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变为由“教学”变为“学教”资料网

更新时间:2024-04-16 点赞:5244 浏览:1488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新课改实施的今天,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考虑的是自己怎么教,把自己教什么、怎么教、怎样在课堂上呈现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一切以自己的教为中心考虑和组织教学,甚至只考虑自己的教不考虑学生的学。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思路局限于“教学”上,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考虑自己怎么教,然后才考虑让学生怎么学。显然这种“教”在前“学”在后的教学思维完全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要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把语文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就必须把教学思路由原来的“教学”改变为“学教”。在确立了正确的教学思路后,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组织教学。

一、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也告诉教师:“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可见教会学生终生学习的本领,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追求的教学境界。如:借助教学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及运用信息的能力。
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是21世纪的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之一,教师应立足于课堂培养学生此种能力。首先,立足教材挖掘信息源。教材是学生发展的凭借,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浩瀚知识中的一个“点”,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由此“点”辐射到的信息,使今天的教育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如依据《桂林山水》一课,可以搜集有关桂林山水形成的原因及当地的风土人情,还可以搜集我国其他名胜概况,搜集有关桂林的名篇佳作。依据《长城》一课,可以搜集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有关世界各地古长城的资料……这样我们从课文的某一点散发开去,为学生搜集信息寻找出发点。
此外,在教学时,我们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大胆质疑、探索的精神。从教材中寻找“问题源”,鼓励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敢于质疑教材、质疑教师,对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从课文中发现问题,自己寻找答案。因此,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考虑的就是围绕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来思考、设计、组织自己的教学。

二、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不同、阅历不同、对每篇文章的理解程度也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课程标准在培养学生创新方面指出,要提倡学生独立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学生自由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并鼓励学生有独特的感受与见解,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结合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中,我们应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充分思考、交流。如在学习《陶罐和铁罐》时,可以让学生想象“陶罐”和“铁罐”对话时的情景,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读课文。在教学实践中,大家兴致极高,学生把陶罐的谦虚忍让,铁罐的傲慢无礼,读得淋漓尽致。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在自由地想象中,在小组合作中被激发出来。

2.鼓励学生张扬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独立思考,参与讨论时尽量避免从众心理,在未发现自己错误前,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我们的课堂由于鼓励孩子冒尖,给他们张扬个性的机会,所以常会听到对某一个问题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精彩阐述和对一个问题的激烈辩论。

三、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的教学既要满足于学生目前的生活、学习需要,同时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属于学生现阶段必备的知识和能力的,在教学中就要夯实;属于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知识和能力,我们可以结合教材进行超越和拓展。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在分析学生认知基础的同时,研读文本,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开发、搜集课外资源源于:论文结论范文www.618jyw.com
,融入教学。
学生是我们教学工作的对象,学生发展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我们工作的目的和个人社会价值的体现。假如教师不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单是一个模式,就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时,我们只有首先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然后思考、设计、组织自己的教学,我们的教学才会真正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建立高效课堂。
四、结语
教学活动中的“教学”与“学教”是和谐统一的,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先考虑“学”,再考虑“教”,一切教的活动都能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都要考虑学生的发展,从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上进行转变,使语文课堂教学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并建立高效课堂。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