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源头活水让阅读成为写作“源头活水”

更新时间:2024-02-15 点赞:5958 浏览:1836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积累越多,写作的根基才越深厚。如果学生书读的少了,没有积累,那么写作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因此,我们要把阅读教学和学生的写作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充分利用语文课的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写作

有目的地选择教材中的范文,从阅读着手,以读,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门路。比如教学生学会景物描写,朱自清的《春》,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等就是一些很好的范文;学习对人物的动作和细节描写方面,可以选择像《背影》之类的文源于:论文写法www.618jyw.com
章,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和典型的动词,让学生反复朗读,然后,及时跟上模仿训练,学生在写作此类文章时就不会难以下笔了。
比如:有一篇课文是曹文轩的《孤独之旅》,我们可以就阅读这篇课文谈谈对作文教学的引领。

1.回顾课文《孤独之旅》所写事件

家道突然中落的杜小康无奈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一路上感到茫然与恐惧,到达目的地后整日与孤独为伴,在一次于暴风雨中追寻鸭子后变得坚强起来。

2.回顾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面对困难与挫折,哪怕内心再难过,也只有勇敢面对,才能练就坚强性格,并最终战胜困难,走出困境。
3.老师归纳,提出问题:这就是说,课文是把“杜小康在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成长起来”这一事件作为蕴含“对于困境勇敢面对才是出路”这一内在中心之神的外在之形,从而做到形神兼备的。但,课文若仅仅像我们概括的那样去写事件,道理肯定难以得到表现。整篇文章就会内容平直、空洞、干瘪,而我们在作文中却常常犯这种毛病。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同学们能根据这句古语,具体说说课文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克服这一毛病的吗?
——写出事件的“波澜曲折”。
4.老师点评,引向深入:说得好,但如果仅仅是写恐惧、孤独、坚强,波澜是有了,却未免抽象、空洞、干瘪。大家想一想,课文为了使内容充实,事件饱满,还运用了什么手法?
——运用了各种描法。环境描写:芦苇荡、鸭群、暴风雨、雨后天晴的月夜
这些环境描写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背景,为刻画人物服务。芦苇荡──故事主要发生在空旷无边的芦苇荡,这样的背景确能使人产生孤独之感,作品令人觉得真实;鸭群(扇面形水流)──衬托作用,孤独感、折射出少年的成长身影;芦苇——衬托人物不同的心情变化,表现了人物的成长;雨后天晴——衬托人物成长后愉快的心情。
教师要给学生理顺环境描写与故事主题的关系:环境描写一方面是为了衬托人物的孤独之感,另一方面也是主人公成长的舞台与见证,共同表现了在孤独中成长这一主题。
心理描写:在这趟旅途中他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出发时──茫然,恐惧;到达芦荡时──害怕,胆怯;安顿之后──感受孤独;时间一久──不再忽然地恐慌;那天暴风雨后──坚强。)
另外要让学生再找一找对杜小康进行描写的句子,归纳出其他的描写方法。比如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
5.教师小结,强化运用:课文正是运用了这些写作手法才使简单的“杜小康随父亲放鸭”的故事充实具体。我们写作文章的时候,也要善于运用这些方法。当我们确立好中心,也有了表现中心的事件之后,只要写出事件的起伏转折或情感的跌宕变化,对人物做事过程中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语言以及相应的环境景物展开细致的描写,就能避免内容平直、空洞、干瘪,让文章有血有肉,引人入胜。

二、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品,培养学生布局谋篇的意识

我们的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不太注意文章的结构,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范文的篇章结构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谋篇布局意识的培养。以《春》为例,我们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盼春、绘春、赞春。这三大层次可否调换顺序?其中“春草图”、 “春花图”、“春风图 ”、“春雨图”、“迎春图”,这五幅图画又可否调换顺序?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可以拓宽思路,增强学生写作时的谋篇布局意识。多读点范文,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就会使自己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布局谋篇的能力,写作的能力就会慢慢地得到提高。

三、扩大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认知与思维水平

因为课外阅读是一种自由化、个性化的阅读,是符合学生兴趣,让其能充分选择的阅读。而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言能力也正是在这种大量的持续的阅读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提高。书读得多,材料积累多了,写作时就“有米下锅”;书读得多,语感增强了,又掌握了一定的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就会做出“香喷喷的米饭”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的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韩愈曾说过:“学以为耕,文以为获。”就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写作时,语言就会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牟维宁 山东寿光市寿光中学 2627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