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信息技术对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对策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6875 浏览:2238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师在课前深入研究教材、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障。
信息技术 教学效率 源于:论文的格式要求www.618jyw.com
策略
教学活动实质上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主动作用于教学内容的过程及其方式,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条件下才形成的。教师应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呢?教师在课前应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在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排除一切可能干扰学生学习的不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因材施教,照顾整体

社会和家庭提供的信息技术环境不同,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有差异,导致学生信息技术基础不一致。大多数学生除了上信息技术课就很少接触计算机,接触也只是平常上上网,上网的主要内容是看新闻、聊天、玩游戏,基础很薄弱(如死机现象的处理、输入法的使用等都不是很熟练),而另一部分学生能通过自学或培训掌握了较高层次的知识。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正确对待这些差异,可以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如果发现某些后进生不能完教师布置的任务时,就可以利用小组优生辅导后进生,既可以采取左右辅导,也可允许下位自由辅导,通过组内相互协作,不仅迅速提高后进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而且极大地满足了优生的成就感,促进他们学习积极性,同时给他们拓展知识、创新学习留有一定时间。分层分组同时可以促进组与组公平竞争,节省大量课堂时间,既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同时,计算机本身的可操作性为我们因材施教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为学生设计开放型的任务,画一幅图画、编制一份小报等,这类开放型的任务,每个学生都可以做,每个学生都可以尽情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管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又如,同一个课堂中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每节课教师可以设计几项任务,分层次指导,其中最基本的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有学生都可以完成的,其他的任务则是根据上课的实际内容,发给那些最早完成基本任务的学生,有的学生可以完成两个任务、三个任务甚至更多的任务。这样,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满足,教师也达到了分层教学的理想境界。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障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该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有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变量中,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正确地把握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教学工作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著名的教育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有意义的学习情景,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研究问题,努力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才会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挥。

1.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

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景,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图片和艺术字》这一课,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文学刊物或者往年学生制作的优秀作品进行讲解,给学生创设一个技术应用于生活的环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用生活实际要求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作品,在与生活中的一些杂志刊物封面进行比较的过程中,教学起来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设来自生活的有意义的学习情景,能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挑战性。

2.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

例如在讲《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时,不妨向学生设疑:没有安装软件的计算机能否工作?我们怎样利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对计算机资源进行高效管理?这些问题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悬念,这样的悬念使学生立刻产生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迅速积极地进行思考、探究,希望早日得知答案,思维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3.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样会使成绩好的学生有更上一层楼的,而成绩差的学生也会有“认真了,我也会”的良好感觉。学生的精神上得到满足,会进一步产生学好的愿望,从而在学习上不断提高。而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及时给以肯定,那教师在设置教学任务时应考虑进行合理的分层。让尖子生继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要求任务设置时应考虑让他们跳起来才能摘到果子;让后进生感到有学习的乐趣,要求任务设置时考虑让他们能感觉到成功的喜悦。

三、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传统学科的学习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去理解并延伸。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成为被灌输的对象。这种课堂的缺陷在于: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特点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将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使学生在实践中动脑、联想、发挥,从而使学习变为学生的一种自觉习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与创造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教师一言堂、包办代替,留给学生的思考与操作时间相当有限,以至于一门有趣的课程变成了大篇的理论讲解,剥夺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我的课堂上我采用了“精讲多练”的方法。在讲课中,我只是把重点精细讲出,将一些易懂的或易于自学的内容让其自己去完成,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多练”,在实践中“多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思维与想象空间,让学生亲身体验自我学习的乐趣。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