜负现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夺取制信息权,而夺取制信息权的基础是夺取制电磁权。复杂电磁环境下军事训练是推进我军由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重要切入点。因此,各军队院校针对自身特点,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教学训练研究,着力培养适应复杂电磁环境作战的实践型人才已成为当前军队院校教育面临的极其紧迫而又现实的任务。为此,军械工程学院专门设立了“战场电磁环境概论”课程。“战场电磁环境概论”是学习战场电磁环境基本理论以及战场电磁环境对信息化条件下部队训练和作战影响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在培养学员对战场电磁环境的认知和运用能力,以及形成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在“战场电磁环境概论”课程授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探索,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一、授课中存在的问题

在“战场电磁环境概论”的授课过程中,学员抱怨该课“不好学”,教员反映该课“不好教”。现将原因归纳、总结如下:

(一)课程学时短,内容范围广,导致授课难度大

本课程仅短短20学时,但其内容横跨电磁学、军事学、信息学、环境学、复杂性科学、运筹仿真学、计算机应用等多个学科领域,涉及各种雷达、通信、光电、网络、卫星、电子对抗等信息化武器装备,要求学员具有普通物理、电路与系统、信号与系统等基础知识,以及雷达、通信、作战指挥等专业知识。往往在一节课中涉及到的内容范围广、跨度大,导致学员接收的内容很多,不容易抓住教学主线和重点内容。

(二)学员来源、类别不同,专业基础差距大,导致授课内容和形式“众口难调”

部分学员来源于部队战士,有一定部队实践经历,但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另一部分学员来源于应届高中毕业生,文化基础相对扎实,对课程深度和广度都有更高的要求,然而对部队实际情况了解较少。另外,由于各类学员所学专业、未来就职岗位各异,对于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如果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则很难将各类学员的特点和需求都照顾到。

(三)受教员知识储备和教学条件的限制,授课内容滞后于部队实际,实装操作训练少

由于“战场电磁环境概论”课程渗透摘自:毕业论文格式下载www.618jyw.com
军事训练、装备发展、战场建设等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授课教员要对当前部队实际情况十分了解,熟悉部队相关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性能和特点,能够搭建与部队当前实际要求相匹配的教学环境与平台,最大限度地模拟实际战场电磁环境,使学员在教学训练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限制,多数任课教员没有相关部队工作、代职经历,对部队当前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训练情况也往往是知之甚少。并且,由于院校教育明显滞后于部队作战训练,尚未建立完备的复杂电磁环境教学、训练平台。因此,该课程的授课形式多为“教员在台上讲,学员在下面记”。授课过程往往都是纸上谈兵,与实际情况脱节,授课效果受到影响。

二、对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目前,军队院校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训练与人才培养工作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军队院校应构建相应的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教学内容体系及相应教学训练平台,以满足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人才的培养需求。现针对上述“战场电磁环境概论”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一)根据学员特点,因材施教

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各类型、各层次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应根据学员特点与岗位的不同要求,分别对其构建有针对性的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教学内容体系,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训练目的。
首先,对不同专业知识基础的学员因材施教。例如,在对战士学员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对难点内容的引导以及相关基础知识的补充,结合其原部队岗位的特点,联系部队训练实际,激发其对战场电磁环境实际问题研究探索的兴趣。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地方高中毕业生学员而言,也应适当将一些部队实际作战训练情况介绍补充到授课过程之中,令其尽快了解部队实际情况和需求,明确学习目标。另外,还应适当增加授课内容的理论深度,充分满足这部分学员旺盛的求知欲。通过上述有针对性的教学,能够在有限的课时内,对不同类型的学员因材施教,从而有效提高授课效率、改善授课效果,让基础好的学员“吃得饱”,让基础差的学员“跟得上”。
其次,对面向不同任职岗位的学员因材施教。例如,对初级指挥和非信息类生长干部学员的复杂电磁环境课程教学,应着眼培养学员对复杂电磁环境的认知能力,重点进行电磁场基础理论和复杂电磁环境基本理论学习,使其掌握常用的电子防御技术和战术措施,具备一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对于信息类专业技术生长军官学员的复杂电磁环境课程教学,则主要着眼培养学员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有效操作、维护信息系统和武器装备的能力。通过上述有针对性的教学,使该类学员充分了解战场电磁环境对信息系统和高新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影响,使之能够结合本专业武器系统电磁特性和战场电磁环境,灵活采取相关技术、战术措施,有效发挥信息系统和武器装备效能。

(二)构建贴近实战的复杂电磁环境

当前,构建贴近实战的复杂电磁环境是军队院校适应战场需求与提高装备教学、训练质量效益的基础和关键。为了使构建的电磁环境最大限度地贴近战场实际,进一步改善“战场电磁环境概论”课程授课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要“走出去”
积极主动地参加军队举办的各类相关的复杂电磁环境培训班,或者到兄弟院校参观见学,了解其复杂电磁环境教学情况,学习先进经验;派遣相关任课教员到部队进行调研,尽可能多地参与部队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训练、演习,获取详实的战场电磁信息资料,更好地了解部队需求,进行实践锻炼。
2 要“请进来”
邀请军内知名专家、部队相关领导担任学院教授,定期来院讲学、授课,以便更多地了解当前复杂电磁环境研究进展、趋势和部队实际情况;联系军内各相关单位定期组织复杂电磁环境论坛、研讨会议,集思广益、开阔视野。
3 要坚持利用实装组织教学,利用实装构建逼真的战场电磁环境
要充分借助部队复杂电磁环境人才和装备优势,加大与部队联教、联训力度,建立装备演练联保机制,实现院外资源“不为我有,但为我用”。

(三)结合自身特点,使科研服务于教学

充分发挥我院“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优势,有效地支持教学工作的开展,推动教学工作的发展。首先,将可公开的、相关的科研成果、研究方法结合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适当地补充到授课内容之中,使学员及时了解复杂电磁环境的最新研究动态和进展情况。其次,要充分利用我单位现有实验仪器、测试平台以及相关专业人才,构建贴近实战的复杂电磁环境。再次,要结合我重点实验室的科研背景,通过让学员适当参与相关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激发其学习、研究热情,培养其科研攻关能力。
三、结语
总之,世界军事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以及我军信息化建设面临跨越式发展,对未来军事人才的指挥技能和科技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也对复杂电磁环境下教育、训练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军队院校必须顺应当前军事训练转变的趋势,加强改革,特别是针对当前复杂电磁环境下教学、训练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研究与探索,为部队未来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培养大批合格人才。
责任编辑:李养正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