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探究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对策设计

更新时间:2024-04-05 点赞:5605 浏览:177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科学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由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搜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诸多探究要素构成的。在课堂45分钟的学科探究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含盖所有的要素,根据需要,只要抓住问题、探究过程、表达与交流和得出结论,就可以完成探究式教学,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作用。在教学中,常用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种:
策略一:原理导向型教学策略
原理导向型策略是根据化学实验内容所涉及的化学原理对问题进行分析,并确定实验所需的实验仪器、实验步骤等。这是一种整体性策略,从全局来把握,理清问题的已知情况和目标之间的联系,摆脱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一些局部问题,使问题简洁化,明了化,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例如: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教学。
教学过程中,首先分析清楚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是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一种定量实验,其理论依据是CO2少:从而得到。由于C,为已知浓度,那么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关键就是如何准确得到Vl、V:的数据。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要得到Vl、V:的准确数据,对实验仪器有什么特殊要求,如何知道酸碱正好中和,即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和选择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认识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让学生自己选择酸碱指示剂并进行酸碱中和滴定。这样教学即使学生滴定过程有误,也会有所收获,从知识角度来说,学生知道了滴定管的设计原理,并体会了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从能力上来说,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将来很容易就能理解诸如滴定误差分析、氧化还原滴定等知识内容。
策略二:样例引入型策略
样例引入型策略就是将已有的学生已知的实验解决方法迁移到新的未知实验中。这种教学策略要求实验者在具有一定的实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经验总结,具备了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后通过知识迁移,在未知实验中加以应用,从而将相关知识内化到长期记忆中,比较适用于具有相似性的系列知识总结中。
例如:实验发生装置的选择。
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已知的许多高中重点实验的发生装置特点,例如:制备氢气和二氧化碳所用的启普发生器;制备氧气所用固一一固加热型实验发生装置;制备氯气所使用的固—液加热型发生装置;制备乙烯的液一一液加热型确定温度发生装置;等等,分析清楚这些种类的发生装置设计特点、对药品、条件的要求等。然后,对于学生还未知的目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其药品,条件等因素。最后,学生自主选择药品和实验仪器,自主完成气体的发生和制备等。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就有能力自主分析许多高中不属于学生实验的演示实验和趣味实验等,譬如:铜和稀硝酸制备一氧化氮、石油的分馏实验、的制备实验等。自主设计诸如氢氧化亚铁的制备的要求较高的实验,要知道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像教师,他们的思维不受很多已知知识的限制,是一种放松状态,某种程度上是无限的。
策略三:情境分析型策略
实验者并不是单纯凭抽象思维来决定实验中要用什么仪器、药品等,而是根据教师根据所需教学情境而提供的实物来选择。当然,这要求教师提供的教学情境是合适的,不超出所有学生知识和能力范围的。在这里存在两种情况:一、对于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的学生来说,由于其具备分析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对实验仪器和药品具备一定的选择性,实验过程实际上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二、对于缺乏一定理论基础的学生来说,实验具有一定自目性,实验者不能从认知结构中提取正确的知识点。而是想到哪儿做到哪儿,预见性、计划性都不强。
化学本身与生产、生活有着最紧密的联系,研究化学的目的,是为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小到人类的衣食住行,大到化学发展的历史,都可作为设置问题情境的素材。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亲身体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感,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与爱国主义意识。
学生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教师就要善于设置一些新颖、细致、妙趣横生的问题,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探求新知。例如,市场上有一种产品为热敷袋,启用时在袋上扎些小孔,轻搓就会发出热量。热敷袋内有何成分,温度变化的原理是什么呢?这些疑问就可为新课改中的“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的探究活动学习“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化”创设问题情境。
策略四:开放型教学策略
教源于:论文范例www.618jyw.com
学中教师应以生成的随机性为向导,重视预设的开放性,善于把书本知识按照内在的逻辑联系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将结构化的以概念描述、以符号表达的书本知识进行重组,设计成“开放性”问题,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解读。学生富有个性色彩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一旦被调动起来,教学的“动态生成探究”就会呼之欲出,呈现丰富的创新态势。例如,铝与烧碱溶液反应的教学会遇到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学生会问从反应方程式看,生成的H2有1/3是由NaOH提供,2/3是由H2O提供,H2O和Na0H都作氧化剂,为什么一些辅导书、训练题上只说水是氧化剂?并对课本上该方程式书写的正确性提出疑义。这时可给出比较流行的从反应历程分析电子转移的开放性选择题,然后组织引导分析探究。
总之,教师再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突出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探究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在特定的课堂环境中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要,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参与到自主创新的探究性学习环境中来,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成为唤醒学生潜能、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舞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