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思维能力初中数学革新思维能力培养路径怎样

更新时间:2024-04-18 点赞:7478 浏览:2373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教育改变的深入,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把握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还要求老师把与时代相适用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随着新课改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教师必须从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中大胆突破,打破常规进行创新性教育,这样才能完成新课程赋予的新任务、新要求。

(一)正确认识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初中数学的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创新不仅仅是前所未有的想法,创新也是一种以不同的方法看待普通事物;可以是利用原有的资源来产生解决某问题的有利的看法;可以是对事物的再次发现和对知识的重新组合。创新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人的特性,也不是高智商的人特有的特点,也就是说人有智商不意味着就能创新。对学生的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育初步的创新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再次发现或重新组合,联系社会实际,动手解决问题,学生有了这些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就会在未来的学习中去创新。
创新离不开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教师可设计:解下列方程①x2+2x+1=0,②x2-3x-1=0,③3x2+4x-7=0。在学生解完后,引导学生探究:方程①②中的两个根与一次项有怎样的关系?两个根与常数项有什么关系?怎样将方程③变成方程①②的形式,上面研究的结论方程③是否运用?若是一无二次方程的两根,那么根与系数有什么关系?若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那么根与系数有什么关系?最后,让学生由求根公式试验证明所发现的结论。教师经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源于:党校毕业论文范文{#GetFullDomain}
,让学生从探索中发现,将难题化解。

(二)构建数学环境,利用直观操作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只有把学生视为具有平等人格的人,才能赢得学生的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就要求老师放下身子,把平等自由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主探究,努力做到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对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大加赞赏;提倡学生有错必纠,甚至是纠正教师、权威的错误;允许学生争论,形成智慧的碰撞,引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当学生产生了思维的火花,老师再加以引导。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利用实物和模型进行直观操作,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使他们由衷产生情感和想象,并进行探索发现,获取知识,一方面容易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可以在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兴趣,消除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畏惧心理,增强感性认识,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使他们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智力。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给每个学生三张三边不等的全等三角形纸片,指出这是工厂里废铁皮的样品,要求将它剪成正方形,以便利用,使正方形的一边在三角形的一边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三角形的另两边上,并且要求使正方形的面积最大。这样人人动手动脑,积极思考。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弄懂了课本上的例题,发现能使正方形面积最大的方法。这种直观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变枯燥抽象的数学学习为生动活泼的规律探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变“苦学”为“乐学”。

(三)挖掘教材中的新创点,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初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能操之过急,教师应根据学生能力的发展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能力的必由之路。教师要做到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注重抓学生思维的创新点,恰到好处地点拨、渗透,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发展创造力,以教学因素的最佳联系促进课堂的最佳效果,以教学过程中的整体优化促进学生的素质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和创造力,才能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数学科学是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它的要素是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数学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形成。法国著名科学家保罗·朗之万曾说:“在科学教学中,加入历史观点是百利而无一弊的。”在数学课上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意义、值得回忆的故事,结合有关内容恰当地插入一些历史故事,让学生看到数学内容充满情趣,数学的发展过程充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数学王国,从而产生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力量。如:在讲勾股定理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毕达哥拉斯曾因发现勾股定理而欣喜若狂,宰了100头牛来庆贺,西方人因此把这个定理叫做毕达哥拉斯定理,又叫百牛定理。其实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家商高就发现并证明了勾股定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数家珍,自然渗透,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使他们在科学难题前跃跃欲试,尽快进入数学殿堂。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是多方位的。不仅可以诱导学生发现新知,指导学生主动探索,严谨思考、有效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开发智力,激发创新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使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把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必须做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潘小兵.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42
孙焕昭.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4
[3]杨胜会.创新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改的重点[J].神州,2011.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