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乡土活用乡土素材,推动地理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26 点赞:23894 浏览:10716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运用地理乡土素材于地理课堂教学,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联系理论和实践,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案例要有典型性、启发性、普遍性和时效性等。
关键词:乡土素材;地理教学;作用;注意点
在长期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枯燥地教,学生呆板地学。教学和我们的生活严重脱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去以“学科为本,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观念正在逐步转变,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灵活运用地理乡土素材,就可以把生活和课堂密切联系起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激发源于: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乡土素材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地理教材上的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难以引起学生兴趣。乡土地理则明显具有地方性,学生容易接受。例如:讲授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时,教材内容相对枯燥,都是些规律总结,照本宣科,不用说学生,就连老师都觉得乏味。此时,我们就可引入乡土素材——常熟从古至今商业中心的变迁,借助不同时期的地图和景观图,引导学生逐步发现:商业中心早期是在水运便利之处,后移至交通转换处到今天的方塔街。教师通过乡土事例使概念原理具体化实物化。学生通过这个例子对所学内容有个感性认识,再学规律总结就融会贯通了。

2.促进地理理论与实践活动的联系

捷克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无论什么东西,不可单因它在学校里有价值去学习,要因为它在生活中有用才可学。这样,一个学生学的知识,才不至于一出学校立刻就消失掉了。”地理就是这样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且有用的学科。地理学科的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需关注生产生活,由生活化到理性化、由书本到实践,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书本上的原理是归纳总结出来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从身边的乡土素材中找出对应的事例,让学生从中感受“理”来。引起学生共鸣,发现地理原来无处不在,就在我们身边。

3.锻炼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那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在讲授“气候类型”时,提供当地每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让学生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绘制好后,与教材上的十幅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作比较,根据最冷月均温、降水特点等就可分析出我们当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就可以请学生回想一下我们当地的四季是怎样的即可。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细看我们画的图和教材上亚热带气候上海的图有何不同,探究其原因。通过乡土材料的适当运用,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活学活用地理知识的乐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乡情是国情的缩影,乡土地理学习是国家地理学习的细化、深化与延伸。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添加乡土地理的学习,很容易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进而上升至热爱祖国的高度。讲到“季风水田农业”时,我们马上可以提一下我们当地特产鸭血糯。讲到“农业地带性”时,可以提一下我们所处亚热带有哪些水果——杨梅、柑橘和枇杷。这些土特产在学生今后外出求学工作时能成为联系家乡的纽带和与别人谈论家乡的话题。我们则通过教学在学生心里种下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种子。

二、运用乡土素材时的注意点

1.选择乡土的内容要与教材贴合,具有典型性

我们选择的乡土地理案例要具有典型性,与教材原理规律相匹配。与教材案例类似又具有乡土性的案例为最佳。在讲授“新工业区”时,教材用的例子是意大利的瓷砖生产基地萨索洛。我们就可用身边相似的例子,如:羊毛衫专业镇碧溪、羽绒服专业镇白茆和专业制笔的莫城等。材料:常熟碧溪镇20世纪80年代羊毛衫就发展到一定规模,几乎是家家有横机,户户进行毛衫加工。目前,全镇共有羊毛衫服装生产企业44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3家,个体工商户240户,加上为之配套的制条、纺纱、印染、后整理等,总企业数占了全镇企业总数的近一半。从业人员25000多人,占全镇工业企业职工人数的50%以上。毛衫年销售收入28亿元,利税超亿元。真是“一件毛衫长出一个支柱产业,繁荣了一方经济,致富了一方百姓”。从这段材料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出碧溪的例子和意大利新工业区有以下共同点: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同类或相关、专业化和生产过程分散。更可以从碧溪与意大利新工业区不同点中探究碧溪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像这种与教材高度吻合的乡土案例,既带来新鲜感,又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2.呈现乡土材料要有一定阶梯状,具有启发性

乡土案例难度太低引不起学生兴趣,难度太大,学生又会束手无策,这就要求教师逐步呈现材料,先易后难,或者把难度降解成若干步,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慢慢发现其中的规律,尝到发现探索的乐趣,把整个教学过程营造的像探险一样引人入胜。我曾听一位老师上有关本地季风水田农业的课,就给我这样的感受。他先引导学生从中国水稻种植业实际分布图入手,得出影响水稻种植业的主导因素是气候,再通过对比分析本不该有水稻的地方却出现了水稻种植业,哪里?(宁夏黄河灌区)为什么?(有灌溉水源)本该有水稻的地方没有水稻种植,哪里?(华北地区)为什么?(水资源短缺)本该多种水稻的地方水稻种植面积缩减,哪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为什么?(城市化、市场变化引起的产业结构调整)本该少种的地方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哪里?(东北)为什么?(市场变化、气候变暖、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引导学生依次分析了水源、市场、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化等因素的影响。最后,又提出个问题苏南是否可大规模引种薰衣草?让学生通过普罗旺斯条件和苏南条件比较,把研究过程再巩固一遍。这种阶梯形的任务既能给学生启发和方向,又能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每人量力而行,都能分享到成功的喜悦。

3.乡土案例分析要适时总结迁移,具有普遍性

教师借助各种各样的乡土地理素材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地理与学生的距离,我们也要教会学生挖掘繁杂的表象之下蕴含的地理原理,回归书本。适时总结是建构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无论是课堂讨论,还是一般教学,通过适时的总结,就可以把个例、特例中的普遍性规律提炼出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因此,平时运用乡土地理素材时要适时总结,提取和概括其中原理,并加以灵活多变地迁移运用,促使学生对原理的认识趋于完整、深化。

4.乡土案例要及时更换与时俱进,具有时效性

我们的时代、社会变化是非常快的,进入我们视野的乡土素材要及时更新,才能吸引学生。例如:2008年时我们可以围绕奥运,借火炬传递路线引向世界地理、气候类型或自然带等。最近的钓鱼岛问题,可引入海洋地理的地形、板块和领海等内容。有时还可以进一步谈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做些什么等等。通过这些热点时事新闻引入课堂,我们要给出孩子们明晰正确的观点。如今处在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广了、量大了。我们该持何观点,要摆正位置,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爱国主义、保护环境等教育更生动形象、深入人心。
以上是笔者关于乡土素材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的一些尝试和感悟,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充实,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指正。
参考文献:
瞿鸿烈.常熟市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王静爱.乡土地理教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9.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