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对应对理由学生教育对策

更新时间:2024-02-23 点赞:3727 浏览:95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应对问题学生应先学会分析学生,避免步入误区。先诊断,再治疗。遇到问题要先学会多种假设,然后多方求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人而异,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问题学生;应对策略
1002-7661(2013)08-057-01
如何应对问题学生可以说是纵贯每个教师职业生涯始终的一道难题,如影随形,无法摆脱。在中小学,几乎每个班都有几个问题学生。他们要么无心向学,要么目无纪律,无视规则,要么盲目自大,自以为是,要么自我封闭,性格怪异,总之,他们是“麻烦制造者”。班主任往往要把一半甚至更多的精力花在他们身上,然而收效甚微。他们成了教师的心病。,许多教师不知道,这是一些需要进行个别教育和特殊指导的学生。常用的管理方式如表扬、批评、关爱、评比等对他们是不能不能奏效的。教育问题学生,需要更专门的知识,需要会诊断,会治疗。可是,多数教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于是他们往往碰钉子,甚至束手无策。那么,教师该如何应对问题学生,该采取何种有效的教育策略呢?我们首先来反思一下目前教育问题学生的通常做法,看看常见病有哪些。
一、不分青红皂白,管字当头。许多教师遇到问题没有研究的愿望,对待学生只有一个“管”字。不管学生的心情,不管学生的内心感受,凡事要求学生一律服从自己的要求,反之则对学生软硬兼施,不逼学生就范不罢休。这样的思路,教育永远不会走向科学,最终也只能是死路一条。
二、不问事情的源头起因,只求简单的处理手段。比如学生迟到,不深究学生迟到的深层次原因,而一味强制要求学生不再迟到,只有处罚,没有教育。
三、把任何问题都道德化,不承认学生的许多问题属于心理问题和能力问题。上课不听讲,不好好写作业,就是不思进取,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早恋就是思想复杂,堕落。总之,很多教师能把所有问题都简单地、习惯地归结为觉悟问题、认识问题、是非问题,好像只要“认识”提高了,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其实,学生的许多问题并不属于道德问题、认识问题、是非问题,而常常是心理问题或者能力问题。诊断错了,当然开的药方也就对不了。
四、没有多种假设,只有简单归因。许多教师遇到问题不懂得提出多种假设,然后加以验证,因此他们的工作方法就永远是简单化、一般化,更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学生厌学,大部分老师归结的原因大都是学生的懒惰所致,而真正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五、不少教师的思维缺乏逻辑性,没有逻辑就没有科学,没有科学就不可能总结出教育问题学生的规律。
六、工作方法主观化、情绪化。以自我为中心,主观臆断,遇事不调查,不询问,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我说什么就是什么,这是教师处理问题学生的常见毛病。这样的处理方式失去了起码的科学态度,成了情绪型的不可理喻的人。
七、只会责备别人,不想反思自我。教师中埋怨成风,埋怨体制,埋怨领导,埋怨家长,埋怨学生。虽然很多埋怨事出有因,而且有一定道理,但是教师往往只会埋怨别人,不反思自我,埋怨只起到宣泄的作用,能力却依然如故,工作还是依然老样子,于是再埋怨,形成了恶性循环。
八、只有管理,缺乏教育。许多教师总是习惯把自己当做不带的,对待学生只有压制,造成严重的师生对立,忘记了自己为人师表的本义,不为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去唤醒学生的自尊,反而处处打击学生。他们迷信权力,迷信管理,迷信说教,迷信惩罚。很多教师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嘴里说爱生,其实高举权力的大棒,给学生以高压,造成严重的师生对立。嘴皮子动得多,脑瓜子用得少,迷信说教,缺少活动。
那么面对问题学生该如何应对呢?
一、做到生气时不处理事情,处理事情时不生气。遇到问题,稳住事态。教师遇到事情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待到冷静下来,想好对策之后再去教育学生,切不可匆忙上阵。
二、遇到事情不急于做出是非判断,不唯道德归因。不应简单地对学生的行为做出评判,而应去深究学生之所以做下这件事的原因,弄清学生的思路,不要总归结到学生的道德层面,学会多种假设,多方求证,然后再开出“处方”,对症下药。
三、采取科学的方法去调查,去分析,全面了解问题学生的情况。教师要学会观察学生,要特别注意学生在一些非正式场合摘自:毕业论文评语www.618jyw.com
的表现,如课间、游戏等。还注重通过学生了解学生,从学生的视角了解学生,对教师的帮助很大。除了观察之外,了解问题学生还可以通过做一些心理测验来了解学生,如画图法、词语联想法、、早期记忆法、释梦法等。更要学会横向、纵向了解学生的情况,遇到问题,要学会展开来思考,采取措施,必须在分析研究和诊断之后。要先理清思路之后再决定采取何种方法。因此,教师要学会结合具体情况案例进行思维训练,培养自身的思考习惯和能力。
四、遇到事情,要学会先做出多种假设,然后再决定采取何种教育策略。教师养成这样的习惯,一遇到事情,头脑中马上要弹出有关这个问题的多种可能原因,再把当前这个学生的相关情况与之对照,看看哪种原因与情况互相吻合,从而找出对应的策略。如学生不交作业,教师不要一下子就把它归到道德层面,认定他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要学会从主客观方面假设,到底学生不交作业是属于不想做,还是不能做,还是不会做,是自身原因,抑或其他原因,多方了解后再采取对策。
五、采取对策的时候,要考虑问题出在谁身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一味地指责学生或家长

六、对策一定要具体,因人而异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每个学生的性格、成长环境都不同。即使某一方法对某个学生有用,但对这一个学生却未必适用,因此教师在采取措施一段时间后,一定要及时观察是否有效,适时调整,切忌犯下教条主义错误。
教育是一项专业技术含量很高的行业,教师也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准,不应以经验代替科学分析。因为思维的懒惰,套用、乱用他人的教学经验,这样的做法对待问题学生必定是收效甚微,也使自身更加茫然,从而陷入更深的职业倦怠状态。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