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适应性计算机辅助英语视听说测试中学生适应性

更新时间:2024-02-19 点赞:27834 浏览:1233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源于:硕士论文www.618jyw.com
要: 计算机辅助大学英语视听说测试将日益成为主要测试方式,学生对该新测试方式的适应性直接影响考试的信度和效度,以及日常学习。本文以某“211工程”大学为样本,进行随机抽样测试和五级量表问卷调查,对学生的总体适应性、即时记忆和反应能力、口语输出等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分别从个体、环境和改变三个方面对适应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 大学英语视听说测试 适应性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从以阅读理解为主,调整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要求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作为技术支撑;在评估形式上加强形成性评估对教学的发拨作用;在考试方法上逐步实施机考。如何在符合口语测试的信度和效度等原则的基础上,设计更加真实的口语测试环境和口语交际任务,开发出和常规性课程相结合的机试模式,以便在校本教学中更客观地测试学生的听说综合运用能力是计算机辅助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测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研究背景

口语测试根据组织形式可分为直接型、间接型和半直接型,而目前我国高校的口语测试形式主要有教师面试、录音口试和计算机口语测试三种。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语口语测试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涵盖必要性、设计、评分、后效/反思、信度/效度和评介等六个方面。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现代技术被引进口语测试,解决大规口语测试耗时费力,主观性强的问题,如张克亮、邱东林、蔡基刚等,他们的研究表明,计算机辅助口语测试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口语测试手段,具有许多优点:可应用于大规模的口试,成本投入较低;避免了考官与考生情绪的相互影响,考试过程易于统一控制;相同的考试内容保障了测试的信度。[3]但此类研究只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对于考试的主体研究不多。
“真实性”是口语测试方式所关注的重点,Bachman(1990:302)提出了语言测试领域中的真实性,将之称为“交互/能力法”(the interactional/ability approach),[4]认为真实性存在于应试者、考试任务与考试情景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考试的真实性反映在对被试能力结构的恰当界定及考生与考试任务之间的交互作用上”。[5]而考试主体对于新考试媒介和题型适应性如何,影响接受程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如何运用测试中反映出的适应性问题指导学生日常视听说学习与练习是本研究试图探讨的问题。
“适应”在心理学上一般指个体调整自己的机体和心理状态,使之与环境条件的要求相符合,这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就“适应”而言,包含了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一是个体,这是“适应”的主体;二是环境(情境),它与个体相互作用,不仅对个体提出了自然和社会的要求,而且是个体实现自己需要的来源,其中人际关系是个体“适应”过程中环境(情境)的重要部分;三是改变,这是“适应”的中心环节。现代意义上的“改变”不仅包括个体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而且包括个体改变环境使之满足自己的需要,其目的是达到个体和环境的和谐。归纳起来,“适应性”的主要因素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和身心健康等方面。[6]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次研究在某211工程大学2010级学生中随机抽取理、农、工、经、管类专业126名学生为样本。测试时间为二年级上学期,已基本完成大学英语2-4级基础阶段和至少50学时的网络自主学习任务,所在班级由同一教师教学。
计算机辅助视听说测试工具为蓝鸽语言系统测试平台,测试内容统一编写,由计算机播放音频视频并发出指令,学生根据指令完成测试。被试学生完成视听说测试后,填写课题研究设计的适应性五级量表调查问卷。

2.测试内容

测试内容突出视听说融合,采用了新闻报道和纪录片片段,以期测试学生在接近真实语言交际环境下的理解和表述能力。
(1)试题架构。试题由项目研究人员设计,视听说有机结合,依次由易到难。测试在学校同声传译教室进行,考生只需通过接收端耳麦收听音频和观看视频并根据提示将回答通过麦克风输入电脑即可,减少了考生因为技术原因所造成的不适应。[7]测试过程中允许记笔记。
试题第一部分为跟读(Listening and Repeating)。侧重考查语音语调,共由选自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4册的五个长度在10-15个单词内的语句组成,每句播放两次,考生须在12秒内跟读出原句。
第二部分为听力理解问答(Listening and Answering),侧重考查听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输出能力。内容为一篇125字的听力技巧讲座。只播放一次,考生须回答随后的三个问题。每个问题有15秒准备时间,在听到提示音后30秒内完成回答。
第三部分是视频评论(Watching and Speaking),重在考查视听说综合运用能力。考生在观看一段2分33秒正常语速的有关环境保护视频(播放两次)后,做一个与主题相关的评论。准备时间为1分钟、2分钟内完成。
(2)调查问卷。测试结束后,学生完成一份适应性调查问卷。问卷涉及九个方面38个项目,采用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的五级选项。问卷涵盖试题难度、心理状况及整体环境的适应情况等。问卷还附有三个主观问答,要求对测试做出评价,如网络视听说机考的优势、不足和对题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等。

三、结果与讨论

1.统计结果与分析

本次计算机辅助视听说测试成绩平均分为6

2.1,考生表现比较接近,成绩具有一定代表性(表一)。

一、计算机辅助视听说测试成绩统计表

将考生每一部分成绩和调查问卷结果比对,分析考试形式的适应性与其成绩间的关联,主要结果如下:(1)总体比较适应。结果显示(表二),61.97%的学生适应机考。其中以听力理解问答(Listening and Answering)的适应性最高,为56.2%;一半以上的学生不适应视频评论(watching and speaking);55%以上的学生不适应跟读(Listening and Repeating)。比照分析表明,测试成绩与适应性正相关。

二、计算机辅助视听说测试总体适应状况统计分析表

(2)即时记忆和反应较弱。跟读部分(Listening and Repeating)侧重考查考生的语音语调和即时记忆能力,6

2.5%的考生对该题型极不适应,认为对即时反应的要求过高。

三、跟读(Listening and Repeating)适应性统计表

(3)口语输出适应性有待提高。听力理解是考生在听力测试中极为熟悉的题型,但将听力输入与口语输出相结合不适应主要体现在回答问题输出。

四、听力理解问答(Listening and Answering)适应性统计表

(4)一般难度的原版视频适应性较高。视频评论材料为原版音像,题材为学生所熟悉,降低了学生因话题生疏而引起的焦虑和不适。大部分学生答题时能抓住主题,有意识引用视频中的材料为评论依据,均分为2

6.07(满分为40),语音语调适应性达71.78%

五、视频评论(watching and speaking)适应性统计表

2.讨论
考生感觉较之通常的听力测试和教师面对面口语测试在句长、语速和生词等方面难度大,实际情形是试题按照新《大学英语课程要求》的一般要求设置,听力语速约为每分钟110词,也低于四级130的要求。分析其原因,一是学生适应了以往听力测试中有纸质材料的提示并可通过一定技巧在听之前获取相关信息。在问卷中有学生提出“设置选择题、填空题,附属听到的材料时给予相关的要点”。由此可见,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仍停留在应试阶段,综合运用能力亟待提高;二是此前学生学习和测试听力材料均为非真实环境(artificial)读音标准,排除了背景音或其他干扰音。因此在接触原版材料时,自然会感觉“语速方面不太适应”,“材料内容距离自己生活较远”,“跟不上”;三是测试媒介的改变和时间的限定,使考生因有时间紧迫感而产生焦虑,对真实水平的发挥有一定影响。此外,考生同一时空回答问题时会因学生长期适应“真空”环境而影响注意力的集中。
关于适应的主体、环境和改变,讨论如下:
(1)“适应”的主体对计算机辅助视听说测试持肯定态度。参加本次试验的学生认为计算机辅助视听说测试相对于传统面试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是更能检测出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计算机辅助视听说测试将视听说结合,在适当的“输入”后,要求学生根据语境适宜地“输出”,完成交际任务,“更好地考查学生的听说能力,反应能力,倾向实际应用”,改变了传统测试“检测学生的语言知识而非交际能力”[8]的现象,达到了回归语言教学的真正目的。其次,考试更公正,公平。考生答题时间控制一致,题目相对固定,避免了面试考官提问的主观随意性。教师通过录音评判给分减少了主观印象的影响。最后,计算机辅助视听说测试效率更高,易于操作管理。校本口语测试往往涉及数千以上人次,耗时长,而机辅考试则可以集中大面积同时进行。此外,计算机辅助视听说测试能有效促进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自主学习,培养获取、分析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
(2)“适应”的环境有改进空间。学生对机考环境提出的要求主要包括:减少多人同时空作答的彼此干扰和影响;改变对着机器说话因不够人性化而形成的死板的心理感受和不适应等。
(3)受试者有“改变”的主观能动性。问卷调查和个别考生实验后的访谈表明,考生认同计算机辅助视听说测试这种形式,肯定了其优势并意识到了今后学习的方向,有调整听说学习策略的意愿。如:有受访者在访谈中谈道:“机辅视听说测试效率高,更公平,要求也更高,更能锻炼口语水平,因为是录音所以口语发音要多多练习”,“这种考试形式让我有紧迫感,平时要加大储备,才能从容应对”,“虽然对着机器说话,没有对着人时候的压力,但有时间限制,所以要计划好时间,注意力要集中,要更有条理才行”,“这种考试有多种形式考查我们的口语水平,是普通考试所不具备的,更有现实意义”。
四、结语
测试方式的研究是测试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有效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实现自主学习,自主测试将对大规模摘自:学士论文www.618jyw.com
的英语教学有重大意义。
本研究表明考生对本次的计算机辅助视听说测试还存在不完全适应,主要体现在人机对话、时间控制和原版材料的选取上,表现为有疏离感和紧迫感,从而造成紧张,注意力难以集中,效率低下,成绩不高。另外,由于本次实验所用测试系统,对考生的语言输出只有声音记录,而且缺少实际的互动,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完成真实的交际任务。平时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所用软件也多为键盘输入,很少有语音输入要求,造成了此次反映出的不适应。
在今后的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可适当增加此类人机对话的练习,引导学生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语言输出能力的锻炼机会,也更加适应这种新的口语考试形式。
在软件设计中,应该考虑增加视频对话功能,使交际任务更接近真实,交互性更强;在听说教学材料的选取上也应该以真实语料为主,选编教材可以采用“task-based”的方式,合理设计任务,如对话、采访、活动策划,以及集体讨论决策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金艳,郭杰克.大学英语

四、六级考试非面试型口语考试效度研究[J].外语界,2002,(5).

[3]蔡基刚.大学英语

四、六级计算机口语测试效度、信度和可操作性研究[J].外语界,2005,

[4]Bachman L 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OUP,1990.
[5]邹申.试论口语测试的真实性[J].外语界,2001,3.
[6]陈肖生.网络学习适应性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3,11.
[7]张建伟,孙燕青.多媒体与网络学习的心理机制[J].外语电化教学,2004,2.
[8]Ken Beatty,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3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