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制度化社会实践制度化建设困境与对策

更新时间:2024-01-16 点赞:5897 浏览:175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国论文中心www.618jyw.com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建设是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效开展的基础,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从明确制度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建立各项机制两个方面,探讨了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建设;机制
1672-5727(2013)04-0142-03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变化,大学生社会实践还存在薄弱环节。”同时,还指出:“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理论研究,指导社会实践深入发展。”因此,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研究,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深入发展,是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课题。
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性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历史的传统,同时,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顺利完成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而认识则指导实践。实践是正确进行自我认知的最佳手段,实践育人是高等教育树立的理念之

一、而实践育人的实现途径就是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大学生在理论学习基础上展开的一个综合实践过程,根本任务在于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国情,了解社会,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践调研和考察,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人物的崇高精神和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践教学是与课堂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教学过程,只有通过社会实践,科学的理论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的技能,因此,必须使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

(二)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

为了让大学生社会实践更好地实施,一些高校探索设立了专门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并进行考核。
随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的实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科学研究将更加突出。为了提高科研成果的含金量,也要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制度化建设。要用科研成果去指导实践,用自己深刻理解和把握了的理论去说服学生、打动学生,真正实现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也要联系历史的、现实的、国内的、国外的、自己的、别人的种种实际。我们一定要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并加以梳理和研究,这样的研究要形成制度,才能更好地深入进行。

(三)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指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大学生的正确思想,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也就是说,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思想,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社会实践具有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
大学阶段正是青年学生思想认识成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德育的核心功能在于引导和启发学生自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专业学习、技能培养的同时,高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的位置上。随着时展,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不仅具有专业技能,而且具有优良道德品质、坚定意志品质的人来推动社会进步。德育工作在今天的社会大环境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德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改变过去那种仅依靠灌输知识、说服教育为主的方法,要将大学生的道德认识上升为道德情感并进一步升华为道德行为,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用其生动的形式、丰富鲜活的内容来实现这一功能,已经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为了了解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建设情况,本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不少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制度上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一)制度缺失

大学生社会实践在不少高校中没有规范的教学文件和教学制度。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具有一般的教学规范,即有教学大纲,有教学进程表,按规定实施,评估到位,有专门的部门或机构进行管理。调查发现,大学生社会实践虽在很多高校都已经开展,但在制度上还不规范。只有23.2%的学生和30.3%的教师认为学校有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施细则;只有24.4%的学生和19.8%的教师认为学校开设了社会实践教学;仅有34.6%的教师认为学校有专职机构负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

(二)制度保障不健全

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制度保障的只占三成左右。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施和管理部门大体上都是学工处(学工部)、团委、教务处;在纳入学分方面占32%左右。对于经费保障,也只有30.3%的教师回答有。由此可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计划、组织实施和管理部门一般学校都有,但纳入学分管理和具有经费保障的学校所占比例较低(见表

1、表2、表3)。

(三)制度设计欠科学

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具有大学生社会实践相关制度,但是设计欠科学。比如,部分院校缺乏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和专门的指导教师。大学生社会实践要达到目的,指导教师必须控制实施方向,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从表4来看,知道有专门实践基地的学生只占17%,另外,在实践中,有教师参与指导的学生也偏少。

(四)制度落实不力

从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流于形式。虽然,目前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也摘自:毕业论文文献格式www.618jyw.com
存在着走过场、形式化等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相对过多;二是没有严格的大纲和计划,实践活动具有随意性;三是缺乏固定的经费投入和有效的指导。目前,一些政府部门对高校办学质量考核仅重视重点学科、实验室、科研论文等纯学术因素,忽视了高校为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服务的因素。
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建设的途径
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建设要落到实处,就必须建立良好的机制,必须把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环节上。

(一)建立领导与保障机制

各高校在学校层面应当成立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任组长,成员由学工处、团委等职能部门组成。
二级院、系、部层面也应当成立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组长,辅导员任组员。
在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下,要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组织保障机制、资金保障机制、时间保障机制、安全保障机制、基地保障机制、师资保障机制以及制度保障机制等。

(二)确定目标管理机制

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使之成为学校德育工作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教务、学工、团委等部门共同负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具体安排和落实。
第一,要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客观地、辩证地认识社会、认识国情,正确分析和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和社会现实存在的各种问题,了解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
第二,在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从社会群体和各行各业人员身上认识了解做人的道理。学习优秀人物的崇高精神和思想品德,了解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素质的要求。
第三,大学生社会实践应结合学生专业实习和团委组织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及学生文化素质拓展活动等,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应排入课表,应采取与科研相结合的模式,完成实践内容的获得基本学分,参加其他活动如征文、演讲等比赛的再另行加分。

(三)建构评价和激励机制

实践活动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教学过程。从当前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考核方式不完善是制约大学生社会实践规范发展的重要因素。
社会实践考核可分为统一考核和独立考核 统一考核是指将社会实践与理论教学综合起来统一考核,即将社会实践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学科总分;独立考核是指将社会实践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过程进行考核,合格者颁发“大学生社会实践合格证书”,没有相应学分或合格证书的大学生不得毕业。
从考核对象看,社会实践考核可分为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 过程考核是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全过程进行考察和评价,包括社会实践的前期准备、实践过程中的态度、言行以及结果等。这种过程性考核侧重考核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做到知行统一,避免单靠一篇论文或一个调查报告来决定大学生社会实践成绩的简单化做法。结果考核就是根据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成果来评定成绩。如社会服务总结报告、调查报告等。这一考核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可行性强、有较为完善的评价尺度,但往往难以体现社会实践的育人目标,甚至可能导致考核失真,即知行脱节。
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应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的统一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和真实地反映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成绩。但从具体实践来看,大部分高校采用的是单一结果考核,而过程性考核使用较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既有主观上重视程度不够的原因,也有客观上人力、财力不足的原因。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的是巩固理论知识,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信仰。因此,各高校应扎实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将大学生社会实践落到实处,真正达到教育学生、锻炼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米衣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德育功能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陈爱民.大学生社会实践主体的制度化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
[3]王辉,吕勇兵.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规范化、制度化运作[J].晋中学院学报,2005(2).
作者简介:
刘玲(1982—),安徽淮北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