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主体性语文教学中教师主体性进展

更新时间:2024-02-06 点赞:24133 浏览:10836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学生的发展必须依靠专业教师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为了能够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当不断地发展、提升自己。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怎么体现自己主体性的发展,以什么样的角色来定义自己,完善课堂,也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只有不断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得主体性的发展,教师才能真正的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教师 主体性 理念转变
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当前我国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生本教育”,“将课堂还给学生”等新的思想观念,必然就会引起新旧教育理念的碰撞。语文是我国的基础学科,亦是母语,具有其不可撼动的基础地位,在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改革也首当其冲的被放到了思潮的前列。不免对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震憾,改革的思潮也促使教师不断地去思考:今天的语文怎样教?今天的语文教师又应该怎样做,具备怎样的素质?
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教育理念的更新,也让许多教师产生了困惑。传统的教育观念把老师比作蜡烛——照亮别人,燃烧了自己,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而没有提倡教师的自身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甚至更多。把教师的任务规定为奉送真理,教学过程就是知识传授,满堂灌的现象充斥着语文教学的课堂,累倒在三尺讲台的教师比比皆是,高分低能的学生不断涌现着。这里并不是否定教师的奉献精神,也不否定讲授法的重要性,其实在新改革,新思潮的当今教学要求下,教师的奉献也是应当给予提倡的。但是在教育观念上,教学方法上应该改变,创造性的教育观念,也就要求教师必须是一汪清泉,而不能使一潭死水;教师的奉献应该是对学生开源导流,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在思想上,要引起学生的“核聚变”。

一、生本理念当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也就要求教师应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学生一切”,使学生发展成为具有“存在的完整性”与“生成的完整性”的一个“整体的人”。“以学生为本”,就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和主体,学生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从而达到激励和满足学生健康向上的积极追求,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自由发展的目的。其内涵应包括:第一、理念的人本化。即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合理需求,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第二,方法的人性化。以理性、服务、关爱营造和谐环境,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第三,育人的个性化。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实施差异管理。做到这些,就要求教师具备新型的素质:

1.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

未来的教育就是服务,教师的工作就是为学生服务。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业务上精益求精。热爱教育事业是一切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用有限的生命去从事无限的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教学中所需要的一切只知识,一切能力,都是从全心全意的热情中产生出来的。

2.具备热爱学生的思想

热爱学生是热爱教育事业的本源。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由此可见,热爱学生,是教学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的爱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孕育和激发巨大的创造能力,在学生的人生道路上也能起到指引作用。

3.要具备钻研、精准的业务能力

纯熟的业务能力,是热爱职业和热爱学生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师只有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规律的掌握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才能做到真正的关心学生,才能做到每一节课都是真心的奉献,是一次爱的结晶。

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语文课作为最基本的学科,也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重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具备相应的新型素质和理念。

1.课堂上要与学生平等交流

新课改精神要求教学倡导对话、合作与探究。教学过程就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应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信息,师生应该共同的参与知
识的创生过程。这也就要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重视本学科的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学中用对话的方式形成主体间平等交流的人文情境。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实践中掌握知道,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2.关心学生需要,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和生活需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差异性,重视学生个体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教源于:论文致谢怎么写www.618jyw.com
学方式,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注重拓宽学习渠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的课程资源是丰富的,语文学习的天地是广阔的,要努力开发和利用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扩大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积极性。要充分利用除课本资源以外的比如校内外场馆资源、网络资源、乡土资源等,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这也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增强课程意识,识别、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促进《陶行知文集》第736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学生全面的发展。
爱默生曾说“怎样思想,就有怎样的生活”。.陶行知也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可见,教育理念的重要性,要想真正的上好语文课,理念当先,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
参考文献:
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曹明海,《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4]李剑平、魏薇,《教育学导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简介:刘密(1986.04—),女,汉族,山东枣庄人,山东省滕州市实验小学新校,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