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学习让学生在创造和体验学习中学习数学

更新时间:2024-03-01 点赞:5509 浏览:1520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体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它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而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会数学。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认识。

一、联系生活是体验和创造的前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如学习《时、分的认识》时,初步建立学生的时间观念是教学的难点。为了体验时刻概念,在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请同学设计一张休息天一日作息时间表:早晨6:30起床,7:00吃早餐,上午7:30背古诗......晚上8:30分睡觉;为了体验1分和1小时的观念,设计“1分钟你能做哪些事?”的数学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亲身体会到,1分钟能跳绳120下,拍皮球80下,脉搏跳了61次,能做25道口算题……1小时大约是一节课加两个课间休息的时间。通过与学生生活现实的紧密联系,内心初步构建了的时刻、时间参照标准,在以后的思考中就有型可依,就不会估计出早上1点起床、放学回家需15小时等与现实相去甚远的结果。

二、实践操作是体验和创造的主要方式

要引导学生体验,教师必须给他们提供参与机会,凡是学生能操作的,都要让学生去做。如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要把三角形转化为已经学过并能计算出面积的图形这一操作后,我提供给学生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四个三角形,其中四人小组中的1、2、3号同学的四个三角形中分别有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而4号同学则四个三角形各不相同。学生在操作中要去尝试,在失败后要去比较、选择,这样的操作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探索性和创造性。而且只有在尝试失败后,才能深深体验到“只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整个自主学习和操作实践中,学生始终兴致勃勃,有的学生口中念念有词:“这太简单了吧,我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却有学生说:“我的不能。”“怎么不能呢,为什么?”于是教室中立刻骚动起来,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并且互相帮忙起来。在学生动手操作、反复实验、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也只有这样,学生才真正成为了认识事物的主体,才真正发展了他们的创造力。因此,我们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数学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三、合作交流是体验和创造的有效途径

交流的目的,不在于学生解决多少问题,获得多少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这样的讨论,对于养成学生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学习过程是观察、猜想、验证、交流的过程,让学生亲历这过程,不仅能提高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自主建构。例如在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几个比例中内项与外项之间的关系,接着交流想法。
师:这种想法,你们同意吗?在我们写的比例中验证一下。
生:我们发现了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如:

1.2:3=2:5;2×5=3×2

生:我们发现了这样的规律: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如:

1.2:0.2=12:2;0.2×12=2×2

师: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个规律呢,请大家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在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交流,在交流中对于学生的发现(有的说前项之商等于后项之商,也有的说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我没有直接进行肯定与否定,而是先让学生自己举例验证自己的猜想,是不是对所有的比例都成立,而对于基础差的那部分学生设计了一些思考题,让它们看着上面的要求也经历一个验证的过程,体会其中获得知识的快感。当规律得出后,通过对相应题目的练习,促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实际上,只有在经历这样的过程后,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学生才能真正建立起关于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数学思维,才能真正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才能在后面的学习中利用这一性质解决问题。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猜想—交流—验证的环节,接下来他们还会进一步拓展这种验证的准确性、可靠性,这样就引导他们走向了更深一步的探究中,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的学习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内在;要尽量提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数学知识的获得;要学会与他人交流,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轻松学习、自主学习、成功学习,最终达到创造性学习,也只有这样用“创造”与“体验”的方法学习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源于:www.618jyw.com
:江苏省海门市三和中心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