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科普农村小学科普教育三重困境及其路径选择

更新时间:2024-04-11 点赞:7173 浏览:22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我国农村小学,科普教育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当前小学科普教育有效开展存在三重困境:观念困境、资源困境和评价困境。要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科学技术人才,就应该从小学开始培养孩子的科普兴趣,为小学科普教育的有效开展进行正确的路径选择。
我国的“开展和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一直为政府部门和全社会所倡导,而且、国务院在《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努力发挥教育在科普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结合中小学教育改革多形式、多渠道地为青少年提供科普活动阵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目前中小学教育的当务之急。然而,据媒体报道,我国农村小学科普教育不容乐观,一是缺乏专业教师;二是不少学校不够重视,没有营造一种良好的科普教育环境和氛围;三是缺乏检查、监督。有些农村小学甚至还未设置这一课程,小学科普教育活动处于空白状态。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很多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的重视。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当前我国小学科普教育有效开展存在的困境,并为小学科普教育的有效开展进行正确的路径选择。

一、农村小学科普教育开展的三重困境

在我国发达地区的小学科普教育已开始实行,但就全国范围来说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我国农村,有些地区甚至根本还未设置这一课程,小学科普教育尚处于空白。究其原因,当前小学科普教育有效开展存在以下三重困境:
1. 观念困境。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近些年小学生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产生了偏颇,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轻个人能力的培养;重知识灌输,轻学生自由探索;重课内培养,轻课外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压力,使得学校、家长以及学生对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在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书本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成为学校要求学生、家长教育子女的紧箍咒,使与升学和考试要求尚有一定距离的科学普及教育活动得不到学校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在家长的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下,小学生每天都被大堆的作业所拖累,哪里还有时间去阅读科普教育方面的课外书,进行一些基本的科学试验。久而久之,导致了小学生一提起科普教育就没有多大兴趣。即使学校开设的科普教育实践课程,小学生也只是应付着听一听,根本没有把这门课当回事,认为这门课学不学和以后的升学没有多大关系。
2. 资源困境。科普教育的核心是科技创新教育,包括一系列科学技术认识与科学实验行为操作教育,还包括方法、观点、意识、信念、精神等一系列意识形态教育。前者的重要性对多数人来说容易理解;对后者,多数人却难以理解,更谈不上实施了。而目前小学科普教育的困境就是资源困境,首先是来自师资困境。当下小学的科普教育师资及其缺乏,很多讲授自然科学课程的老师都是退休返聘教师,还有很大摘自:毕业论文翻译www.618jyw.com
一部分教师对小学科普教育价值观的理解不全面,以为科普教育就是讲讲科学知识,参观一些科学博物馆,而对于怎样应用科普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却是摸不到边际。任课教师科学技术教育素质跟不上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好多小学科普教师都是一些除了教语文、数学、英语主流课外的老师,这些老师不能担任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流课程的教学,但是也不能闲着,于是就安排教科普教育课程,如自然和科学课程等,严重影响了科普教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此外,农村小学缺乏科普教育教材,好多小学还没有安排正式的科普教育课程,也不开发科普教育的校本课程,至于正式的教材和教法就更谈不上。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科普教育课程,但也是形式主义,更谈不上加强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教育了。
3. 评价困境。教学的含义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应当为“学”服务。小学生科普知识学习的过程,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科普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小学生究竟在科普教育方面学得好不好,谁来评价,怎么评价?而且,目前连正式的科普教育课程体系都没有形成,又何谈能够很好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目前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只看学生在主干课程中的成绩,至于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属于隐性能力,当然不好评价。所以,小学要开展好科普教育,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科普教育教学服务,首要的事情是建立一套正式完善的小学科普教育课程体系,并配以正确的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至于教学师资,也应该选择有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师资进行教学,这样科普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农村小学科普教育有效开展的策略选择

原教育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韦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一个创新型国家必然是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国民组成的,是一个具有创新文化的社会。为了实现这一点,必须大力提高国民的文化和科学素质,培育创新文化。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而且必须从娃娃抓起。”因此,要培养出更多有竞争优势的人才,就应该对小学科普教育有效开展进行正确的策略和路径选择。
1. 更新科普教育观念,认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红头文件,强调科学普及教育的重要性及实践的紧迫性,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学习贯彻《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等文件精神,真正认识到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提高的是全民的科技素质、创新能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科学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因此,把青少年培养成具有科学人生观和价值观、科技素养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合格者,就需要从小学抓起,从娃娃开始接受科普教育。广大的科普教育工作者就应该以国家出台的文件精神为指导纲领,从观念上改变以前对于科普教育不正确的看法,将精力集中到科普教育教学中来,努力探讨小学的科普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科普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2. 集中小学教学优势资源,实现科普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这主要在于学校校长和各年级教研组长怎样实现教学优势资源的有效重组。小学校长应该制定出一套适合小学生实际情况的科普教育课程计划,并配备良好的师资,在上课时激发学生对科普教育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以一种可学可不学的情绪来看待科普教育这门课程。而且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时,主要的着眼点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做到这些,首先学校就必须在资源上保证课程的顺利开展,而不是一门可上可不上的课程。德国物理学家劳厄有一句名言:“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给予人们的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真正科普教育的教学效果就是如此。“剩下来的东西”是什么?就是科学素质。这对于广大小学生来说,从小就拥有科学素质,那是何等的宝贵。
3. 建立正确完善的科普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目前设置科普教育课程的学校还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学效果评价可以引进两种评价体系,一是社会评价;二是学校自身评价。而社会评价主要是家长评价,在学习的过程中,家长能够感觉到孩子明显对于科技教育方面的喜好,明显地喜欢思考问题,喜欢提问科技方面的知识。而学校自身评价就应该在学生和教师双方的基础上,通过上课、课后交流沟通,以及学生对于科普教育的学习反馈来制定评价体系,学校应该制定科学的、客观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以此作为整个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规则或参照系,来衡量每个教师、每门课程乃至每一堂课的效果,从而达到评价体系的不断优化。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