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死亡感思·死亡

更新时间:2024-03-14 点赞:20138 浏览:93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论道人生,感思生命,这是著名的教育名著《人生论》给予每一位读者最大的启示。这部由英国著名哲学家及教育家培根所写的作品,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随笔经典”。培根在这部著作中立足人生,以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然四方面展开,从不同层面进行论述,独到而富有韵味,而其中,“论死亡”一章对“死亡”这个自古沉重的话题,进行了深刻而发人深思的阐述。
“与其视死亡为恐怖,倒不如采取一种宗教性的虔诚,从而冷静地看待死亡——将之视为人生必不可免的归宿,以及对尘世罪孽的赎还”,这是培根对死亡的看法。在他看来,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事,是注定的结局,既然无可回避,与其感到恐怖而终日惶惶不安,受尽精神折磨,不如释怀,冷静从容面对。
这体现了培根对死亡的一种豁达淡然的态度。确实,从生物学上看,死亡是人类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古往今来,多少帝王隐士终毕生之精力,取万世之药方,欲炼制长生不老之药,终未能如愿,抱憾而终。对死亡的恐惧,对永生的追求,如果说是人之常情,其实也合情合理,但是,如此之情,若伴随一生,则人生难免庸俗无味,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人生经历,历史已经给了我们最肯定的证明,那么,恐惧又有什么用呢?难道因为恐惧,就能得到上帝的怜悯,而恩赐永生吗?绝对不可能。恐惧带给我们的,只会是对生活的失望,乃至绝望,试问,当一个人整天因为死亡的惶惶不安,担心终有一天还是会走向生命的终点站,那么,他活着还能快乐吗?他只会在精神的折磨中更早地死去。培根在文中引用塞内加的话说得好:“与死具来的一切,比死亡本身更为可怕”。其实,是人们自己,把死亡恐怖化了,人们用悲伤,用黑色的格调,给死亡蒙上了恐怖的面纱,渲染了阴森的气氛,然后,又吓到自己,这其实,很可笑。
那么,既然死亡是无可不免的,既然恐惧也许是正常的,是不是说人们就只能在恐惧中终日呢?培根给了我们否定的答案——“人内心的情感尽管脆弱,却也未必不能与死亡的恐怖相匹敌,进而战胜对死亡的恐惧”,在他看来,“复仇之欲压倒死亡,爱恋之情蔑视死亡,荣誉之尊高于死亡,悲伤之极向往死亡,畏惧之心期待死亡”,因此能与死亡抗衡的因素是很多的,人类的很多情感会让人感觉不到死亡的可怕,从而做出对死亡的无视的行为。
哈姆雷特为父亲报仇而无视死亡,终与克劳迪同归于尽;梁山伯与祝英台不顾家庭反对,毅然坚守爱情,人世情难牵,化蝶续前缘;“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坚守信念,临刑前高呼“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荡气回肠,惊天地,泣鬼神,虽死犹荣;林黛玉眼睁睁看着爱郎贾宝玉与薛宝钗结成连理,伤心至极,含恨而终;阿基米德在敌人破门而入时,依旧专注与数学研究,却被冰冷的尖刀狠狠地刺死,“让我先解完这道题”成为永世遗言;而又有多少恶人,虽逍遥法外,罪恶多端终难受梦靥,期望早点解脱。
如此种种,都表现了人类对死亡的无惧,当人类的某种情感驾驭了人类自身时,那么,对死亡的恐惧,便不在那么明显,人们会渐渐淡化死亡,去追求自己最为迫切的事情。荣誉之尊正是这样一种情感,荣誉之尊带给人的对死亡的无视,它是战胜死亡之恐惧的最崇高的情感。
鲁迅先生说过:“一个人死后能埋在人们心中,那他还活着;一个人死后不能埋在人们心中,那他就真的死了”;的确,“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面对死亡,与其充满恐惧,惶惶不可终日,不如释怀,淡然面对,我们更之得思考的是,在既定的死亡来临之前,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
文天祥不屈于金兵的诱降,伶仃洋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绝唱;杨业被负于宋太宗,遭辽兵围困,生不做李凌,死不做苏武,一头撞死在李凌碑上,以身殉国;关天培严守祖国疆土,奋死抵抗英军入侵,血战虎门,壮烈牺牲。
而放眼当今华夏大地,中国能傲然昂首于东方之巅,靠的是多少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牺牲。他们置之生死于度外,为名族的荣誉而战,无惧死亡,一往无前,倒下是为了给革命铺路,牺牲是名族呐喊的最强音,在他们面前,死亡已不足以畏惧,倘若死亡能换来国家的独立,此生足矣!
这就是荣誉之尊,无论为个人,团体,乃至国家,荣誉之尊所带给人精神的振奋,是不可想象的,它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动力,给人以无限的勇气,去征服死亡的恐惧,这种精神的震撼,更让死神望而却步,在为荣誉而战的时刻,人们已忘却了什么是死亡,他们做好了死亡的准备,对死,是一种预知,但他们无惧,他们从容自若。
而为荣誉之尊而死,死得其所,试看那些为荣誉而战的英雄们,视死如归,虽然他们成为斗争的牺牲品,但他们的死为人们所痛惜,为人们所纪念,他们死了,但埋在人们心中,他们的精神永存,名垂青史。他们,选择了走向死亡,因为他们下定决心,执意向善,追求光明,他们,已然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此生无憾。
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晏殊“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千古多少慷慨绝唱,千古流传,唱响对死亡的无惧,只因荣誉之尊!
死亡二字,延续着千年冰封的寒冷,让人生怯,但是,正如培根所说,“当下定决心,执意向善时,是感觉不到死亡的可怕的”。向善之心的暖流,会融化这千年的冰封,意志的坚源于:大专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定,是击碎死亡坚冰的利器。既然死亡是一种既定,那么,现时的价值创造,才应该成为我们的思考所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