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新体验化学教学新体验

更新时间:2024-04-19 点赞:32980 浏览:15474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高中化学教学实际情况是学生多,课时少,教学任务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既能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理解、体验和领悟化学知识,又能完成教学任务,“物质的量浓度”的教学,让我看到学生眼睛所折射出来的喜悦,给了我一些新的教学启示。

一、以问题促学习

知识的传授既可以通过教师讲授的方法获得——即接受式学习,也可以通过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在进行讨论的基础上获得——即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相比,基于问题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因而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掌握。在化学教学中,将知识隐含于化学问题中,以问题启动教学,使学习者在探究活动中,不断的就当前问题的解决获取信息,同时,又要不断激活原有的知识经验,来对当前的问题做出分析和推论、综合和概括,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直到问题解决。在物质的量浓度这一课,引言完了以后我就抛出问题:“如何配制0.1LNaCl溶液,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4mol”。学生很快就想到用托盘天平称取0.04mol×58.5g/mol=2.3g的NaCl即可保证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4mol。紧接着我又抛出下一个问题“如何保证溶液的体积恰好为100mL?”这时候教室像炸开的锅,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甲同学站起来提出他的观点:“称97.7克水,加2.3克NaCl。”刚说完,马上就有同学反对到:“97.7克水,加2.3克NaCl,体积不是100mL。”我立即追问原因,那个同学解释:“NaCl的密度和水不一样”。只见另一同学站起来说了他的观点:“用量筒量取100mL水,将NaCl溶于其中。”又有同学说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了这样不对,这样体积大于100mL ,固体有体积。在这个时候,丙同学站起来说:“那简单将NaCl溶于水里,加水至量筒100mL刻度线处。”只见一部分同学点点头,表示赞同,我顺势说了我觉得这个方法可行,我又接着问他,为什么选择量筒,不选择烧杯。学生说:“量筒很精确。”这时候我知道底下有一部分同学已经着急了,故作深沉,学生着急的说:“老师,量筒不能溶解呀!”我露出微笑,肯定道:“同学们说的不错,量筒不能配置溶液,只能作为量具。”趁势引入容量瓶,介绍了容量瓶的相关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成功的自己跳跃了难点,我想这比仅仅获得知识更重要,学生学会了思考和学习,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学会学习,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作用。

二、教学反思

在新课改的征程上,我们还要不断努力探索更新、更有效、更好的路子,让学生在学习中成为真正的主体。针对这节课我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设计好的问题

好的问题就是能引发认知冲突的问题,能启迪思维。“如何配制0.1LNaCl溶液,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4mol”这个问题的难点就在于对0.1LNaCl溶液的认识,到底是加水100 mL,还是加水至100 mL,通过学生们的激烈讨论,最后认识到了是加水至100 mL,而这一难点的突破源于“如何保证溶液的体积恰好为100mL?”这个问题的提出,如果当时没有设计这样的问题,而是直接给学生讲是怎么配置,那么学生学的枯燥不说,且对这个问题没有深入的认识。所以要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易混淆、易疏忽之处或典型的错解去设置问题,而且设计的问题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不能太难,使大多数学生能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之间的讨论探究,“跳一跳,够得着”。

(二)相信学生,敢于放手

邹韬奋说的那样:“凡是儿童自己可以干得来的事情,总是让他们自己去干,教师至多在旁边指导或看看,决不越俎代庖的。”在问题教学环节中,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配制0.1LNaCl溶液,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4mol,而是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讨论,给出答案,学生否定,再给出答案,再否定这样的循环直到肯定,在这样的环节中,深化学生的认识,通过思考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而在具体配置过程中,教师没有机械的讲述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注意事项是什么,而是理了思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自己摸索。在这个过程中,给了学生更多思索和创造空间,最后收获了不一样的课堂。相信我们的学生,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经学习了一部分知识,有一定的经验积累,而且他们相当聪明。
三、结束语
这节课学生发挥主体作用,通过思考获得了知识,教师发挥主导做用,使得学生能够针对性思考,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效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事半功倍之效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